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今天修家谱有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2022-06-30 21:51:49来源: 祖源姓氏文化传播

打印 字号: T|T
      首先,在谱牒观念上,要进行革新。
      家谱是记录家族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有着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她和国史、方志、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历史学支柱。家谱的编纂,应该本着“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的精神,转变家谱编纂是封建迷信和不利国家管理等错误观念,唤起人们对家谱的热情。
 
       此外,由于拜金主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家谱无用,没有参与的热情。很多人把家谱视为封建迷信,看作洪水猛兽。例如,在续修《孔子世家谱》时,孔德墉等人在收集资料时,曾经遇到很多困难。有几次,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孔子某一支的后裔,可是对方并不愿意入谱。也有不少学者发表文章,批判续修家谱为封建迷信。
 
       在为阚钧编修的《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中,孙中山先生赞扬合肥阚氏一族在元朝末年迁居江南。五百年来,阚氏家族的人员逾千。男女皆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人人能够讲道德、有礼貌。天资聪颖的人或读书或练武,不甘做庸碌无为之人。近来,阚氏家族又自办学校,议立族规,纂续谱牒,储集公产。他们的自治精神可以作为社会典范”。

       可见,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家谱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家谱的编纂也需要更新观念,增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其次,在保存方式上,也要做出革新。
 
       传统上,家谱都是在民间由一家一户珍藏,并且敝帚自珍,而一旦遇到兵火战争,则家谱付之于火烬,珍贵的资料就此荡然无存。
 
       就此,新修家谱需要增加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的存档;在继续采用纸质作为第一手保存载体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家谱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高家谱査询利用的方便程度。
 
再次,在编纂方式上,要大胆革新。
 
       过去的家谱编纂往往以家族为单位,由族长牵头,通过族产、个体认捐和族人摊派等方式筹款。
 
       当代的家谱编纂则以民间热心人士和知识分子为主体,通过个人出资和族人捐款等方式来筹措资金。
 
       在具体编纂时,执笔者可以请专业的修谱者进行谱牒修撰,这样能够保证族谱的质量。
 
       最后,在家谱编纂人才的培养方面,也要有所改进。

       目前,编纂人才的匮乏是当代家谱编纂遭遇的瓶颈。在农村,年轻人对家谱了解不多,也没有参与编纂的热情。因此,组织编纂的往往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家谱主要是在编纂。一旦老人们百年之后,下一次的家谱续修则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面临着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大培养编纂人才的力度,让青年人热于修谱、善于修谱,保证我国的谱牒文化传承开去,在建设文化强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越来越好。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