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王氏总会给晋江总会换届典礼贺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适值福建省晋江市太原学术研究会换届暨第二届监理事就职典礼在晋江举行,我们不远千里也来到了这里。这里王氏族人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共叙亲情友谊,同话乡梓变迁。同根同源,血浓于水,展示王氏家族绵绵不断的亲情和血缘。
王姓是华夏民族的大姓,在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上,王姓才俊辈出。汉代哲学家王充、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初唐四杰”王勃,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近代学者王国维等都是广为人知的王氏族人。尤其是王安石,连列宁都称他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号,力排众议,革除世弊,推行新法。纵然后来失败了,但在中华民族改革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铸就了灿烂的王氏文化。
我们固始的王氏宗亲无不为之自豪。
固始县是河南省直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总人口168万,幅员2946平方公里。是河南省五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河南省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享有与省辖市相同的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同时也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该县名拜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欲善其终,先固其始”之涵意命名。古称“蓼城”,又因方言词汇“俏巴”最具特色,有“俏巴县”之称。闽王王审知就诞生于此。
唐末天下乱,王审知与兄王潮、王审邽带领万众,于光启元年(885年)入闽,其中五千人为固始县民。王氏三兄弟领义军除暴安民,不久统一全闽。光化元年(898年)九月,唐廷授王审知为福建节度使。唐亡,后梁太祖于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随王氏兄弟入闽的固始县籍民七十多姓氏五千余人,在福建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其后裔播及广远,并播迁至台湾与海外。王审知的故里固始县临泉村(今属固始县分水亭乡),千百年来成为闽台及海外“固始王氏”后裔的郡望。固始县王姓人口已超过10万之众,分布于草庙、分水亭、黎集、城关等乡镇。而固始王氏文化研究会则是一个年轻的宗亲组织,她诞生于2009年10月21日,固始王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固始王姓人有了自己的民间组织。她诞生以来,把“闽王”王审知同宗支系为研究主体,积极开展族谱资料的调研、编撰,明晰支派;大力宣传王氏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保护《固始<开闽>王氏族谱》;加强与闽台及海外开闽王氏宗亲的联络,邀请开闽王氏后裔回固始寻根祭祖,并筹划建设“三王纪念堂”、“三王故居遗址”和“三王庙”。(已有福建河南商会王铭义先生捐资三千万元)
我们知道,姓氏不光是一个血缘符号,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而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存在样式——家族文化,它记载着家族发源生息、荣衰、升沉变迁,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地印记在家族史上。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族文化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民间文化五光十色的生动内涵,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遗产,沟通着上代与下代、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共存关系。因此,家族文化无疑是中国文化丛林中的一株大树,它有着丰富的社会学内涵。而王氏文化显然是这棵大树上最茂盛的枝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里的诗句。它极富哲理,颂扬了人间坚不可摧的诚挚友谊,闪烁着永不磨灭的理性光辉。它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从某种角度上,也诠释了王氏文化研究的内涵。
因此,我们殷切希望:福建王氏宗亲能多到素有“闽台祖地、唐人故里”的河南固始来,我们在那里等您!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