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什么都叫领袖为主公?主公一词起源于哪
我国最早的主公,就是在晋文公重耳的谋士介子推的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主公”一词有三种含义,意思不同出处也不一样。
1、臣下对君主的称呼。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 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元·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想鸿门会上主公有难。”《说唐》第五一回:“臣受主公大恩,虽粉骨碎身,难以补报。”
2、仆役对其主人的尊称。出处:《西游记》第五二回:“这贼猴真个是个地里鬼,却怎么就访得我的主公来也。”
3、宾客对男主人的尊称。出处:唐·杜牧 《张好好诗》:“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宋·梅尧臣 《依韵和许待制后园宴宾》:“闻道主公偏爱客,翻思当日醉沙场。”
三国时,至高无上的君主应该是东汉皇帝,但他们无能先后被董卓、曹操挟持(挟天子以令诸侯)。国家分裂,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还有许多的小军阀各自称王),每一种势力的人都把自己的头儿叫“主公”。
皇帝所有的臣子都要叫陛下,可不是主公,那是大不敬。皇帝显然是最高统治者。对于枭雄们来说,则分内臣和外臣两类。比如庞统,诸葛这些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在刘备没当皇帝前对刘备就要叫主公。这个意思也就是一切以主人的意志为左右了。即使造反我也跟着你。
那刘备手下的小兵或者其他偏将将佐呢?就不一定了,在刘备做豫州牧的时候,要叫州牧大人,在当了蜀汉皇帝的时候要叫陛下。为什么呢?内外之别啊。而且称呼要合礼合制。集团内部会议,主公随便叫。兄长随便喊。人多了,不好意思都恢复官号,爵号。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王瑜臻·苏州西街王氏
西街王氏宋嘉熙二年进士王翰,字宣之,居苏州阊门。其子王道(元行1 [详细内容]
- · 三国时期为什么都叫领袖为主公?主公一词起
- · 如何编写家谱中的个人行传
- · 唐人爱春,宋人爱夏,夏天的宋词最为经典
- · 王瑜臻·苏州西街王氏
- · 闽王王审知与雪峰寺的千年佛缘
- · 市书法家陈宜丁为本网总编诗赞好人赐墨
- · 吉林省吉商王家人商委会第一届三次会议隆重
- · 民间宗祠里的乡愁
- · 寻找1983年在莆田涵江被抢走8岁男孩
- · 喜迎二十大 翰墨书盛世——全国王氏书画篆
最新排行
- · 槐树典故:门前一棵槐 财源滚滚来
- · 闲话"贵姓":哪几个姓不能叫"免贵"?
- · 关于“岁进士”与进士的称谓
- · “王”为第一大姓 新百家姓排序出炉
- · 王氏分布图
- · 中国王姓宰相151人
- · 清明节
- · 新安联谊会会旗征集图案之一
- · 琅琊王
- · 历代姓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