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濒危姓氏
中国两濒危姓氏之一—死姓、难姓
死姓:

(死字体的演变)
字体演变:从左到右依次: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分布:现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
起源:北魏鲜卑族拓跋ҁ氏部族;
注音:死[死,读音作sǐ(ㄙˇ)];
稀少的原因
死姓最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拓跋ҁ氏部族,在北魏部族中,部落大多以自己的部落名称为姓氏,死字为四大部族之一,北魏是少数民族拓跋氏政权,死姓也是少数民族姓氏,因此单一渊源是死姓人口稀少的原因之一!
公元471年—公元490年北魏进行了孝文汉化,即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改革为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就在此次改革中,许多鲜卑族纷纷改为汉姓,如丘穆陵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而死姓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民族之间的融合,死姓也进行了汉姓改化,隋、唐以后、死氏族人嫌其姓氏用字不雅,于是纷纷改为谐音的思氏、肆氏、氏、亖氏等,但是原本的死氏仍然存在,代代传承至今!
而现在零散分布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和河南省洛阳市、开封市等地!
人口:大约2000人左右;
难姓:

(难字字体的演变)
读音:ning,为去声,不能读作nan;
分布范围:今河南等地区,分布范围十分小;
稀少原因:难姓最早发源于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一个部族,与死姓的发源可以说是如出一辙,鲜卑族以部族名称为姓氏,其最初也不叫难氏,而是吐难氏、吐难氏属于鲜卑族是北魏王朝的一个小小的部族,难氏就发源于此!
吐难根据生物、历史学家考证,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骆驼,由于古人崇尚自然,特别是鸟兽鱼禽之类的,也就是图腾崇拜,鲜部族吐难氏就是其中之一,特别崇尚吐难,就将部族名称定为吐难部族,吐难氏因此而得名!
后来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地区、 结束了晋朝八王之乱后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他们开始休养生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他们开始大力汉化与汉族融合,而吐难氏纷纷改姓为难氏或山氏!
后来这些难氏纷纷北迁,前往今天的松花江流域及朝鲜半岛地区,因此对于在这些地方也有耐性的发现以及流传至今!
由于时间久远、在许多次姓氏整理普查中由于工作人员知识能力有限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不多,他们认为难氏是笔画笔误导致、且政府对姓氏的记录整理不力,导致了难姓记录没有被完整的保存记录起来!加之男士本身就是一个单一渊源的姓氏,所以现在人口十分稀少!
现如今大致分布于河南省洛阳市、焦作市陇涉县等地区!
人口数量:现存人口大约百余人!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中国两大濒危姓氏
- · 福建有名的闽王祠,你知道这座宗祠祭祀的是
- · 族谱中的“始祖、开山祖、一世祖”分别是什
- · 百人百联:虎年百佳春联揭晓
- · 山东聊城王德禄诗词·喝火令诗酒花茶
- · 广东王春陪五绝·雪短句五首
- · 庄子的三条鱼,王阳明的一朵花
- · 王阳明:心清,心定,心安
- · 中国的皇帝被称为九五至尊,“九五”是什么
- · 多少书法人,一辈子搞不清“转与折”的区别
最新排行
- · 姓氏文化:滑姓
- · 姓氏文化:米姓
- · 姓氏文化:应姓
- · 姓氏文化:吉姓
- · 满洲八大姓具体指哪八家,同一个姓氏为何又
- · 中国两大濒危姓氏
- · 古代取名都忌讳一个字,2000年来只有3人敢
- · 姓氏难局
- · 姓氏文化研究工具书
- · 姓氏文化|“林”姓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