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宁德市祠堂文化研讨会召开

2013-01-24 20:04:18来源:宁德市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会

打印 字号: T|T

                             交流祠堂管理经验  弘扬宗祠优秀文化

                                   宁德市祠堂文化研讨会召开

     2010年11月23日至24日,宁德市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会在福安市上杭陈氏祠堂召开全市祠堂文化研讨会,来自九县(市、区)的30个宗祠60名祠堂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交流祠堂管理经验,探讨祠堂文化发展方向。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主任叶允丹到会讲话,强调要引导发展、把握好方向;保护修缮、显示新特色;完善功能、注入新内容;积极引导、管理要先行等四条意见,市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朱怀瑜对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祠堂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环三”建设提出要求。研讨会由苏维营副会长主持,朱晶副会长、福安市文体局局长林著、市侨乡报副主编李世振等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是研讨、交流我市祠堂建设、管理、开展活动等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升华祠堂文化,促进文明管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福安上杭陈氏宗祠、阳头李氏、黄氏宗祠负责人,屏南甘棠乡楼下里自然村张氏宗祠、宁德苏氏宗亲联谊会、福鼎秦屿陈氏宗祠、桐山施氏宗祠、宁德六都朱氏宗祠负责人等在会上作经验介绍或发言。参会同志实地参观了福安上杭陈氏祠堂、阳头李氏和黄氏祠堂,并就如何学习借鉴祠堂管理经验,提升祠堂文化开展讨论。大家认为,这次研讨会开得很及时,成效很好,是一次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它将推进全市祠堂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对闽东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有三个方面:
      一、形成加强祠堂管理,弘扬宗祠文化意义的共识。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宗祠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宗祠在尊老敬幼、敦亲睦族、建设和谐社会中起着特殊、不可替代的作用。宗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宗祠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宗祠文化中构建和美家庭、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在当前尤其值得宣传和提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祠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各地祠堂出现了新面貌,新气象。加强祠堂管理、弘扬优秀文化是时代的需求,社会进步的体现。要立足宗祠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宗祠功能,积极探索宗祠工作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形势下,把宗祠文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层次。
    二、祠堂管理先进经验得以总结、交流和推广。福安市上杭陈氏祠堂始建于明朝,宗祠繁衍至今已逾40余载,2009年由原宁德市委副秘书长陈佑年同志担任宗祠理事会会长,发动集资300多万元,对祠堂进行全面整修。在宗祠管理中紧紧依靠各房和广大宗亲,坚持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努力朝一祠多用,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活动有序方向发展,积极建造文明管理、和谐进步、积极向上、具有时代风采的祠堂。屏南县甘棠楼下里自然村张氏宗祠位于甘棠乡北首约2华里,2005年10月由宗亲张钦鉴同志发起集资40多万元重修,成立了宗祠委员会。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抓了三件事。1是修建道路。2008年争取到上级部门和村民集资款41.4万元,修建一条长达1300米的水泥路,实现当地村民盼望了几十年的筑路愿望。2建造生态园。2007年11月宗祠出资10万元建造楼下里生态公园。公园以村旧遗址为基础,以宗祠为依托,以大树为景观,园中植树,空地种草,池塘养鱼等进行规划,已种下了大批林木,公园初具规模。3是开荒造林。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成立“农民农林股份专业合作社”,把长期无人管理的集体山地400多亩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宗祠出资1万元,村民以劳力形式入股。目前已植树1万多株,计划两年内达12万株,若干年成林后,平均每户宗亲每年可增加收入2000多元。
    交流中,大家还感到我市众多祠堂建设,各具特色,各有见长。福安洋头黄氏祠堂文化资源深厚,有“儒学”风范,长期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颇具影响。福安阳头李氏祠堂多年来坚持助学帮困,成效明显,深获赞誉。宁德七都林氏祠堂,古田黄氏、余氏祠堂,周宁郑氏祠堂,福安林氏祠堂、霞浦赤岸林氏祠堂、柘荣袁氏祠堂等都重视修缮管理和文化建设,发动在外乡亲支持家乡兴办公益事业,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三、提出今后开展宗祠先进文化交流的思路。许多祠堂负责人都认为,召开祠堂文化研讨会这种形式很好,现在已经开了个好头,建议今后要继续开展这项工作,每半年要召开一次研讨会、现场参观交流等,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祠堂之间加强横向联系,不断总结、交流管理经验,升华宗祠文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宣传引导群众认识祠堂文化,真正把祠堂办成一个传承祖先美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贡献。(林大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