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和谐拆迁的“王庄模式”

2013-01-25 16:36:07来源:中华东南王氏 - 福鼎王氏

打印 字号: T|T

发布时间:2013-01-18 08:20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济源网 ——玉泉街道王庄居委会拆迁工作回望

记者 冯淑娟 通讯员 李化敏

    7天时间完成所有713亩土地的流转;10 天时间完成所有263座房屋的登记、丈量;10 天时间完成房屋拆迁协议签订及搬迁;3天时间完成255座房屋的拆迁……

    2012年12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上旬,玉泉街道王庄居委会,历史性地创造了济源拆迁史上的这一“玉泉速度”。

    速度只是一个方面。采访中记者发现,“玉泉速度”的背后没有强制行动,没有群众与干部的对立情绪,更没有激化矛盾。群众反映,拆迁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机关干部扎实为民的工作作风;干部坦言,拆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甘于奉献的大局意识。干部群众在拆迁中多了沟通、多了理解,感情加深了、关系和谐了。

宣传先行与民交心

    2012年12月19日一大早,玉泉街道机关干部毛文超的声音就在王庄居委会广播站响了起来:“乡亲们,你们想过了年再搬,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了元旦,5万元奖励就成了2.5 万元,再过几天,这奖励就一分没有啦。你们好好划算划算,早签协议早搬家!”

    位于蟒河北岸的王庄居委会,是济东新区引黄调蓄工程规划选址所在地。为保证引黄调蓄工程如期开工,玉泉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张啸任指挥长的济东新区建设指挥部,提出了2012 年12 月28 日之前拆迁工作大头落地的工作目标。

    2012年12月初,指挥部在王庄居委会召开动员会,宣读拆迁协议,现场解答群众疑问。56 名机关干部分成10 个组,于2012 年12月18日开始进居入户,进行宣传动员。

    冬至前后,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机关干部冒着严寒,走家串户,宣传拆迁政策,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在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中,王庄群众对拆迁政策有了全面了解,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但他们心中还有一些疑虑。

     “新安置房什么时候交工?能不能保证每户都有车库或停车位?暖气、天然气能不能免费接入?万一在外租房期间家里要办白事怎么办?人搬走了,养殖场、砚台厂怎么办?这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居民张志平的话代表了不少居民的想法。

     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工作组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不能当场解答的,交由指挥部集中讨论,统一提出解决方案。

     为加大宣传力度,指挥部在大街小巷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每天在广播里播报拆迁进度,公布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设身处地的分析、对比、算账,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拆迁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只要干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是会理解的。”从最初的不让进家门到后来老远就打招呼,工作组成员杨亚娟亲身感受到了居民们态度的转变。从2012年12月18日开始,陆续有群众签订拆迁协议。到当月28日,已基本完成了拆迁协议签订及搬迁。

依法拆迁有情操作

     “在生硬的拆迁政策中融入更多人性化因素,做到依法拆迁,有情操作。”玉泉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啸向记者总结了王庄居委会拆迁中的这一“法宝”。的确,要说服群众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房屋,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充分考虑他们最需要什么、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责任编辑:济源网)
 
    “这200多座房子,一砖一瓦都饱含着群众的心血,群众不舍是可以理解的。”工作组成员赵胜利去年10月4日进驻王庄居委会,和群众进行多次沟通,非常理解群众的心情。

     赵胜利告诉记者,王庄居委会拆迁严格依照济东新区一期开发建设拆迁补偿方案进行,包括安置补偿方式及标准、房屋确权登记、拆迁安置与过渡等。

     为鼓励居民早日搬家,居委会按照“4+2”工作法,出台了新举措:取消安置房楼层差价,居民凭搬家结束后领取的选房号依次选房。这就意味着,先搬家的居民有优先选房的机会。

    “要是住不上想要的楼层,说不定影响以后几十年的生活,还落儿女们埋怨。”62岁的居民许定坤说。2012年12月19 日,他说服老伴,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为保证群众安全,实现安全拆迁,指挥部采取集中拆除的方式,将居民腾空的房屋统一拆除。凡交由指挥部统一拆除的,每平方米予以20元的补偿。这样算下来,每座房屋能得到5000元左右的补偿,既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又避免了因个人分散拆除可能引起的安全事故。

    借拆迁之机,一些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也得以解决。

贴心服务赢得民心

    2012年12月28日,天气异常寒冷。记者一行驱车赶到王庄居委会时,只见大街小巷挤满了搬家的车辆,家具、电器、铺盖……各种家什一一被装车拉走。还有的居民在拆除门窗等可利用的物件。

    居民赵战奎正在拆除卫生间的门。远远看见玉泉街道机关干部李小海在大街上走过,赵战奎赶紧迎了出来。“兄弟,可真是谢谢你啦。要不是你帮我们找房子住,我这一大家子还不知往哪去哩。这不,东西都搬得差不多了,一会儿验收完就可以领选房号了。”

    60多岁的赵战奎,上有老父亲,下有两个患脑萎缩的儿子。老赵说,要拆迁,他没意见,可谁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们这样一家子哩。特别是年迈的父亲行动不便,租房上楼肯定不行。

     了解老赵家的实际情况后,李小海向指挥部作了专题汇报。指挥部最后敲定,在玉泉街道统一建设的活动板房内,为老赵预留一间。

     赵战奎或许并不知道,李小海的母亲于2012年12月20日去世。当他从拆迁现场赶到东马头的家时,老母亲已经与世长辞。当月27日,刚刚办完母亲丧事的李小海就又赶到了王庄居委会。

    为切实解决群众租房难问题,指挥部在西郭路租下一个闲置的院落,上下5层,全部用于安置王庄搬迁居民。同时发动中马头、东马头、东郭路、竹峪新村、堽头等居委会居民收集闲散房源200多套,供王庄居民选择使用。目前,除部分投亲靠友的居民外,绝大多数居民就近找到了合适的房子。

    居民韩立冬因为事故,右上肢、右下肢截肢,生活极度困难,工作组的同志积极与法院协调,把发生事故时遗留的包赔问题进行彻底解决,并帮助韩立冬搬家;居民聂高家有几万斤白菜,一时半会儿卖不出去,工作组成员任文波得知后,主动与几家机关食堂联系,帮老聂解了燃眉之急……据不完全统计,工作组先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6件,化解矛盾纠纷23 起。 (责任编辑:济源网)
 
 机关干部的贴心服务温暖了群众的心。“原来我们提出过了春节再搬,可看到干部们这么冷的天一趟一趟往家里跑,我们啥也不说了,搬!”居民付爱菊感动地说。她家3座房子,两天时间全部腾空。

无私奉献走出“地震”

     穷家难舍。拆迁让王庄居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

    “都是祖辈留下的产业,突然要让拆迁,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很正常。”王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善元说。为了给群众做个榜样,王庄居委会全体党员干部带头拆迁。2012年12月15日,3台大型机械在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善元和居委会主任宋自力、监委会主席王战军家同时“出手”。

    这一来,部分群众想在老宅过最后一个春节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大家的信心开始动摇,由观望心态变成了实际行动。“按风俗坐月子期间不能在外租房住,可俺不想拖拆迁的后腿,就让儿媳妇到宾馆住了几天。”居民宋小战说。对于拆迁,他非常支持,认为这样既能改善生活条件,又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那几天,像宋小战一样家有产妇的家庭,王庄居委会就有五六户。还有好几户家里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医生特意告诫天气严寒时搬家对老人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利。但是,他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没有影响搬迁大局。

     居民许定坤用“小地震”来形容群众对拆迁工作的感受。许定坤年轻时候走南闯北,思想相对解放。带头搬迁之后,他又走家串户,说服更多的群众:“想当初从土房到砖房,不是也有人不适应?咱不能光看眼前,要把眼光放长远,只有城市发展了,咱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为说服群众早日搬家,居委会在外工作人员王善信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在外做建筑生意的居民张建伟也做起了大家的思想工作,还找来搬家车和搬家工人义务帮居民搬家。现在,王庄居委会的大多数居民已经走出了这场心理“地震”。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梦:暂时的别离,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济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