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头让人发蒙,原来陈姓和田姓是一家人
《史记》中有一篇文章开头的文字,越读越不对劲,文不对题。
打开《史记》,一篇接一篇从头读来,“本纪”也好,“世家”也好、“列传”也好,文章开头第一句话,都紧贴题目。
例如:“殷本纪”,开头一句:“殷契,母曰简狄......”。“周本纪”,开头一句:“周后稷,名弃......”。“高祖本纪”,开头一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吴太伯世家”,开头一句:“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
然而,当读到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时,开始有点蒙。明明题目写的是——田敬仲完,文章开头却是这样写的:“陈完者,陈厉公佗之子也。”这句话是说:陈完这个人,是陈厉公佗的儿子。
既然是一篇“田敬仲完”的世家传记,怎么开头大谈陈家的事呢?有点风马牛不相及,这是怎么回事呢?
读下来才明白,原来,这个陈完是陈国的公子,因为王宫里的矛盾,陈完从陈国逃到齐国,然后就改姓为田。其实说起来,春秋时代的陈国统治者姓妫(gui),是虞舜的后代。当初周武王把虞舜的后代封在陈国,继承妫氏香火,祭祀先祖。“陈”只是妫姓人由周天子为之建立的国家。
为什么陈完会改姓田呢?原来“田”和“陈”在古代,不仅发音相同,而且意义相通。《说文解字》:“田,陈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晚年的陈宣公立宠妃之子为太子,历代凡是立宠妃之子的,没有不惹麻烦的。但是,陈宣公见太子陈御寇与公子陈完交好,以为他们密谋不轨,就杀死了太子陈御寇。事实上,御寇是因为敬重陈完是贤者才与之频频往来。御寇被杀后,陈完有点心惊胆战,担心会祸及己身,于是携家带眷投奔到了齐国避祸。
陈完到了齐国,齐桓公想让陈完做卿,陈完说:“我作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劳苦之役,就是您给我的恩惠了,我可不敢担任高官。”齐桓公就让他做工正之官。
齐国的大夫齐懿仲,看到陈完很优秀,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完,先算了一卦,卦辞说:“夫妻好比雄雌凤凰双双飞翔,鸣叫应和响亮清脆。妫姓的后人,将在姜姓之国蕃育昌盛。五代以后就将发达,地位与正卿并驾齐驱。八代以后,无人能与之相比。”于是,齐懿仲把女儿嫁给了田完为妻。
自此之后,陈完就留在了齐国,时刻奉公职守。待在齐国安定后,陈完便将自己的姓从“陈”改成了“田”。此次改姓,陈完一是为了和过去告别,二是为了告诉世人:我不会再回陈国了,我是准备在齐国好好干的!
自此之后,田氏家族便在齐国立下根来,田氏家族也慢慢在齐国开枝散叶,积蓄力量。
就是这个改了姓的田完,子子孙孙都在齐国做大官,到了田完的第七世孙田和,把齐国姜家天下窃取了。从此,齐国的统治者由姜氏改为了田氏。姜太公做梦也没想到,国家被田家夺走了。因此庄子也为此事鸣不平,“窃钩者盗,窃国者侯。”田家统治齐国一直到“秦王扫六合”为止。
如今,民间对修家谱很重视,慎终追远,奉祀以诚。那么,陈姓和田姓,其实是一家人,应该在一个宗祠里祭祀祖先。
最新推荐
《史记》中有一篇文章
《史记》中有一篇文章开头的文字,越读越不对劲,文不对题。打开《史 [详细内容]
- · 《史记》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头让人发蒙,原
- · 王国钧:《西湖赋》
- · 3月6日星期天富平考察纪实掠影
- · 了不起!福建出了位中央级领导!
- · 王瑜臻·南宋著名学者王十朋和乐清左原王氏
- · 警惕!反式脂肪酸可能导致儿童的记忆力下降
- · 山东王江出任光大集团主要领导
- · 王绍据莅临沙江镇竹江村调研
- · 易经说“龙抬头” | 抬起三种精神头,一
- · 诗词丨惊蛰,春日惊醒,万物惊喜
最新排行
- · 姓氏文化:滑姓
- · 姓氏文化:米姓
- · 姓氏文化:应姓
- · 姓氏文化:吉姓
- · 满洲八大姓具体指哪八家,同一个姓氏为何又
- · 《史记》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头让人发蒙,原
- · 古代取名都忌讳一个字,2000年来只有3人敢
- · 姓氏难局
- · 姓氏文化研究工具书
- · 姓氏文化|“林”姓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