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年号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区别?

2022-08-17 21:02:55来源:北京九亲文化

打印 字号: T|T
古代帝王一般都有很多称呼,有的是庙号,有的是年号,有的则是谥号,那么,皇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号?庙号、谥号、年号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区别呢?
 
  古代帝王不仅有谥号,还有庙号、尊号、年号(开始不用于称呼皇帝,但由于明清的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故以年号称之)等称呼。
  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有固定的字,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美称、怜悯称呼、贬称,美称很多,比如汉文帝、梁武帝,贬称比较少,一般用于亡国之君或经卵之主,比如周厉王、隋炀帝,还有对一些年幼亡国着同情的,比如晋愍帝、汉殇帝等。先秦的某某王以及秦以后的某某帝一般都是谥号。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 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后来逐渐发展,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一般来说,某某祖某某宗都是庙号,而且一般“祖”是打天下的,“宗”是守天下的。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名成祖清圣祖等。
  谥号庙号都是在帝王去世后的称号,一些作品中在生前称呼的现象是不对的。但是在生前也有尊号,在史前时期有皇帝、炎帝、有巢氏、燧人氏、天皇、帝皇、人皇等称号,在此后,有些皇帝也给自己加上尊号(当然是在大臣再三请求之下才答应的),比如唐高宗李治尊号天皇,武则天尊号天后,后来又号称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今天,我们习惯称呼唐朝以前的皇帝他们的谥号,因为开始谥号只有一两个字,后来谥号越来越长,人们称呼唐朝以后的皇帝他们的庙号,庙号比较简短,后来,人们称呼明清的皇帝他们的年号,因为他们往往只有一个年号,比如大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