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旧族谱的断句
韩愈《师说》曰:“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就是指先生教学生断句。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殿试卷以红圈断句》云:“读卷官於文之佳者,以红圈断句。”因此,明辨断句,精准句读,是阅读与注释、翻译古旧谱牒最基本的能力。断句正确与否,势必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错误,势必误解古文原意。 鲁迅曾作《花边文学·点句的难》一文,批评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时代图书公司印行的《袁中郎全集》中的断句错误时感叹:“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看了《袁中郎全集校勘记》,想到了几句不关重要的话,是:断句的难。”
断句难,难于上青天?掌握了断句的四个方法,诘屈聱牙的古文迎刃而解,断句也就不难了。
一是借助名词断句。通读序文,找出句中用作主语或宾语的人名、地名、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然后思考其在序文中是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文言文句式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在断句时,要盯准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尚可以名(代)词定主宾。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沿袭至今。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二是借助虚词断句。唐人刘知几《史通·浮词》曰:“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谱序中句首常见虚词夫、盖、焉、惟、斯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皆可断句。而句尾虚词也、矣、乎、哉、欤、焉、耶等,后面可断句。句中虚词于、为、则、而、以等,复音虚词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等,以及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词组、短句等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即能断句。刘勰《文心雕龙》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三是借助语序句式断句。谱序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受……于……”“见……于……”、疑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安……哉”等特殊句式,对断句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四是借助修辞方法断句。族谱的文章很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族谱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亦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方便地为古旧族谱断句了。
如《张氏承进家谱表》中的一段话:
“特授江西袁州府知府臣张闻儒为钦奉诏谕事天禧二年四月十一日奉颁诏谕敕臣备述祖先本末纂成家谱以进钦此臣遵纂述谨具表呈伏以日耀中天万姓仰文明之治恩颁下土群情鼓孝顺之歌龙翰焕九重春色螽斯肇万冀芳规喜溢宗祊庆流祚允臣张闻儒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
借助名词断句的方法,正确的断句为:
“特授江西袁州府知府、臣张闻儒为钦奉诏谕事:天禧二年四月十一日奉颁诏,敕臣 备述祖先本末,纂成家谱以进。钦此! 臣遵纂述谨具表呈,伏以日耀中天,万姓仰文明之治,恩颁下土,群情鼓孝顺之歌,龙翰焕九重春色,螽斯肇万冀芳规。喜溢宗祊,庆流祚允,臣张闻儒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
为了方便今人续谱,有人整理出《断句十六诀》,诀曰:
熟读精思是关键,方可动手把句断。对照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夫盖焉惟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钥匙,更有规律供参研。习惯句式要掌握,结构固定莫拆散。排比对仗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词语相同比肩连,一般中间要点断。断句之后回头看,校审再读细检验。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古旧族谱中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拿到一篇需要断句的古文,首先就要通读全文,分析情节,仔细领悟词汇、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大致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多了,其意义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注意句首、句末的虚词,再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句断断定,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之句。然后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最后再通读全文,仔细推敲笃定,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特点,凭借与语境的关系,再仔细校读与审核,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略谈古旧族谱的断句
- · 略谈古旧族谱的断句
- · 国有规,家有法!家谱中的家法如何制定?
- · 喜欢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的人,一定要深交
- · 人生八种恩,至死不能忘!
- ·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皆起于这五点(珍贵)
- · 湖北一考生因自创霸气姓氏走红,或成全国唯
- · 全国姓氏文化解析
- · 家谱中的字辈是由哪些人拟定的?又有哪些形
- · 山东人的行为中提现的谆谆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