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再饿不吃坟前供,累了不坐人肉凳”是什么意思

2022-02-20 22:01:05来源:谱亲文化

打印 字号: T|T
       中国这几千年的历史,留下最多的不是那些古建筑和文物瑰宝,而是那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和不见书史的俗语,这些不上大雅之堂的传统,有些似乎不合时宜,有些写出了古人的普世道德,还有那礼义廉耻的道德既视感。在吸收的时候,不仅仅是听个热闹,记个大概,更应该懂得这些智慧的来处。
食了坟前供
       站在今天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是一个没有鬼神的世界,拥有高度文明的社会,然而这社会一样有乞丐,有着食不果腹的人,都说这个时代比古代先进了,对待这些穷人,真的有不一样吗?
       “再饿不吃坟前供”是说给谁听的?古人生活的区域,大多建设了城墙来维护治安,唐朝之前还有宵禁的政策,城里人都躲在里坊之内,享受自己的生活;坟地是修在哪里呢?基本上离生活区不会太远,农村亦是如此,都是修在离城比较近的乡下。
       城里的人,居者有其屋,然而自古以来就有乞丐,不然李自成造反哪里拉来那么多的农民军;在和平的时代,很多大户人家还是喜欢积阴德的,在给祖上上香之后,在坟前留下的贡品一般是不会带走的,留下来后,基本上就给这些流民和乞丐吃了。
       再饿不食坟前供是教导着家人不要随便吃,因为那是留给故去的人积德用的,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流民和乞丐的命,有时候可能就是这一饭之恩就能活下去,不但黄泉路上的人积了德,也为活在世上的人积德行善了。
不坐人肉凳
       在古人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对于“仁”和“礼”的追求都有着极致的要求,儒家的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一步步发展,将“礼”的要求做到了极致。
南宋之后理学的兴盛,让儒家的礼偏离了曾经的味道,这变化中,那些对女人的束缚最为突出,听了“再累莫坐人肉凳”,眼前浮现的画面,第一个就是女子坐在他人身上的轻佻形象。
       古时候的女子,成人之后会坐谁的身上,肯定是自己丈夫的啊!怎么会成轻佻了呢?那是因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深入人心,将这个变成了你的道德评判标准,要想亲热都得躲在家里,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了就是有伤风化的。
       试想一下,在现在的社会,年轻的情侣在一个公园里,如果女的坐男的腿上,是感觉浪漫呢?还是感觉轻佻?不同的年纪还是有着不同的认识,更多的人会说,还是回家这样比较合适,这正是认识中潜移默化的印象,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伤风化的。
       实际上,人肉凳一开始并不是指坐大腿,古代的富人会养很多的奴隶,在他们的眼里,奴隶天然是低下的,主家上马要当肉凳,主家下马要当肉垫,是极不平等的,在社会进步以后,随着儒家仁爱思想的推广,肉凳慢慢地消失了。
       古人的智慧很多是出于善良的本心,是进行普世价值的道德推广,是能力越大社会责任越大的另类体现。古人的许多思想不是简单的封建可以概括的,在吸收国外先进思想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的理解那么简单。
       古人对于仁和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大家应该有着取其精华的认知态度,保持中国人那种温良精神的留存,使得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越来越和谐和公平。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