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秦统一后:姓、氏合二为一

2022-06-14 13:42:25来源:北京九亲文化

打印 字号: T|T
       如今的姓和氏,是一回事儿,所谓“张氏”“刘氏”,意思就是“姓张的”“姓刘的”。然而,姓与氏刚出现时,是各有含义的。先秦时期,两者更被明文规定严格区分。姓与氏在产生之初有什么区别?两者为何合二为一?如今的姓、氏,在用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伏羲正姓氏时,姓与氏的含义
 
       如今,人们说起姓与氏,大多觉得两者是“一回事儿”。其实,姓与氏刚出现时,含义各不相同,还曾经被明文规定严格区分。
       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对姓与氏的区别有所介绍。他认为,两者产生时,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共有符号、标志。它最初的形式是图腾,后来形成了文字意义上的“姓”。
       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书《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资因生以为姓。”这说明,姓所标志的血缘关系,在当时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等,都是女字旁。
       近现代史学家大多研究认为,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便是姓产生时的社会背景。它是宗族的根本族号,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化。  
       古籍《通鉴·外纪》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随着人口繁衍,原始部落分出若干新部落,新部落为了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单独起了一个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氏是姓的支系。
       正是在此基础上,后来的太昊伏羲氏才有了“正姓氏”的创举,使华夏子孙逐渐蕃盛。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礼不娶同姓”的规定,一直延续到周。婚姻制度、姓氏制度不断丰富,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田恒金教授,曾对先秦时期的姓氏、人名进行过专门研究。他认为,到了周代,姓氏制度已相当严密,成为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志·氏族略》记载:“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田恒金介绍,在周代,男子是氏族的主体和代表,只称氏不称姓,但姓有着“别婚姻”的重要作用,所以女子称姓就显得十分重要。
       女子称姓,形成了先秦时期人们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如历史人物赵姬、庄姜、雍姞、文嬴等。他举例说,见于《春秋》记载的杞国夫人“杞伯姬”“杞”代表她嫁到杞国或嫁给杞氏男子,“伯”代表她在自己的姐妹中排行老大,“姬”则代表她的娘家是姬姓。
       《通志·氏族略》记载:“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田恒金介绍,先秦时期等级制度严格,姓与氏都是贵族才有权使用的称号,没有名字的平民百姓,人们统一以其职业称呼,如庖丁、匠石、医和、优孟等。
       顾炎武曾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姓起源较早,几乎稳定不变;而氏是后起,会随各种原因而变更。氏的变化,往往反映贵族男子身份地位的变化,春秋中期的晋国大夫士会,他又称士季、随会、范会、随武子、范武子等,代表祖先官职的“士”和他的封邑名称“随”“范”,都是他的氏。
 
秦统一后:姓、氏渐渐合二为一
 
       姓、氏含义不同,持续了数千年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两者成“一回事儿”了呢?袁义达等姓氏专家研究认为,其演变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仍,宗法制度渐渐崩溃。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已经变得十分混乱,“氏”大多转变为“姓”,平民的地位逐渐上升,也有了姓,“百姓”开始成为民众的通称。
袁义达认为,目前使用的100个汉族大姓,其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约87%。其中的97个姓,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通志·氏族略》记载:“秦灭六国,子孙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完成统一,将沿袭数千年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原有的宗法制度、姓氏制度彻底失掉社会基础。明贵贱的“氏”、别婚姻的“姓”本质上不再有区别,都成为表示宗族、血缘的符号。西汉时,姓、氏更是完全融为一体。从此,中华姓氏才开始了世代稳定的传承。
       因为姓、氏合一,西汉中期的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并不十分注重两者在先秦时期的区别,以致出现孔子“字仲尼,姓孔氏”这种错误说法。孔子其实是子姓、孔氏。
 
如今的姓、氏,在用法上也有区别
 
       秦汉以后,姓即是氏,氏即是姓,两者含义相同,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不过,两者在不同场合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在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往往会礼貌地问对方“贵姓”,而不是问对方“贵氏”。
       另外,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家谱、族谱大多题名为《×氏家谱》《×氏族谱》,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学者研究认为,在汉语口语中,“氏”与“死”读音相近,古人忌讳“死”字,所以“氏”字也渐渐失宠,在口语中消失不见。
       但因为在先秦时期,“氏”是男子的专有称号,而家谱、族谱又是记录男性家族成员血缘关系的册子,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常用“氏”字。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