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本网总编题福鼎市点头镇翁溪八景诗

2021-12-29 08:52:06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世界王氏网编者按:2021年10月26日,本网总编应邀随太姥诗社刘建清社长、狄民副社长和扆山书院陈振团院长以及诗友黄宝成,郑斯汉,作家协会会员、才女陈雪兰,福鼎市艺术摄影协会秘书长朱显龙等前往点头镇翁溪村考察翁溪八景,并深入景点实地观赏,果然山水秀美,如诗如画,奇石琴桥,惟肖惟妙,知青旧楼、驿道茶亭、青峰禅寺、将军故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确是美丽乡村游的好去处。归来,阅才女陈雪兰翁溪八景锦文和福鼎市艺术摄影协会会长谢闽东美图,诗兴顿生,爰作俚言九首,聊博方家一哂:

福鼎市点头镇翁溪八景

陈雪兰文  蝉秋诗
 
       “八景”之说源于宋代,据沈括(《梦溪笔谈》十七书画)载:度支员外郎宋迪是高手,最善画平远山水画,其得意的山水画作品有八幅,谓之“八景”。历代以来,骚人墨客也是纷纷效仿八景风风雅,将本地风景优胜之地列为“八景”。
      翁溪地灵人杰,自宋代叶氏始祖肇基以来,已有千年历史。这里三山拱卫,一水廻萦;空潭泻春,丁步如琴;丹枫碧树、飞瀑流泉、胜景叠出。历代文人对翁溪胜景都是赞不绝口。“翁溪八景”以其风物形态传神入胜而得名。主要是:玉带环腰、丁步月影、神鳌翘首、枫林晚照、翁溪茶亭、岚山飞瀑、清风磬远、平湖翠色等景。可惜的是,“八景”只相传于口口之中,无有一方史志以记之。为不忍故里风物淡化而泯灭,现将“翁溪八景”整理成文,惟愿乡民加以呵护和传播,让后之游者玩味无穷。

   玉带环腰
横溪一水绕三山,两岸茶香飘宇寰。
疑是仙妃遗玉带,碧波漾漾胜银湾。

  
      翁溪,位于福鼎西南部,清乾隆四年福鼎设县,该地属遥香里十四都,民国时期归柏柳保、乡管辖。翁溪境内有梅山、企罩山、马头山三山拱卫,竹木森秀,茶山连绵不绝。翁溪之水出横溪千回百转逶迤而来,时而激情飞跃,时而悠悠漫步,穿峡谷,过浅滩,横穿翁溪全境,然后缓缓向百歩溪而去。从高处往下俯瞰,翁溪就如一条玉带盘绕在三山之间,与两岸村屋有情相绕。历代的舆家对翁溪之水大为赞赏,称之为“腰带水”、“顺弓水”,深信居此“玉带环腰”之地必能积聚至富。
      据《叶氏家谱》载:“叶蒙(宋补充殿前大将军)生有八子,宋建隆二年(961)由温州入闽居长溪福宁州,其长子看公一路跋山涉水,寻至翁溪,见三面环山,一溪绿水绕山而过,犹如玉带环腰,看公笃信此处必是风水宝地,便捷足先登,成为最早迁居翁溪之人。”历代以来,翁溪儿女勤勉耕作,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丁步月影
琴卧流波夜色饶,溪声悦耳破清寥。
游鱼吻月风亲水,犹听农归唱俚谣。
      翁溪境内层峦叠嶂,溪流交错,在绵延数里的翁溪境内,有三条丁部桥横卧于清波之中,分别是翁溪里丁步,和尚岩丁步,桥坑丁步。和尚岩丁步、桥坑丁步的造型用料都比较简单,呈一字型排列,采用的是青石材质。翁溪里丁步是用较整齐的花岗岩条石做成了一个个的“石丁桩”,嵌固于村口比较宽阔且清浅的溪床上。丁步长35米,59 齿,修筑于上世纪50年代,由翁溪村叶克桧等人倡建,分高低两级,高的一级石柱紧紧连着,低的一级石柱密密卧着,犹如一排横在水上的钢琴键,于是有了“琴桥”的雅称。漫步琴桥,水声悦耳,人影浮动,屋舍交叠,让人心旷神怡。若是夜幕降临,月光下涟漪出平平展展的一溪粼光,云水动,山影暗随;两岸树木花草身披薄绡若隐若现;荷锄晚归之人,凌波微步其上,翘首苍穹,光满天街,脚步声滴滴答答合着溪水淙淙、哗哗、泠泠的欢愉声,不由让人神清气爽,劳顿皆忘。
枫林晚照
清溪沙渚水盈盈,霞映枫林夕照明。
晚鹭低翔鱼跃水,满山红叶染诗情。
      翁溪的溪沿小道到了下游盘山而上,便与翁溪古道相连,向西过举州可达白琳、秦屿等地。临近翁溪古道的山崖边、沙渚上生长着成片的枫林。每到深秋季节,这里空水澄鲜、清溪映彩、游鱼可数。日暮时分,夕阳西下,千山万壑铺满金光,晚霞与赤叶辉映,翔鸥与百舌争鸣,山泉溪水共泠泠,野趣幽绝。美景当前,不禁让人思绪翩翩。

翁溪茶亭
米盐古道贯茶亭,驿路迢迢草木青。
岁月沧桑情不老,先贤义举记犹馨。
 
      翁溪亭位于企罩山下的利民桥畔,它是福鼎境内规模最大的茶亭,始建时间无考,重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翁溪先贤叶得玉等人倡建。茶亭前后各有一个拱门,翁溪古道从亭中贯穿而过。亭内面阔三间,砖木结构,两侧各有四对立柱,侧面开窗,上铺瓦,单脊双坡,四壁础座垒石,墙体叠砖。
      据《福鼎乡土志》载:“折转而北,逾东门岭,为浮柳,翁溪两村。行旅络绎不绝,听其音,蛮杂不胜解,泰顺、霞浦、福安人为多,由店头贩运鱼盐者也。”翁溪古道既是盐米古道,也是茶道。风尘扰扰,驿路迢迢,在悠长的岁月里,先民们在翁溪古道上建亭、施茶,为商旅行人和田野劳作者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彰显着先人的侠义与善良。如今,古道已经沉寂,茶亭不再喧嚣,但那一杯杯沁入肺腑的茶香依然缭绕在人们记忆里,挥之不去,历久弥深。


岚山叠瀑
岚山叠瀑势非凡,
星战未酣。
雷滚虹飞腾紫气,化成白练泻龙潭。
      岚山叠瀑位于美丽的东山下村。从翁溪里出发,绕过和尚岩村,迎面便看到一座耸立的高山,气势宏伟,高低错落;山上茶园遍布,蜿蜒起伏。幽蓝凝碧的大岭下溪在丛林峡谷间穿梭辗转,经过岚山绝壁急泄倾挂,犹如一副白色的幕帘凌空飞落,又在山岩上几经腾越跌宕,形成了叠瀑,一时间山谷里银龙竟跃,声若滚雷。远望山腰,紫气弥漫,丽日朗照下,化身为条条绮丽的彩虹。叠瀑跌入溪床,留下了一个个空潭。空潭水平如镜,丹枫碧树倒映,蓝天白云浮动,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青峰磬远
峰高海阔草青青,绿树白茶掩福庭。
几杵磬音风送远,禅灯闪闪佑康宁。
      清峰寺坐落于马头山上,寺的前身是一座尼庵,1991年由开山始祖纪孔钰法师重建,2013年玄和法师与海瑞法师翻修扩建翻修。站在寺前广场上俯瞰山下,满眼青翠;茶山连绵不绝,茶梯蜿蜒起伏;山间云雾袅袅,衬托着茶山无边的绿意,渲染出让人惊艳的美。从马头山方向放眼望去,向海处烟波接渺茫,帆影没中流;八尺门斜拉大桥清晰可见,内湾密布网箱。
       清峰寺周围层峦叠嶂,白墙黑瓦掩映在绿树茶园之中,鲜花铺满了幽径。寺门前时有桂花飘落,桂香悠悠,沁人心脾。清风吹过,寺檐下的风铃当当叮叮,那清脆悠扬的铃声空灵悦耳,让人惊觉、让人欢喜;大雄宝殿梵唱循环,磬音徐彻,随风飘远,纡馀天外。走进禅房,讨一杯清茶临风而坐,静听那声声和鸣之韵,俗虑皆忘,外物皆轻。此情此景,正应了寺门上的那副对联:“清净庄严平等觉;峰高海阔大悲心。”

平湖翠色
湖光山色豁吟眸,碧树层峦画境收。
远处鸟声鸣翠幕,轻烟缥缈野风柔。
      水库位于翁溪后俊村。原先这里有座双溪桥,翁溪两条支流经过长途跋涉在这里汇合流向百歩溪。走在新建的水库大坝上,仿佛就走进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里。那宛如明镜一般的湖面,清晰地倒映出蓝天白云、屏峦碧树、芦荻红花;阳光透过松竹倾泻到湖面上,溅起了点点金光;微风吹过,泛起层层鳞浪,霎时湖面又像及了被扯皱了的绿绸缎,绿缎边水草起舞,绿绸上白云漂浮、青山舞动。若是深秋季节,携侣泛舟湖上,赏漫山枫叶红遍,学林鸟婉转花腔,听流泉泠泠歌唱,定能满载一船秋色,尽情享受到那静谧和悠然的诗意时光。
(此张图片来自网络)


神鳌翘首
幽静碧潭如镜开,岚光云彩任徘徊。
知鳌也爱乡村美,翘首翁溪戏水来。
 
      翁溪从山谷中款款而来,到达翁溪里后,放慢了脚步,在石滩边,山崖下悠闲徜徉,铺开了一幅容与。沿着溪沿蛇形小道盘山而上,便是翁溪古道。站在纫忧缀乐的古道上俯睇山下,只见清清浅浅的溪流中,趴卧着一个黝黑的大石头;石头一角高高翘起,其石背上纹路纵横交错、清晰可见,犹如龟拆。远远望去,活像一只大鳌正翘着首盘坐于溪石之上,悠然而好奇地着打量着眼前的澄碧空潭、山影浮云;却又似在伺机俘获山崖边绿树红枫随风飘洒的嫩叶浮萍。古往今来,无论是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还是运往行来的商贾挑夫,无不赞叹这意境之美、造化自然。 
      “翁溪八景”景物优美,之后会为“翁溪八景”进行分景命题——题咏,使之景物愈显优美,自然更富形象,意境益赋温馨;乐见诗家各呈风采,频添神韵,充分赋予妙境诗情画意而引人入胜、观光欣赏,从而充分领略其自然风貌和幽雅。
后语
读陈雪兰翁溪八景散文感赋
翁溪智水润娥眉,八景瑶章赞巧思。
缀玉联珠风雅句,引人入胜好吟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