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浙江名臣方孝孺被灭十族,族谱记载有出入,徽州何氏却自称后人?

2022-04-16 21:30:18来源:网络 祖源姓氏文化传播

打印 字号: T|T
       方孝孺的故事,江浙的朋友们应该不少人听说过。明代的《宁海县志》和清代的《熹宗实录》中都曾记载,他因触怒皇帝被灭杀十族。
 
       而前些年,却有自称方孝孺后人的数万人参与祭典;有“被夷十族”记载的族谱,内容却又各有出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方孝孺和“夷十族”
 
我们先从方孝孺其人和这个“夷十族”的故事说起。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出生于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谥号文正。
 
在朝辅佐建文帝期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燕军攻陷南京后,朱允炆自焚,方孝孺被捕下狱。朱棣大军进入南京城,想让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被多次拒绝后一怒之下诛杀方孝孺“十族”。
 
大家都知道,当时最严苛的刑罚也只是“诛九族”,于是朱棣将方的门生并作一族,成为第十族。
 
《明史》中只记载了他与朱棣的对话冲突,而“夷十族”是从开头提到的方志和其他史书中有直接描述的。
 
钱士升、蔡东藩等学者都认为,方孝孺正则正矣,但正面激起燕王的怒火,殃及十族,确实不太应当。
 
方孝孺墓葬纪念,方氏后人意外到场
 
方孝孺墓,位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山上,为万历年间汤显祖为期修建。至晚清,李鸿章又为期重修立碑,民国时江苏省长韩国钧又重修,后来均遭焚毁。
 
再到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特请东南大学丁宏伟教授设计修复方孝孺墓。2002年6月24日,南京市政府文史委、南京市社科联、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召开了纪念方孝孺殉难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方孝孺铜像揭幕仪式。
 
令在场学者都想不到的是,竟然有相当数量的方孝孺后人也到场了!
 
被灭十族还有数万后裔?徽州何氏自称后人,族谱却记载不一
 
自称是方孝孺22世孙的安徽省庐江县人何俊骄傲地说,现在,安徽省庐江县黄屯古镇、白湖、庐城一带的何姓家族,世称“黄屯何氏”,黄屯何氏可全都是方孝孺的纯正后裔,目前已繁衍人丁数万人。
 
为什么方氏变了何氏?这里开始,事情就有了变化,几位有的后人的族谱记载,内容却各有出入。
 
首先是何俊这一支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阿族之前分享过好几次“生死异姓”的奇特姓氏故事,这一支何氏,也有着相似渊源。
 
据何俊说,他家有一本光绪27年的《方何宗谱》,上面记载了方家下令被灭十族后,抄家的一位官员,偷偷救下最小的儿子方圣,方圣之子方通后迁居至安徽省庐江县,改姓何。
 
 
这样说来,倒是也讲得通,姓氏来源里,避祸改姓也是常事。而生前用改姓,死后立碑改为原姓,也是这类姓氏后人的常见做法。
 
其次是江阴的六以方先生。
 
他也声称自己是方孝孺的后人,属第23代。
 
据他家家谱记载,方孝孺有一个儿子流落江阴。其父六铭洪先生补充说,他们的“六”(读作陆)姓,是从明朝的“方”改的,所以百家姓没有。
 
而六家记载,方孝孺家逃出的最小的儿子,名为方朗,是被义士救出,送到江阴陆姓外公家抚养。长大后,将姓改为六,隐晦的地怀念方家。
 
再有方功胜说,
 
方孝孺的三子被送至松江先姓俞后改回方。而这一点,之前六先生的《江阴六氏宗谱》中,包括《逊志斋集》等资料也有记载。
 
此外,还有姓旋的人说,“六”是方的简笔,那“旋”却是方的增笔。
 
姓“於”的人说,“於”为“方家二人”之意。
 
韦姓人士也称是方孝儒后代。
 
当时许多记载方孝孺事迹的史料及野史,如宋端仪的《立斋闲录》、《革除录》、姜清的《姜氏秘史》、大岳山人的《建文皇帝遗迹》等等,都没有提到方孝孺被诛十族。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源头出自正德年间祝枝山所著的《野记》,但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本书或许可信度有限。
 
……
 
 
有研究者认为:
 
明崇祯《《宁海县志-方孝孺传》、《明史纪事本末》、明末乡贤大家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赵翼《廿二史札记》等大量文献都记载了“被夷十族”的故事,诞生于清朝年间的《方何宗谱》、《江阴六氏宗谱》等书是否会人云亦云,跟着反复强调“诛十族”了,也待考证。
 
还有许多方姓后人,也都持有各支族谱,也有明晰记录,证明自己是方孝孺后人。但从上面列举的三支后人来看,族谱记载各有出入,比如,方家小儿子到底是谁?义士所救到底有几支?
 
 
记载复杂,年代久远,我们需要更详尽的考证解答。在那之前,我们宁愿相信方孝孺仍有如此多的后人存世,也为他和他们感到高兴!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