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温州| 南雁仙姑洞:应在麻姑弄玉前

陈国浩/图
母亲一生很少出游,而南雁仙姑洞却让她心向往之。原因是传说中的仙姑姓朱,与母亲同姓。为此事,我姥姥也常念叨:娒哦,南雁是一定要去的,仙姑洞娘娘非常灵验的,她是我们朱家人哩。而那次,母亲就是陪着姥姥去的,一行6人,皆朱家人,还在仙姑洞里住了一宿,大概算是走亲戚吧!
仙姑洞在平阳县南雁荡山,山峦幽壑,风光旖旎,属于山的精华部分。据说,南雁开发始于唐代中期,盛于五代、两宋。比北雁荡山开发还早,宋人编的《方舆胜览》曰:“南雁荡在平阳县,北自穹岭,南施岭西,五十里间,皆雁荡为名也。”但乐清的雁荡山,后来居上,名声渐著,夺它名矣。
我记得90年代去南雁荡山玩,走的是平阳坑--张基岭线,狭窄的山间石子路上,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交通设施和现在没法比。第二次,则是自己驾车,特意去看会文书院与仙姑洞的。
清代文人卓超群的《南雁荡碑志》云:“仙姑名婵媛,闹村南乡人也,其父朱璧,登宋绍兴壬子科进士,为道州司理。仙姑之诞降,则璧得第之明年癸丑九月三十日也。”此碑立于仙姑洞的道观里,文里记载了朱仙姑的出生日期,即1133年农历九月30日。因为好奇,我特意打电话给苍南的朱永泉先生。朱老近年专门研究浙南朱氏源流,他很快发来平阳三桥朱氏族谱内页:“朱允罕,字锡珍,考讳璧。绍兴壬子右科进士,司理道州。生熙宁年间,卒失。配氏生卒失考。生子一女一,名蝉媛,于崇宁五年十四龄矣,辟谷于南雁洞中,言人祸福,屡有效。一旦羽化,登仙不知所之。族人即此洞装塑遗像而供奉之,故名之曰:仙姑洞。”崇宁五年,为1106年,前推14年,即1092年。两者的记载竟相差了41年。可惜朱璧的生卒族谱没有记载,好在其子朱士髦记载清晰,他出生于绍圣乙亥年五月十四日,即1095年。民间的族谱,屡屡有拿名人给家族贴金的倾向,但我觉得它们所记载的生卒日期,还是靠谱的。所以我倾向于1092年。只是其中的“婵” 与“蝉”,不知为何人所误。
秋天的南雁,山花依然浪漫,山道盘旋曲折,由石栈而登,至仙姑洞,洞深五六丈许,广过之,高可十寻。乾隆恩贡王锡组有一首《仙姑洞》:“身入桃源不计年,花开几度洞中天。真檀静落疏松月,丹灶时笼细竹烟。赤壁长悬香蔼蔼,红尘不到草芊芊。自来仙箓知谁检,应在麻姑弄玉前。”仙箓,指神仙秘籍。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自谓“已见东海三变为桑田”,是美貌与长寿的象征。诗里倾力描绘了仙姑洞胜景,有一点道家仙气,并极力赞美了朱仙姑。据民国《南雁荡山志》载:“西洞,即仙姑洞,在涧西山腰上,高阔光明,石室中可坐数百人。施元孚名为”石楼洞“。”为这句话,我翻箱倒柜地找施元孚文章,他的《石楼洞记》:“……洞在山半,方广六丈有奇,朗然明爽,如临堂宇。其内左壁,豁如重门,跻而上,是谓上洞,广得下洞之半,而深倍之。洞口方耸,下临绝壁,而群峰献巧于前,居之如御高楼之上,披闼而观,而不可出。洞ロ之左,有窍大如斗,圆明如镜,曰月牖。余穿牖而上,跨于洞背,怪石林立,不可名状,心乐之,啸歌不肯去。”描摹得相当细致。
但在唐人的眼里,西洞可不是这样的。吴畦的《陪邵太守游南雁山记》云:“玆有洞,视之,廓然一岩宇也。洞之内有石盂,容水一升,其水自上涓涓而下,增亦不溢,饮亦不减。由洞而入三百步,不穷追而返。”那时的仙姑洞开发得还不到位。吴畦(840-923),字祯祥,绍兴人,咸通元年(861)进士,乾宁三年(896)为避钱镠,隐居安固县库村(唐时属瑞安,今为泰顺)。
在历代不多的文人游记里,他们基本都写到了仙姑洞,这是南雁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因这个美丽的传说,历代诗人到游的也特别多。清时岁贡生谢青扬有一首《游雁山至仙姑洞》:“瑶女传居此,修真解驻颜。仙踪今已杳,石室未曾关。云气生岩壁,泉声响佩环。我来凭眺处,落叶满秋山。”诗的大意是:传说仙姑在此修炼,千年容颜不减,但现不知云游去哪了,空空的石室内云气翻涌,滴水岩上泉声,叮叮咚咚的,有如仙姑的佩环。我攀上山崖,在此眺望,唯见满山的落叶飞舞,有的如黄金,有的红如火焰。此诗虚实结合,诗境渺茫,虚寂高远,又有余味。乾隆间诗人黄秀金的《仙姑洞》:“石洞嵯峨列上台,诸峰重叠似瑶台。悬空碧水当岩出,倒插天花柱石开。听法老猿和客至,忘机雏鹤杂僧回。蓬瀛莫道无人到,自有王孙得路来。”全诗一一道来,尤其颈联写得如仙似幻,宛如人间秘境。明朝诗人黄秉仁的《滴水岩》:“一沫穿云下翠峦,堕盂点点雪花寒。却从细溜通银汉,相贯明珠落玉盘。仙子渺茫空有迹,山灵呵护未曾干。泓澄不出桃花洞,莫作胡麻流水看。”西洞的滴水岩,被命之为仙姑泉。诗中的“盂”, 为一天然岩石,位于滴水岩下,被谓为“浸苎盂”,相传仙姑常于此浸苎。
仙姑洞是个既具人文意义又兼有神性的旅游胜地。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风土| 禅隐雁荡——
《奇秀雁荡山》 万影田 摄 (一) 雁荡山是一座大美之山,也 [详细内容]
- · 风土| 禅隐雁荡——名僧名寺与雁荡山
- · 诗画温州| 南雁仙姑洞:应在麻姑弄玉前
- · 今日出伏 | 中华10大养生智慧,顺则寿,
- · 聪明人,不合群(深度好文)
- · 王阳明:真正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 · 姓名与更改姓名带来的麻烦
- · 了凡晚年的诗歌是用来宣泄情绪的
- · 积德行善,还是行善积德?
- · 随着镜头“品”大漠胡杨
- · 王春陪《秋吟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