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里王氏世芳/集良王氏世芳

1世 澄 南北朝宋文帝时兵部郎中
3世 延 (451-508)字德侔 帅机(汶、莘)(嘉庆22 谱无载)7世
陞 宣议郎
階 朝奉郎
陛 朝奉郎
8世
骐 朝奉郎
骥 朝奉郎
逸 宣议郎
骅 宣议郎
骏 待聘
骝 朝奉郎
9世
三益 通判
10世 筹 中书
12世 公赞 朝议郎
13世 惟成 宣教郎
14世 大煥 县令 大兴 贡元 大英 庠生
15世 应制 朝奉郎
16世 其生 朝请郎 其聘 司谏 其壁 二尹
17世 时夏 宣议郎
29世 玟 生员
31世 瞻 庠生 翔 庠生 观 庠生
38世 仕元 邑庠生
逢 (1636(注:原文为丙午,实为丙子)-1671)字君相 号赞揆 将仕郎 县丞(老二房)(嘉庆22年谱未载)
良宸 邑庠生(老二房)
39世 侯 庠生
万仪 廪膳生
釆 字学亮号载工 建文昌祠 岁贡生
蕃锡 (1645-1717)字学勤 号晋三 邑庠
生(老二房)
璟 (1626-1689)字学祯 邑庠生 (老二房)
40世 阶 (1636-1711)邑庠生(二房)
懋夏 生顺治年卒康熙年 又名夔 字振 时 邑庠(五房)
懋铨 (1675-1756)字玉衡 佾生(老二房)
懋镇 字玉侯 将士郎 (老二)
懋钺 (1690-1779)字玉珮 号宇亭 奉祀生(老二房)
璇 (1646-?)字石明邑庠生(老二房)
懋珊 字石海讳羽仪郡庠生(泊所塘)(嘉庆22年谱载)
41世 之
淳 (1749-1835)字立雅 修职郎(四房)(嘉庆 22年未载)
之正 (1755-1811)又名芳 字立中 号兰洲
乾隆丙申(1776)入府学 郡廪膳生
嘉庆丁卯 (1807)岁贡授修职郎(四房)
42世 名森 (1777-?)又名际清 字若沄 号秋
波 嘉庆丙子(1816)入县学增广生
光癸巳(注:原文为癸已)(1833)出 外遊学未归(四房) 名旭 (1756-1779) 名昉公太学生(老二房)
43世 国安 (1744-1800)又名鼎 字若盤 太学生(五房)
44世 永庚 (1828-?)字作明 号峻德 抗太平军记六品军功

(图为在原址上重建的集良王氏支派莘村王氏宗祠)
西门王氏始祖王澄,于438年10月3日迁住宁海三台山下(今西门上隍畈东),门植槐树一棵,此院为长子立继承,故称为槐花树下祖,简称槐里王祖,也称东院祖,下隍祖。这支派称为槐里王氏:次子名竝,其后人至宋二十一世仁嶽为愐怀兰亭而建筑“集良亭”,从此西门王氏分为二派,以竝为始迁祖,称集良王祖,也称西院祖,或上隍祖。该支派称为集良王氏。现我把西门王氏集良亭(堂)派九个村(莘村、金家山(今查已无后人)、草湖(今查挂靠在三瑞王氏处)、前洋(今查挂靠在槐里王氏处)、下枫槎、汶溪、越溪李家岙(今查挂靠在槐里王氏处)、白峤(今查挂靠在槐里王氏处)、大溪王王氏的先辈历代仕宦、学历,根据《汶溪王氏-民国谱》、《莘村王氏-道光谱》、《大溪王王氏-乾隆谱》、《槐里王王氏-光绪》及《宁海县志》等史料汇集、校堪、整理、撰写为本文,以供大家参阅:
南北朝宋代(1位)
1世
澄 (390-471)又名景清 字伯徹 号一岫
宋文帝时期(424-457)兵部郎中 于元
嘉十五年(438)自剡之嘉孝乡画堂
(今嵊州华堂)迁宁海三台山下(今西门上隍畈(汶莘大槐)
唐(计11位)
7世 陞(574-619) 字宜高 宣议郎(莘)
11世 鍧(约生唐天授元年(690) 宣议郎(汶) 铚 (约生唐长安四年(704)字应卿 朝奉郎(汶)
14世 大有(778-?) 司户(汶、莘)
15世 应周(806-?)(注:以弟应材出生日推祘) 宣议郎(汶)
应材(809-?) 待制(汶、莘)
应召(约801-?)(注:以伯父大有生778 年推祘,其父大用约生781年,约20 年生应召) 承奉郎(莘、汶)
16世 锋(约826-?)(注:以其父应周生年推祘)
朝请郎(汶、莘)
钰(约829-?)(注:以其父应材出生日推 祘)
朝请郎(汶、莘)
锵(约835-?)(注:以其长兄钰出生日推祘)
承直郎(汶、莘)
銮(约838-?)(注:以其伯祖大有出生年推祘)
承德郎(汶、莘)
宋(计37位)23世
世綗 廷固后人(录自大溪谱,因断代可能判断世系有误)由三舍入太学 授江西吉水尉(大)25世
敦时(1092-1173) 字和仲 政和(1111-1125) 进士(谱载,志无载)徽宗朝授宣教郎 赠奉直大夫 (汶、莘、大)
敦佑(1109-1187)字佐之 隆兴(注:原文为 隆庆)二年(1164)授修职郎 (大、汶为 宣教郎)
敦迪(1112-1186) 字哲夫 修职郎 (大)
敦汜 字守王寘(注:合为一字) 由三舍入太学 授饶州同知(大)
敦惠(1113-?)字仁和 乡贡 越州泽库 温 州酒库(大)
26世 及 (1133-1202) 又名镛 字运之、达之、 韶叔 号桃溪 隆兴元年(1163)入太学 乾道二年(1166)进士授会稽尉建康二年诸暨宰知永嘉福建机宜录事参军 兼知永嘉, 诸暨禁奸、福建机宜太常博士国子监丞出知信州致士赠朝 请大夫(汶、莘、大)
交 (1140-1203) 又名鐘、镗 字通之应求、泰之 将士郎赠奉直大(汶、 莘)
度 (1146-1212)宋季隐居于其所筑“蒙庵”不乐仕进 当时邑之名流日集 于此 乡人以古逸民目之(莘、槐、 县志)
鍼 (1145-1215) 字襄臣 将士郎(汶、大)
钦 (1147-1209) 字敬之 将士郎(大、汶谱未载将士郎)
镠 (1175-1247) 字美华 朝奉郎(汶)
鐩 (1149-1204) 字明叔 将士郎(大、汶谱未载将士郎)
錥 (1151-?) 宣议郎(大)
镡 字永始 绍兴二十四年甲戌授将士郎(大)
镒 又名基 字子真 太学生(大)27世 沅(1158-?) 字信阳 福建机宜(汶、莘)準 邑庠生 绍熙四年贡元宣教郎(莘)
濩 (1181-?)字民甫 1201年铨中迪功郎 瑞安尉知嵊县朝议大夫(莘、大、竹林)
澡 (1166-1232)绍熙元年(1190)进士临安府儒学教授山阴令太常博士平江府 通判赐“德庵”(莘、汶、大、槐、 竹林)
涛 (1188-?)一名兴宗 字山甫 宣教郎 (汶)
会宗 (1172-1227)官名㳽 字元甫 乡贡 (汶)
绍宗(1177-1225) 字继之 宣教郎(汶)
瀹 (1195-?) (注:以其父镠出生年推祘) 又名用瀹、崇洵 字子美、壬贵 太学生 嘉定十年(1217)进士迪功郎 (汶、大、槐、县志)
嗣宗 (1175-1232) 一名登 字元龙 朝奉 郎(汶)
秀宗 (1183-?) 官名元德 字长卿 嘉定 五年(1212)乡贡(汶、莘)
崇熙 (1175-?)戊午(庆元四年)入太学癸酉(嘉定六年)登太学国子监己丑 (注:原文为巳丑)特恩终任从仕郎 隆兴(今南昌市)静安县尉(大)
崇高 又名朝道 开禧丁卯(1207)中乡举 授朝议大夫(大)28世 衍八( 1204-?)提干(汶)
与道 官名行权 字当新 承事郎(汶、 大)
与善 (1180-1233) 官名凝孙 字公量 嘉定丁卯(1217)贡元福建宁县正堂(注: 福建只有福宁县。甘肃有宁县) (汶、莘大)
与仁 (1183-?) 又名庄孙 嘉泰二年壬戌 (注:原文为壬寅)(1202)乡举贡授
建昌(属江西)录事班奏对为江西机宜文字(汶、莘、大)
与义 节推(汶)兼孙 官名普照 授义官(汶、莘)
29世 所 (1213-?) 乡贡 海盐令(汶、莘) 造 (1203-?) (注:以其父与仁生1183推祘) 字进道 端平元年(1234)乡贡入太学 (汶、莘)
元(计7位) 赏 (1271-?)字进凤 长兴府主簿(汶、 莘)
贡 (1274-?)又名文甫 邑庠生(汶、莘) 晋昭 赠礼部郎中 以子大本贵(莘) 大本 字仲孚 进士 安庆路儒学教授、 后任江南行台儒学提举、国子监丞、秘书丞入乡贤(莘、槐、县志、浙江通志)30世
硂 (1251-?)字廷王责(注:合一字)本邑 训导(莘)33世
士元 官名文英 字廷华 邑庠生(汶、莘) 思度 廪生 定安县(可能为今陕西子 长县安定镇)训导、高平县(山西) 尹(汶、莘)30世 硂 (1251-?)字明(计19位)30世-33世
璞 (?-1389)字温德 洪武三年本邑训导 后为燕王 府纪善 约二十一年为燕 王府右长史 二十二年仕藩邸死 (四库全书、县志)
琦 字修德 号子善 璞弟 方孝孺挚友 林嘉猷之师 洪武二十二年前为明 中都凤阳太学教授 同年被谪戌云 南 后发现参与纂修《永乐大典》 不知所终(逊志斋集、槐)
敏 字进德 璞从弟 邑庠(1172-1227)太学 生 授监察御史、刑部司獄坐微法 输作赦暴疾五日卒年仅三十有一 (逊志斋集)
35世 宇 (1337-?)年登九十 授寿官赠九品冠 带(汶、莘)36世 揽 字时广 恩例义士(汶、莘)
缓 字时清 耆士(汶、莘)
傑 (1492-?)字时俊 耆士(汶、莘)
37世 关禛1466-?) 字岐风 邑庠生(汶、莘) 豪 下枫槎二世祖 邑庠生(汶)
应畿(1690-1759)庠名畿 字维新 号安元 庠生(大小二房前堂)
38世 宏度(1648-?)又名振 字瞿相 号海涵
庠生(大小二房)
39世 明凤(1675-1751)又名宗兴 字和先 号梅
庵 郡庠生(大小二房)
明鸾(1684-1766) 字岐先 号梧庵 郡庠
生 (大小二房)
40世 尔谋(1703-1759)学名鑰循 字询叔 号省山 例入太学
尔铭(1740-1780) 学名鑑 字箴叔 号鼎山 太学生
尔荣(1785-?) 学名世卿 字叔耀 号褒斋 太学生(大小三房)
清 (计52位)莘村(计20位)42世 大赞 (1680-1769) 字维化 号诚斋 出来
数十石以赈村人,程县令匾“寿
康邵德”,耆士,恩赐冠带(莘、县 志)
43世 天璣 (1708-1796) 字君衡 号星垣 耆士(莘)
天瑾 (1723-1794)字君瑜 号粹庵 举乡贤邑令王给冠带赐匾“儒林塑 望”(莘、县志)
天仁 (1758-1846) 寿八旬钦赐粟帛
44世 歩曾 (1752-1820)又名昌爵 字尊一 号唯 堂 郡增生(莘)
45世 梦花 (1777-1850)又名绍淮 字豫源 号桂 洲 嘉庆戊午(1798)邑庠生(莘)
日升 (1763-1838)又名绍阳 字秉南 号辉
台 乾隆乙卯(1795)例入太学(莘)
雍 (1782-1849)又名绍圻 字邦干 号也
南、半池 嘉庆乙亥(1815)邑庠生(莘)
绅 (1788-1846)又名绍庭 字迋槐 号书
香、植三 嘉庆乙亥(1815)邑庠生(莘)
荃 (1799-1881)又名绍尧 字舜治 号国 香太学生 (莘)
安邦 (1778-1828)又名绍邦 字荣怀 号石
屏 嘉庆丁巳(1798)邑庠生(莘)
46世 鸿逵 (1796-1876)又名承宏 字亦伟 号云
衢 道光丙戌(1826)邑庠生(莘)
承鳌 (1805-1870)字魁占 号冠山 例授修职郎(莘)
秉文 (1813-?)又名承骏 字良占 号秀峰 例入(我太学生(莘)
蔚文 (1817-1856)名承豹 字蔚占 号云峰
道光已酉(1849)邑庠生(莘)
承龙 (1834-?)字云占 号仰溪 例授职员
(莘) 文周 (1836-?)又名承鸑 字祥占 号郁斋
列入太学生(莘)47世 太恒 (1850-?)字九如 号观月 太学生
(莘)48世 裕原 (1868-约1935)字可昆 号片玉 光绪末年考入秀才由白龙潭任某(人称矮脚秀才) 劝其下期再考并以300银元买走其功名,不久清代废科考制度遂失去再考之机会(莘明原 官名瑞清 字可钦 号文思 例授职员(莘)下枫槎(计1位)
37世 豪 邑庠生(汶、莘)
汶溪(计2位)38世 宏度 名振 字瞿相 号湾涵 庠生(汶)
43世 天仁 寿八旬钦赐粟帛(汶)
大溪王(计29位)39世
掁 又名宏度 字瞿相 号海涵 邑令赠匾“一门节事”庠生(大五)41世
惟清(1721-1786)又名三钖字载乾号吉庵 增广生(大老大房)
惟湛(1735-1799) 庠名槐 字载泉 号华 如 郡庠生 (大老大房)
惟渭(1739-1775) 字载滨 号成姜 太学生 (大老大房)
惟澜(1723-1784) 字载观 号淡如 太学生(大老大房、五)
惟鸿 字载飞 院取佾生(大五)
宗声 又名明凤 字和先 号庆电 邑庠 生(大五)
呜鸾 又名明鸾 字岐先 号梧庵 郡庠生(大五) 42世大(1763-?) 学名蔚文 字豹文 号敬 义 太学生(大老大
鑰 又名尔谋 字询叔 号省山 太学生(大五)尔荣 学名卋乡 字叔耀 号褒齐(大小三)
鑑 又名尔铭 字箴叔 号鼎山 太学生(大五)41世
三锡 又名惟清 字载乾 号吉庵 增广生 受知某县(大五) 惟淮 字载扬 号用中 郡庠生(大五)
槐 又名惟淇 字载泉 号华如郡庠 生(大五) 惟渭 字载滨 号成姜 太学生(大五) 41世
惟旵 官名壵 号载昇 尔旁子 例贡生年50罹难太平军借道事 赠云骑
尉荫一子(大小三房、县志)42世
康龄 又名大侃 字文直 号太安 郡庠 生(大五)
蔚 又名大约 字豹文 号敬义 太学生(大五)
城 又名大咸 字国安 号平圃 太学生(大五)
致和 又名大赉 字沛恩 号兴朝 太学生(大五)43世
学畏 字有三 登仕郎(大五)
学文 字文煥 答含章、大林子 八品 军功(大五)
学唐 字企尧 号时雍 八品军功(大五)44世 以安 字文步 号修斋 八品军功(大五)
以衔 字文宝 号行金 从九品(大五)45世 綸 又名启龙 字景云 号如山 邑庠 生(大五)
启雷 字呜夏 八品军功(大五)
启燦 字启厚 八品军功(大五)
注:1.世系以西门始祖王澄以1世计祘起;
2.每位最后“(…)”内是出自某村王氏宗谱 (汶=汶溪王氏) (莘=莘村王氏) (大=大溪王王氏) (大五=大溪王五份分房) (大小=大溪王小三房) (槐=槐里王氏) (竹林=竹林王氏)
3.总计128位。
4.尚有明代祯 邑庠生、清代瑞 兰邑庠生、天麟 三考出身 均有记载,但不知出自何村,故未统计在内。
集良霞挂山人王光榆
2022.4.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