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的名词
1、出嗣: 过继为他人后代,与来绍相对应。
2、寿官: 明朝和清朝出现的一种官名,这是个虚职,又是一种荣誉。奖励"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只有官服官帽、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万历以后䧏为七十岁。只有在思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二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
3、兼祧: 一人同时继承两家宗祧,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
4、昭穆: 是指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 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标穆。
昭穆无考是指查不清楚辈次琲列。
5、处士: 古代称有徳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6、修职郎: 文阶官名,分大夫、郎、佐郎三种,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上官员。俢职郎为正八品文官的散阶,相当于现代的"享受正科级待遇"。
7、岁贡生: 俗称明经。是指明清两朝秀才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8、候选训导: 就是候䃼州、县学的副学官。
9、廪膳生: 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
10、庠生: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也就是秀才之意。
11、鄉饮介宾: 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一般都选德高望重长者数人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动。介宾是指次于主宾的客人。
12、州判: 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通常为地方衙门辅佐主官的基层官员编制,属于直隶州的,相当于同知,属于散州的,外与州判分掌粮务、水力、海防、巡捕诸事,均从七品官。
13、太学生: 明清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国子监是古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太学生就是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
14、耆儒: 徳高望重的读过书老者。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惊人的八大因果法则(
作者 :儒风君古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人生没有那么多偶然,万 [详细内容]
- · 家谱中的名词
- · 惊人的八大因果法则(深度好文)
- · 本网总编偕琼粤闽宗长考察浙南文化遗产
- · 为什么中国过去家家户户都有“天地君亲师”
- · 祠堂内的“三雕”有着什么含义?
- · 勤廉楷模王伯大
- · 王世林诗· 贺温州王十朋研究会换届成功
- · 王蒙徽当选湖北省委书记
- · “勾头女子挺胸汉,一生富贵半生闲”老祖宗
- · 《易经》说夏至 | 天地三种精神,人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