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日报》社论:寻根探源 强化两岸文化知识交流

2012年8月14日•金门日报•第17088号•2版•金门要闻:;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日前在金门县社会福利馆举行,金门与厦门两地国小学童透过追根溯源讲一个小故事、闽台同根的必问答、姓氏花絮的抢答题三种方式竞赛,过程竞争颇为激烈和精彩。在闭幕典礼中,县政府卢主任秘书颁奖表扬各优胜得奖参赛队伍,并希望藉以普及姓氏源流知识,发扬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情感。
姓氏对中华民族而言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金门县宗族文化协会近年来致力于搜罗两岸谱牒,架构两岸寻根探源的平台,便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此次,金厦两地合办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即是对于姓氏探源的扎根工作,让孩子们更早、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血统源始、民族历史,不仅有助于布建更宽广的知识、关系网络,对于强化民族意识,提升族群竞争力,更有着正面的助益。
诚然,或有人会将是类寻根探源的活动释意为迈向「终极一统」。对此,我们必须恺切的言明:这是文化议题,无关政治意图。历史,是人类已经发生的事实;纵然不同人等对历史有不同的解释,但抹杀血统源始,便犹如将自己视为失根的浮萍。台湾非独即统、去中国化思维,对民族的健全、永续发展而言,已是极大的隐忧与危机。
从来就没人限定,中华民族只能有一个国家。政治概念的分歧不应妨碍民族寻根与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意指具有的不同特质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如现代美国文化就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民族寻根则属人理天性,更加无从抑遏。如果我们因为政治理念的分歧便一并割舍民族探源、文化兼容的可能性,对民族整体的发展可说是非常不利的。`
以金门而言,宗族文化的发展既有其代表性,更实质牵动著生活轨迹。金门至今仍走典型的宗族社会,乡亲们大多数聚族而居,形成许多单姓村,不单独村者各姓也多在聚落中建有宗祠,奉祀开基祖和列祖列宗;每回祭祖大典完毕,聚族人会餐于宗祠的「食头」,更是一项珍贵的传统与盛事。试问,在这样的文化基底下,如何脱卸中国在金门文化中的重量?再进一步言,两岸纵因国共内战、政治分歧分治了一甲子,又果真能否斩断五千年的文化渊始与血脉牵连?勿因噎废食,勿以小失大。政治是一时的,文化是永恒的,我们是炎黄子孙,是大中华民族的一员,绝对不会因为我们归属于那个政治实体而有所区别。
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今年首次采用竞答方式进行,竞猜活动主题凸显炎黄二帝创造中华民族族裔的辉煌历史事迹,以及各族群衍派的脉络源流,在世界5大族群的递衍过程。竞赛范围以中华姓氏历史渊源与各历史时期的姓氏变迁、对国家有较大贡献各姓氏的著名历史人物与事迹,特别以海峡两岸名人姓氏源流相关知识为主。
我们期待是类的两岸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可以更广泛、更有深度的办下去。诸如,县府近年来致力推动的迎城隍、博状元饼活动,亦可考虑加入两岸文化知识竞赛元素,如此不但可增加活动的参与度及可看性,更可扎根于文化底蕴,让金门文化更有厚度!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