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谱牒”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倡议书
全国各行各业、各民族同胞:
全球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利用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中华大族谱协会联合召开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研讨会的契机,向大家倡议全面推进“中华谱牒”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进程:
国有正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我国的家谱与正史、方志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家谱以真实的父系血缘关系为主脉,记载着中华民族一家一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地变迁,记载着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道德品行、功业事迹。家谱中保存有大量社会、民族、风俗、地理、人口、经济、人物、宗教、文化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早在二十世纪初,家谱内涵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跨越时代的社会文化功能便受到学者们的充分重视,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也”。对家谱加以科学的分析、鉴别与信息挖掘,必将对我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相关问题的挖掘、疑难问题的解决,进而对中华民族和华人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将中华谱牒申遗呢?
其一,中华谱牒的特殊性。谱牒编修及其研究世界有之,但大都局限于皇族和贵族。中国的谱牒编纂和研究最初也仅限于皇族和贵族,但在宋代就普及至民间。中华谱牒具有“草根性”,我国谱牒编修和保存,数千年以来都是依靠家族体制来完成的,正是这个“草根性”才使得她具有了独特的个性。以血缘为纽带的谱牒文化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基础性的特点,她保存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原生态,昭示着独特地方文化的传承。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在近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都经历了许多朝代更迭和战火摧残,唯中华民族各姓氏谱牒非但没有因此中断,反而越来越普及和昌炽。放眼世界,凡有华人的地方,族谱就会在那里延续。中华谱牒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庞大、方式之独特、体例之严谨,流传之广泛,世所无匹,这足以证实她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中华谱牒不仅属于收藏者,不仅属于创造它的宗族,不仅属于全中国,更属于全人类。故而,中华谱牒不仅是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的文化宝藏。
其二,中华谱牒在近代的命运可谓多舛,需要赶快抢救性收藏保护并传承。十年动乱期间,大量弥足珍贵的家谱被视为封建糟粕而遭到无情的毁灭,家谱研究也被视为学术禁区,乏人问津。直至改革开放后,昔日梁启超先生眼中的“史界瑰宝”才逐渐得到正名,家谱这一中华宗族文化的载体,重回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行列。四海漂泊梦,天涯游子心,寻根是海外游子难舍的情结。海外游子寻根热的兴起,也使家谱在敬宗认族、凝聚血亲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重新为世人所认同。因此,近年来修谱热复兴。孙中山先生语:“中华民族由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从来家族与民族密不可分,民族实为不同家族的融合。家族兴则民族兴,家族旺则民族旺。民众富,不忘传统,不忘祖宗,重修家谱,重建宗祠,为家族争光,为祖宗添彩,同样也是为我华夏民族争光添彩,功莫大也!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昔日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对家谱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不少误解,学界对谱牒研究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不够,史学研究者们因为谱牒收集的繁杂无章和文献品质的参差不齐而却步不前,谱牒研究者们也长期为此困扰,无法打开研究局面,而民间修谱依然“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遇到疑难时往往无处求助。我們曾看过湖北的方为民先生为方氏统谱编修大会所写的发言稿,令我們感触良多,使我們真切地看到谱牒编修环境的艰辛和无奈。这种“单打独斗”的情形何时了?!
其三,申遗不但可以借助联合国对世界遗产的认定规则,有效地提升世人对谱牒文化严肃性的认知,还可以借此使青年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关注和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法和维护法,将直接成为谱牒界开展未来工作的统一指导方针。有了这些具体条文的指导,各界谱牒人士的工作方向将更容易求得统一。一旦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将对文献遗产起到如下保护作用:其一、“全世界对世界文献遗产的意义及对保护之必要性的认识,这一点对文献遗产濒于毁灭的国家和地区尤其重要”;其二、“应用现代技术将原来的文献遗产资料的文字、图像和声音复制到其它媒体上,这些项目大大地促进了对文献遗产的利用并改善了它的保护工作”;其三、“恢复业已失散或转移的国家文化遗产,”“鼓励归还非法出口的文化物品,收集收藏品种和保存物、找到遗失文献的遗产”。从宏观角度讲,有利于促进中华谱牒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逐渐提高各民族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中华谱牒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中华谱牒的保护和开发工作。
关于“中华谱牒”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行动方案:
(1)成立“中华谱牒申遗联合会”。这个联合会就是谱牒文化的交流平台。我們们可以借此平台将学界与民间谱牒编修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术的东风吹进“百家姓”中去。这个联合会可以成为谱牒文化的整合中心。除提高民间编修界的理论水平之外,联合会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向各界征集意见,然后,适时整合出一个世界第一流的中华谱牒电脑软件大平台。而这个软件整合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各姓氏谱牒要把他们的“家”落在哪里的大问题,也关系到联合会工作的成败。 因此,我們以此次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就如何整合这个大平台做出详细的设想和示范。这也是我們们举起申遗大旗的同时,向世人展示中华谱牒申遗的队伍组织起来了,并将不断发展壮大。
(2)建立一个全民族共享的族谱大平台。该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将谱牒编修及其研究工作引领到一个新的境地。许多有识之士例如中华大族谱协会的黄秉聪先生、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闾国年先生,早在四、五年前就分别提出了为振兴中国谱牒,建立一个全民族共享的族谱大平台。按照申报要求进行硬条件和软条件改造与建设,力争“中华谱牒”早日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中华谱牒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对于保存历史文化遗产、开发谱牒资源、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学术研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炎黄子孙,有谁会对谱牒文化所蕴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视而不见,又有谁会对它的发展前景无动于衷呢?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积极投身到中华谱牒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中,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波助澜,添砖加瓦!为此我们通过倡议,吁请谱牒收藏者留住谱牒,并赶快将它们捐献出来以便得到更好的保护,吁请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努力弘扬谱牒文化,力争使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社会意义。
中华谱牒申遗是目光长远、精致深入、日积月累的工作,抢救、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谱牒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我们诚恳地邀请您参与到中华谱牒申遗行动中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华谱牒中所蕴含的历史美、文化美、人性美、情操美、礼仪美等等,必将激励更多的人铸造完美人格,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向大家发出这封倡议书,请您仔细了解并帮助转发这封倡议书给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这项事关中华民族全体福祉和利益的重要工作。相信我们的倡议一定会得到国内外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广大炎黄子孙的支持,坚信中华谱牒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伟大事业必定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华大族谱协会
2010年12月


最新推荐
- · 老家来人啦!
- · 儋州王氏家谱编修圆满收官,王大伦老先生挥
- · 额尔古纳的夏天
- · 固始县委领导莅临福州调研访问
- · 我与世王会亦鸣秘书长的结缘
- · 王昱(王宗浩子)
- · 王大举(王伯大堂弟)
- · 第十八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精彩回顾
- · 世王聚吉 光耀宗林——吉林经济发展大会暨
- · 王氏始祖姬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