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家谱,传世百年的稀世珍宝

一门技艺,一道传承
在《了不起的匠人》系列微纪录片中
讲述了亚洲地区不为人知的民间“神匠”。
在一集名为《东源村的修谱师》中,
来自温州瑞安飞云江畔的
木活字印刷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王超辉,
成了故事的主角。
上线10天,播放数已超过260万次。
活字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
四大发明之一,
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但如今要
亲眼所见,
或许只能去博物馆了。
木活字印刷作为活字印刷术一种,
时至今日,仍在温州东源村一带
流传。

小木块上刻老宋体 曲线柔美古雅动人
一个黑漆发亮的长方形小木框里,
密密麻麻排列着一厘米见方的
小棠梨木块。
每一个小木块上,
都刻着一个反写的老宋体汉字,
横细竖粗、字形方正却也不失曲线柔美、古雅动人。

蘸了墨汁的棕刷在字模上反复刷涂。
原本浅黄色的木质字模,
因为这样长年涂刷,
早已和“字盘”浑然一体。

等字模着墨均匀、充分后,
再用一张上好的宣纸覆于其上。
片刻后,又用另一把棕刷在纸面上
轻轻扫动,
直到纸背慢慢显出墨迹。
宣纸揭起时,
一张竖写繁体宋体书页,
飘出了淡淡墨香。
图片
将若干张这样的文稿装帧成册,
就成了一本典雅厚重的线装古书——
这就是东源村传承了数百年的“木活字”印刷手艺。

今年60岁的王超辉,
是这门手艺的代表传承人之一,
满是划伤的手掌和嵌满木屑的指甲,
记录着他坚守的岁月。

微纪录片《东源村的修谱师》
在东源村拍摄了7天。
林志玲在片头解说词中说:
“家谱,
是一个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的词。
但是仍然有人在坚持谱师的职业……
亲手在书页里留下墨香。”

强烈的宗族观念让这门手艺完整保留

像王超辉这样的修谱师,
在东源村有20人左右。
温州一带浓厚的宗族文化氛围,
以及延续至今的修宗谱的旺盛需求,
才得以让木活字印刷偏偏在这里完整地传承下来。
据史料记载,浙南、闽北
是典型的移民社会,
当地先民或在宋代以前为避战乱
迁移到了闽北,
然后在明清时期又往北回迁。
颠沛流离、聚族而居的生存背景,
造就了温州人强烈的宗族观念,
“三世不修谱,当以不孝论”,
于是,在这里,修谱工作不曾中断。
王超辉说,在他的记忆中,
他的爷爷就做得一手好谱。
因当时家境富裕,
并不希望子女分担谱师的这份辛苦,
就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两名同宗的侄子。
解放后,
他只念完了小学便去参加劳动,
但他天性爱舞文弄字。
当时授业于爷爷的一名族伯就来询问他
是否愿意学谱。他一口答应。
从此以后的几十年间,
王超辉每年要刻1万多个木活字、
用掉近100支刻刀、
70000多张徽制熟宣……
15道木活字印刷工序,
他都了然于心。
“刻字要趁天气好,一般在上午做,
一个字10分钟,
午饭前能刻完15个字。”
王超辉说,
做好修谱没有捷径,
靠的就是一刀一刀刻下去。
图片
老技师都已年过五旬 绝技面临后继无人
图片
宗谱印量都比较少,
一般一次也就印四五套,
不需要保留印版,
而且每隔20~30年,
甚至有的地方不到10年就得续修,
所以从成本和操作难度上考虑,
木活字都是最佳选择。
在温州民间看来,
用木活字制作出来的谱牒,
年头越久越显醇厚典雅:
略泛黄的宣纸上,
一个个庄重大气的老宋体字,
正是家谱古旧、源远流长这一特性的
最佳诠释。
然而,
在这门看起来“光鲜”的技艺背后,
王超辉却有些失落。
“旧时修谱是件大事。
谱师携家带口,带着工具搬入要
修谱的祠堂。
客气的家族甚至还会用轿子
请谱师来。
工作结束后,宗族在祠堂内
大宴四方,
举行圆谱仪式。制谱经常就要一年。”
王超辉说,
而现在修谱的需求没有以前旺盛了。
如今,
东源村的修谱师大多在温州一带
行走、工作,
但是能独立完成整个修谱工作的技师,
都已经在50岁以上。
王超辉的唯一传人是儿子王建新,
今年32岁,当年因为生意失败,亏了几十万元,
“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学了这门
老手艺。”
不过,最核心的老宋体刻字技艺,
王建新还不太成熟,
他在这道门槛上,停留了近10年,
“感觉自己进步缓慢”。
这门祖上遗传下的技艺里,
承载的是中国人的念根情怀和
印刷智慧。
只望能有更多的后代将其继承下去。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活字印刷家谱,传世百
一门技艺,一道传承在《了不起的匠人》系列微纪录片中讲述了亚洲地区 [详细内容]
- · 活字印刷家谱,传世百年的稀世珍宝
- · 25部国学经典,25句精华名言,千年智慧,不
- · 从“百家姓”变迁看家风传承
- · 凤凰卫视播出专访孔德墉会长讲家谱
- · 来新夏、徐建华:家谱的价值与利用
- · 中华张氏祖源地清河举办《华夏张氏统谱·清
- · 隆重纪念开闽三王公入闽1137周年暨春祭活动
- · 中华姓氏之王姓起源
- · 河南王氏举行迎春茶话会与世王大会组委会挂
- · 湖广麻城孝感乡地名变迁及古今地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