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为什么人人喜欢王阳明

2013-01-27 09:03:10来源:

打印 字号: T|T

2013-01-27 02:02:40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明清两代的500多年中,有两位人格典范:一是曾国藩,一是王阳明。而这500年,恰好处于古代中国向近世中国的转型中。

曾与王都是“完美型”人物,学问、文章、道德和功劳,均一时无两,他们被不同阶层认可。曾偏儒家,王偏道家,然而,他们受推崇,还是因为提供了现实人生的解决方案。

明清两代人活得比较压抑,经济繁荣了,社会多元了,普通人想混出点小出息也更容易了,可再往上发展却很难。明清对社会的控制比历代严格,朱元璋、康熙、乾隆都派出过“宣讲队”式的组织,让专业道德讲师去各地“讲座”,以教化愚民,从生活细节到为人处世,提出了一套严格的、皇帝认可的标准。政治压力外,还有社会压力。皇权不下县,则农村往往被豪民、大户所控制,名义上,明清两代农民税负很少,不超过收入的10%,可经过代理收税的中间层,负担就会达到30-40%,甚至还多,农村如此,城市也如此,手工业者、商人们在政治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很难做大,无力成为骨干阶层。宋代人口城市化率尚有20%以上,清代反而只有6%。

表面看来,明清不存在世袭制,普通人向上的通道畅通。然而,失衡的权力与扭曲的社会却不断在挤压着它,结果是这个通道很狭窄,底层很难挤上去。挤不上去,那么大多数人只能在中下层与下层之间展开竞争,所以刻毒、不堪、无底线,人心也更加阴暗,明清两代,公众人物很难被普遍认可,人们会用妖魔化、娱乐化等手段来否定他。

在这个“世俗的陷阱”中,曾国藩采取的是自苦的道路,他背负的十字架非常沉重,而王阳明则更潇洒,他高蹈于世,用明显高于现实的价值观来支撑自己的行为,所以他的言语总在人们半懂不懂间,正是因为他出离了世间法,所以对大局、整体特别敏感,这就让他总能走在汲汲于功利的人们的前面。

以宁王之叛为例,宁王恰恰是太想平衡各方利益,结果行动迟缓,而王阳明没有这份束缚,所以动作凌厉,结果以小搏大,创造了奇迹。

为什么人人喜欢王阳明
2013-01-27 02:02:40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明清两代的500多年中,有两位人格典范:一是曾国藩,一是王阳明。而这500年,恰好处于古代中国向近世中国的转型中。

曾与王都是“完美型”人物,学问、文章、道德和功劳,均一时无两,他们被不同阶层认可。曾偏儒家,王偏道家,然而,他们受推崇,还是因为提供了现实人生的解决方案。

明清两代人活得比较压抑,经济繁荣了,社会多元了,普通人想混出点小出息也更容易了,可再往上发展却很难。明清对社会的控制比历代严格,朱元璋、康熙、乾隆都派出过“宣讲队”式的组织,让专业道德讲师去各地“讲座”,以教化愚民,从生活细节到为人处世,提出了一套严格的、皇帝认可的标准。政治压力外,还有社会压力。皇权不下县,则农村往往被豪民、大户所控制,名义上,明清两代农民税负很少,不超过收入的10%,可经过代理收税的中间层,负担就会达到30-40%,甚至还多,农村如此,城市也如此,手工业者、商人们在政治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很难做大,无力成为骨干阶层。宋代人口城市化率尚有20%以上,清代反而只有6%。

表面看来,明清不存在世袭制,普通人向上的通道畅通。然而,失衡的权力与扭曲的社会却不断在挤压着它,结果是这个通道很狭窄,底层很难挤上去。挤不上去,那么大多数人只能在中下层与下层之间展开竞争,所以刻毒、不堪、无底线,人心也更加阴暗,明清两代,公众人物很难被普遍认可,人们会用妖魔化、娱乐化等手段来否定他。

在这个“世俗的陷阱”中,曾国藩采取的是自苦的道路,他背负的十字架非常沉重,而王阳明则更潇洒,他高蹈于世,用明显高于现实的价值观来支撑自己的行为,所以他的言语总在人们半懂不懂间,正是因为他出离了世间法,所以对大局、整体特别敏感,这就让他总能走在汲汲于功利的人们的前面。

以宁王之叛为例,宁王恰恰是太想平衡各方利益,结果行动迟缓,而王阳明没有这份束缚,所以动作凌厉,结果以小搏大,创造了奇迹。


这种超越世俗纷争、坚持独立判断的思想方法本非王阳明原创,但在一个复杂社会中,王阳明率先做出成功案例,这就为无数苦闷、压抑的人们提供了新的通路——原来,你还可以向自己内心中去追寻大自由。对于有了一点基础,想进一步提升却没有空间的明朝人来说,这显然振聋发聩。

《明朝一哥王阳明》比较聪明的地方是努力挖掘王阳明对于当代人的价值,以及他为什么被明朝人所认可,王阳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何在。只有通过这些话题,才能将传统与当下有机地连接起来,让读者从个体的经验中也能对王阳明的境界有所体会。蔡辉/文

 

 


这种超越世俗纷争、坚持独立判断的思想方法本非王阳明原创,但在一个复杂社会中,王阳明率先做出成功案例,这就为无数苦闷、压抑的人们提供了新的通路——原来,你还可以向自己内心中去追寻大自由。对于有了一点基础,想进一步提升却没有空间的明朝人来说,这显然振聋发聩。

《明朝一哥王阳明》比较聪明的地方是努力挖掘王阳明对于当代人的价值,以及他为什么被明朝人所认可,王阳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何在。只有通过这些话题,才能将传统与当下有机地连接起来,让读者从个体的经验中也能对王阳明的境界有所体会。蔡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