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姓起源:以邑为氏

历史来源:
一、出自嬴姓。以邑为氏。《郑通志》收载,郑樵注云:“即马服氏,嬴姓,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因以为氏。或去‘服’为‘马’。秦灭赵,奢孙兴徙咸阳。”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国大将赵奢因战功,受封于马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其后有马服氏,简为马氏。
二、据《金史》所载:西域人马庆祥,入居临洮狄道,以马为氏。
三、据《续通志•氏族略》载:“五代司马球仕吴越,以御史中丞为昆山镇遏使,因家焉。子孙隐居不仕,称马氏。”
四、据《元史》载:“金永古特部人特穆尔悦格仕金为马步军指挥,以官名有‘马’,因以马为氏。”此以官为氏。
五、据《续通志》载:“明赐元人姓名:多尔济曰马惟良;丕勒玛帕曰马克啧。”
六、或为马矢氏所改,汉代马宫“本姓马矢,至宫以仕学显,改称马氏。”(见《中国人名大辞典》)
七、据《清通志•氏族略》载:清代高丽族亦有马氏,世居瓜克山地方。
八、清代满族之马佳氏、费莫氏或改为单姓“马”。(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九、壮族之马姓,出自养马人,以技业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
十、阿昌族之马姓,乃“喇米杨”之意译,阿昌语“喇米杨”意即“马”。(见《中国人的姓名》)
十一、普米族之马姓,出自“巴落瓦支”氏。(见《中国人的姓名》)
十二、藏族之马姓,由“马协”省改,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甘肃之天祝一带有分布。如马·兴卡措;马·登林扎西。(见《中国人的姓名》)
十三、回族之马姓,“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穆谐音”,明代多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清人亦仿之,“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之马姓,世多取“穆罕默德”之首音谐“马”,而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
十四、土族之马姓,则来自马锡江-孔,意为有一百匹马的人,后取“马锡江”之首音谐以“马”而为单姓,或谐以“麻”而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
地望分布:
《郡望百家姓》云:马氏望出扶风。《姓氏考略》云:望出扶风、平阳。
扶风郡,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主要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还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西汉《急就章》列为汉代常见姓氏之一。汉代有马武,刘秀部将。大司马马宫,本为马矢氏,改马氏。东汉有马融,茂陵人,文学家;金代有马庆祥,西域人。元代有马致远,元曲大家;清代有马建忠,丹德人,外交官。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马姓人口由78万激增到近1250万,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来计算,人口增长了13倍。
马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12.7%)、河北(11%)、山西(8.9%)、江苏(8.8%)四省,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41.4%;其次分布于四川(6.8%)、安徽(5.9%)、辽宁(5.8%)、陕西(5.7%)、黑龙江(4.8%)、山东(4.8%),六省的马姓又集中了33.8%。
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6%。
黄河流域以及东北三省,约占国土面积的23.8%,马姓人口有749万,约占全国马姓人口的59.4%。黄河和长江之间的省份、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是马姓人口较多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7.8%,马姓有414万,约占全国马姓人口的33%。其他地区是马姓分布较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48.4%,马姓有97万,约占马姓总人口的7.7%。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周易》新解·揭秘“
《周易》新解——揭秘中国文化的哥德巴赫猜想王长华 考古学界对 [详细内容]
- · 《周易》新解·揭秘“中国文化的哥德巴赫猜
- · 王喜根·弘扬祠堂文化 倾心留住乡愁
- · 本网总编八一建军节诗颂人民解放军
- · 身体“肝毒”过重的4个信号,再不排毒迟早
- · 非遗传承——彩泥塑
- · 猪姓起源: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
- · 鸡姓起源:周官有鸡人,以官为氏
- · 猴姓起源:大多改姓为“候”
- · 羊姓起源:以官职为氏
- · 马姓起源:以邑为氏
最新排行
- · 姓氏文化:滑姓
- · 姓氏文化:米姓
- · 姓氏文化:应姓
- · 姓氏文化:吉姓
- · 满洲八大姓具体指哪八家,同一个姓氏为何又
- · 猪姓起源: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
- · 古代取名都忌讳一个字,2000年来只有3人敢
- · 姓氏难局
- · 姓氏文化研究工具书
- · 姓氏文化|“林”姓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