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赖思敏书法·先贤杜桂伍诗作《含翠楼诗存》

2021-12-21 16:52:55来源:田心易主(赖思敏)

打印 字号: T|T
先贤杜桂伍(讳慕莲)诗作
《含翠楼诗存》欣赏
外曾孙赖思敏敬书
  杜家含翠楼位于磻溪九鲤溪(赤溪)畔,背山面水,风景秀丽,是杜家父子读易学医修释吟诗之处所。虽今只有遗址没有图像可念想当时的建筑景观,但杜家父子留下的《含翠楼诗存》二卷、《含翠楼八景诗》、《北游吟草》等诗作,能让晚清易学家尚秉和大师和现代易学宗师黄寿祺教授为其作序、作传,可见杜家父子的易心文彩。
外曾孙赖思敏敬记
辛丑-霜降
 
       先贤杜桂伍(讳慕莲)家族,世居福鼎磻溪九鲤“含翠楼”和“味闲轩”,后迁乌杯“三余山馆”。杜桂伍先生虽仅获郡庠生(秀才),则是开磻溪杜氏家族科举之先河。杜桂伍先生秉持“以《易》心处世,以医术救人,以诗情生活”的家训:其子女不管在家行医救人或职业教书育人,还是求学或授课于北平中国大学、或响应国召“抗美援朝”,其教养与学识倍受当时的易学大师、文史金石专家,以及其所职业的地方政府官员的赞赏与褒奖。他们留下《含翠楼诗存》《含翠楼八景诗》《立春放歌》《北游吟草》,以及杜柳坡、杜琨兄弟主编的《闽东诗钞》等诗集,也为福鼎海上仙都太姥山注入一股九鲤清溪般的杜家诗情。
(注:杜悦鸣儿子杜家復1951年志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后在陕西省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于政策研究室主任(正处级)职位离休。)
       先贤杜桂伍(讳慕莲)以《易》理生活,以诗书家教,以医术救人,为迁徒福鼎磻溪九鲤及乌杯的杜氏家族构建书香门第的心灵栖所:九鲤溪畔“含翠楼”,“味闲轩”和乌杯田园“三余馆”;为海上仙都“太姥山”,注入清澈、含蓄而富有哲理的“杜家诗”情:先贤杜桂伍的《含翠楼诗存》二卷,其子杜柳坡的《含翠楼八景诗》《立春放歌》,杜悦鸣的《北游吟草》《春游芳草三十章》,林柳坡杜悦鸣两兄弟编辑的《间东诗钞》等诗词,为福鼎留下“太峔风光杜家诗”的文坛佳话。而晚清举人易学大家尚秉和先生、现代易学宗师黄寿祺先生、北方史学及金石家柯昌泗先生为杜氏先贤的诗作写序,为杜氏先贤的人生立传,更增添后人对杜氏先贤人文素养的由衷钦佩与敬仰。
 一一一外曾孙赖思敏敬书
辛丑-霜降
 
  先贤杜楚楠,原名承梓,号如简,福鼎县磻溪乡杜家村人,公元1898年3月27日出生,1962年11月14日病逝,享年64岁。
        杜楚楠出生于书香门第兼中医世家,幼秉父教,酷爱中医,深研《内经》《难经》中医经典和历代中医名家学说,对《伤寒》《金匮》两书尤有心得,中医造诣频深,且工诗文。
       建国前曾毕业于天津国医函授学院,医道风行一时。曾悬壶霞浦十多年,赞誉时传,其医术之高明,名扬福建省城,年五十寿诞时,民国福建省省长刘建绪为其题匾“康强逢吉”,福安行署赵专员赠匾“德进逐年”(文革时被毁)。建国初回原籍,后参加磻溪区联合诊所任中医师,撰有《瘀结成癓》等病案,刊载于《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1963年)
       先贤杜楚楠于1962年被认定为福鼎县名老中医。其传徒张芝芳(福鼎点头人)为福鼎县医林佼佼者,曾在福安专区医院和福鼎县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1988年8月获副主任中医师职称。
       我友杜悦鸣家世能诗,父子兄弟皆有声名。而悦鸣尤博学多闻,既以早岁丧父,长涉患难,羁栖四方,凡所过山川景物与其悲欢离合之情,一一寄之于诗,其景切,其情真,其词沉实高华,典雅俊逸。
        我与悦鸣同窗燕都中国大学,共同师从晚清进士、易学家尚秉和先生学习《易经》与诗词,悦鸣天才秀发,至是而学益进,为之益勤,其诗词排律,吞吐万状,阴阳开阖,尤为槐轩(尚秉和先生)所激赏。
                  一一现代易学宗师黄寿祺
       福鼎杜悦鸣与我同窗于北平中国大学,其诗超迈宏放,不事雕饰,足以达其所志,奋然蔪至于古之作者。
              一一北方史学及金石家柯昌泗
 
太姥风光杜家诗: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言志作为古代文论中对诗的本质阐释得最为经典的观点,在千年的发展中得到沉淀,它不断变化和发展,在每一个时代,它被赋予不同的定义。《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指出诗是抒发个人思想、志向和抱负的。战国中期以后,在百家争鸣中,“志”的含义已逐渐扩大。到了汉代,人们则倾向于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当下,现代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相比古代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创新,而诗言志在现代诗学中的价值也被现代诗家充分肯定与传承!
  欣赏外曾祖父杜桂伍先贤的《含翠楼诗存》,倍觉心有天理人道,生活诗情画意。所以,晚清举人、易学大家尚秉和赞其:讲求汤液活人之术,暇辄登山临水观鱼觅句之乐。先贤一生以医术救人,以易理乐己,可亲可敬可佩。
外曾孙赖思敏敬书有感于田心斋
   2021.7.10
《含翠楼诗存》杜桂伍著
                             序
             一一晚清易学大家尚秉和
先考府君讳慕莲,字桂伍,世居福鼎九里村。七岁失怙,二十一岁入郡痒。母郑太孺人痛门祚再世短促,(曾王父延钦府君年二十卒,王父心周府君三十卒,均无兄弟。)不令远游。
       府君乃家园奉侍,讲求汤液活人之术,暇辄登山临水观鱼觅句为乐,以民国八年十月二十五日病率,享年四十。祔葬溪口山祖茔。著《含翠楼诗存》二卷。
      《三余山馆诗话》日,吾杜氏自江宁入闽,初至杜家村,旋迁乌杯,族始大。前明弘治间,有子新公者以名孝廉教谕严吴江,严毅
       有守,《福宁府志》列入“儒林”。逮历逊清二百余年,族姓虽日繁,分徙九鲤七溪各村而无能以科第发名者。至先王考府君、先考府君,早岁游庠方冀有以大施而皆不永年。而甲戌之复,闽东乌杯九鲤七溪三村庐舍尽为所焚,数世遗书与之俱尽,唯《含苹楼诗存》为仲兄携之出走
        得以保存,亦云幸矣。余去春南归,亟谋付印,已蒙尚师节之、郑先生守堪,友人计闇修、黄之六为之序跋,袛以病躯不堪久坐,未能细心校理,犹莫成书。乃请仲兄先选数十篇以入诗钞,并录尚序于后以代诗评。
       记云:“良弓之子必善为箕,良冶之子必善为裘。”岂不然哉?始闽士杜君悦鸣从吾游学为诗,语出清逸。又数年遂于古今体皆能之,而叹其进业之速。既而悦鸣以其仲兄柳坡近体诗数十首见示,其清逸媲于悦鸣而工稳则过之。虽不知于古体如何,要其天资高亮亦一时之秀。
       己卯秋,悦鸣寄示其先德桂伍府君形状,请为表墓之文,并附君所著《含翠楼》诗稿二卷。余读之,雅淡冲夷,想见其娱情山水啸咏林泉之乐,乃愰悟二子之能诗之有由也。然君逝世时,二子皆幼,不克躬授,后卒能嗣厥弓裘者则以学问之事,肸响所及自然能感发兴起也。所
       惜者天不假年,中道而殁,所为既少,故不克尽其天才,有元宾长吉之憾。呜呼!术业之成若有天命与以年矣,而不赋以才优以才矣,而或靳之年。古今学人若此者盖不可胜数,又岂独君也哉?为墓表既竞竟,遂识数语于简端,以为读此诗者导焉。
现代易学宗师黄寿祺与福鼎磻溪杜家诗人的易缘诗情:
        为外曾祖父杜桂伍(讳慕莲》所著《含翠楼诗存》作序。
        与外祖父杜柳坡兄弟情谊,为杜柳坡(讳榆)所著《含翠楼八景诗》点评、鉴赏并作传。
         与外叔祖父杜悦鸣(讳琨)同窗于北平中国大学,同系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之高足。
 
漫    兴
(一)
夏来不用扇,冬至不围炉。
眼前随物化,万象本虚无。
杨公伤歧路,阮生悲穷途。
得失安可知?何若守真吾。
(二)
日食三餐饭,夜眠七尺地。
疍夜本循环,岁月亦递至。
形生与老死,眼前万化备。
人无金石寿,何苦逐
 
名利。
安得古真人,忘言谛妙义          
(≡)
智者未必巧,拙者未必愚。
已往不可咎,未来焉足虞。
毋教猱升木,毋待兔守株。
大道本荡荡,何往非坦途。
世人悦机械,心劳貌转癯。
所以古文人,抱瓮笑吾儒。
(四)
明月过前川,皎皎光似魂。
静坐转忘机,一室生虚白。
琴声泉拂席,灯影竹画壁。
荡涤放微衷,何为自促迫。
一鸟下庭除,焚香读周易。
       先贤外曾祖父杜桂伍先生学易、用易、践易,以《易经》观天理悟人道的智慧彰显于诗情。
瑞云寺纪游
 一
朦胧花影上回廊,独坐禅床露有香。
百八钟声敲彻后,西楼人静地如霜。
 二
杏花时节鹁鸠鸣,小立院门托远情。
好雨一犁春水足,阡南陌北尽人耕。
 三
远山如黛入帘青,卧阅
 
 
华严数卷经。
参透禅心寂静处,云依天际水归瓶。
闲情每惯醉寻僧,竹院清阴取次登。
相对泠然忘我乐,山风微飐佛龛灯。
       先贤杜桂伍(讳慕莲)七岁失怙,刻苦学习,廿一岁入郡庠。不远游守家园侍慈母,精易通医信释乐诗,雖不惑之年因病辞世,然精神诗情永存。
        外曾孙赖思敏敬书
 
           题含翠楼用四爱原韵
 一
我爱春,春意好。
登楼含翠色,侵帘有细草。
何不秉烛游,夜眠困人恼。
人生行乐当及时,莫使白头叹衰老。
我爱夏,夏日长。
松风添午梦,抛书一枕凉。
溪声听潏潏,雨过晚花香。
 
起半窗残照好,蝉鸣树上怒螳螂。
我爱秋,秋思苦。
邻翁隔篱饮,相去只数武。
终日醉菊前,卧歌齐起舞。
漉酒休令陶今笑,角巾折破还可补。
 四
我爱冬,冬气寒。
狂风
吹落叶,卧看雪满山。
客来欢长夜,何事唱阳关。
小楼今日风景好,短笛一声寻梅还。
题扇
绿树葱茏一径斜,红梅深处有人家。
青山即是神仙宅,休向桃源认落花。
夏日
斗转南来昼正长,北窗寄傲是羲皇。
平湖草色连天碧,夹道槐荫卓午凉。
荷露日斜光潋滟,柳丝风软舞颠狂。
何须沈李浮瓜去,一枕华胥乐未央。
秋日游前溪
清流夹岸抱回环,迤逦
疏林绕浅湾。
绝壑飞泉明匹练,乱峰倒影浸螺鬟。
濯缨每作沧浪想,洗耳如逢巢父闲。
信步浑忘归去晚,丹青一幅好溪山。
注:①螺鬟烟发,螺鬟,形容盘旋直上﹑云烟缭绕的峰峦。 ②“洗濯冠缨”取自《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③巢父 ,传说为尧时的隐士。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巢父木栖而自愿。"晋皇甫谧《高士传·巢父》:"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一说巢父为许由之号。
                        闻雁
堂前归雁语纷纷,日暮天空净碧云。
枫叶满林霜满地,南来秋雁不堪闻。
 
 蜘蛛吟寄啸田
      扁其首,圆其腹,蜂其腰,蟹其回,齿有两,足有六,能结网以为屋,时上下如轣轆。静则如鹰瞬,怒则如鸡伏。儿童欲取丝,持竿投以竹。少妇思子切,落衣暗相卜。昼常凭高望,入夜巡檐宫。渴惟饮泉露,居然不贪禄。蜂蝶自触之,翼缚而颈缩。非彼作饥驱,汝甘
       为鱼肉。蜻蜓犹款款,不解兔狐哭。人生一裸虫,死即同草木。胡为日劳形,与物相逐逐。世网如绳密,束缚严尺幅。功名富贵场,进退多维谷。鸡虫争得失,率乌与由鹿。巧黠能几时?前后一辙覆。乐极多生悲,祸即倚于福。因作蜘蛛吟,请君一展读。吁嗟呼,古人淡泊明素志,心旷何至长慼蹙。试看鹏鹄举摩天,枋榆雕鹁亦幽独。
         夏初晚眺寄怀林姊丈啸田,
      用唐岑御史登虢州亭得低字韵
         山届初复日,气候暖寒齐。
          柳线因风紧,秧针出水低。
          雨收虹见北,峰暗日衔西。
          听
           鸟来幽谷,持竿步曲溪。
       故人不可见,尊酒莫重携。
       惆怅思君切,暮云一望庶。
           和王君子翊游瑞云寺
访遍山村与山村,联舆共谒远公门。
泉声曲折随人转,竹势参差入寺昏。
古洞埋云花作雨,老松卧雪薜为痕。
看来色相皆空蕴,悟道心如活水源。
                  外曾孙赖思敏敬書
                       七夕
       织女未停梭,牵牛已渡河。
      人间今夜乐,天上此宵何?
      银汉清如许,金壶漏几多。
      夜阑犹坐看,皎月堕江波。
                     春尽偶作
                          一
千门桃李斗芳时,转眼春光九十迟。
满架蔷薇
 
  香馥馥,出墙夭棘影离离。
杜鹃彻夜空啼月,蚕茧谁家正治丝。
知有残红与浅绿,东风何事太相欺?
                          二
惜红无计送春行,几度凭栏寄远情。
槛外落红惊语燕,墙头飞絮恼啼莺。
依稀庭院伤心
                      寂,远正山光照眼明。
天气渐长将入夏,池塘处处有蛙鸣。
              端午节梓儿由校回
                     书此以示
负笈从师百余里,艰难吾道竟何如。
空疏已悔予迟暮,发愤唯思汝读书。
归省不妨为佳节,诵弦即莫废届诸。
时逢
  重五家家乐,插艾悬蒲作辟除。
              秋初寄林姊丈啸田
                          一
碧梧初落一庭秋,枕簟凉生夜色幽。
银汉无声万籁寂,最先得月水中楼。
                          二
虚窗生白月如霜,花影
远离上短墙。
坐久不知更漏转,满庭凉露湿衣裳。
                          三
一池荷盖影亭亭,三径黄花晚节馨。
自是君身多傲骨,不愁霜露下前庭。
                          四
流光如水去无回,华发惊霜对镜开。
人事竞随
 
 
秋意老,眼前风景且衔杯。
                    是时辰钟
       一刻复一刻,昼夜无休息。
积时成日日成岁,巧夺天工真不测。
人生飘忽过隙驹,转眼光阴留不得。
明明一十二声中,无限朱颜尽改色。
                         赖思敏敬书
                   辛丑-七一于田心斋

春日卧病
                          一
池塘一夜酿东风,细草如茵绿满丛。
最是多情墙上杏,先扶春色出园中。
                          二
花阴月暗雨纤纤,轻暖轻寒阵阵添。
几度挑灯眠不得,多然多病一身兼。
                    外曾孙赖思敏敬书
                        即事
穿云野竹笋初长,出土自然节节香。
持与山妻作一饭,些些淡味耐人尝。
                     三月三日
已过清明茶叶长,村村儿女各持筐。
自从纤山亲拈遍,入口犹存粉泽香。
 
 
             山行看春耕有感而作
                          一
山花雨过沾衣重,岸柳风来拂面轻。
傍晚看山饶别趣,一群山鸟笑人鸣。
                          二
雨晹时若庆咸亨,播谷方殷鸠鸟鸣。
第一今年天气好,春田处处有人耕。
 
            山行看春耕有感而作
                          三
高田日暖土如脂,播种艰难贵乘时。
一什豳风陈稼穑,唐宗唯宝课儿知。
                        九日
       重九登高日,宾朋载酒来。
       天空秋色净,山合鸟声回。
       落帽着霜鬓,题糕醉绿醅。
       明年仍顽健,此会好重开。
           梓儿在校,书此寄示
                          一
入校曾经半月余,近来眠食竟如何?
秋高露冷风声急,早报平安一纸书。
(注:杜楚楠(讳承梓)毕业于河北省天津国医学学校。)
已过重阳节序寒,提防被冷与衣单。
时时谨慎加餐饭,庶使高堂梦寐安。
 
         梓儿在校,书此寄示
                         三
我老徒增伤感多,休教白日等闲过。
由来有志能成事,爱惜分阴力琢磨。
                          四
读书须向静中参,吾道多从苦得甘。
每到三更灯火夜,辛勤犹把五经探。
 
 
                          五
堪嗟汝弟正龆龄,只望辛勤守一经。
为汝从师负笈去,累伊日日独趋庭。
(此指仲兄柳坡,时年十三,喜读《易经》。“负笈”,指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指游学外地。 出自《晋书·王裒传》:“负笈游学。” )
                          六
今年晚稻已登场,共庆千仓与万箱。
手写一封书报汝,全家此日尽安康。
                   外曾孙赖思敏敬书
 
 
  王君子翊春杪枉过夜谈感旧
                    书此赠行
名门自昔仰三王,三世通家孔李堂。
(原注:先君与其祖聘三先生交好,今君复与梓儿同学。)
钜野衣冠多德教,中陵遗训尽文章。
儿曹玉石他山助,祖武箕裘世泽长。
莫怪逢君欣话旧,当年谱帙赖辉光。
(原注:族谱系聘三先生所修。)
                        寄怀
                          一
子规啼彻四更时,不是离人亦感离。
唯汝多情吾多恨,梦回犹带数声迟。
                          二
自从分袂相忍切,每欲寻君命驾难。
落月屋梁人定后,不眠几度倚阑干。
                      竹薰笼
寒宵伴读二难并,班竹薰笼灯短檠。
若共深闺征妇宿,温存不减夜来情。
                        春燕
似曾相识又归来,帘卷东风半未开。
自傍竞将门户立,双飞时向镜台回。
衣沾细雨粘花片,尾剪轻烟绝点埃。
两两商量营旧垒,呢喃小语下苍台。
                        梅影
笼烟笼水影层层,深浅横斜画未能。
别有会心忘意处,疏篱竹月纸窗灯。
                        七夕
                          一
香气氤氲透画棂,不劳青鸟报前庭。
鹊桥今夜无多路,坐看牵牛织女星。
 
                          二
每爱登楼看曝衣,竿头日上影依稀。
由来南阮无长物,犊鼻高是对晚辉。
                          三
女伴争陈乞巧瓜,银河耿耿日初斜。
神仙非爱人间乐,何事麻姑到蔡家。
                 早起观积雪歌
                          一
        破碎帷长皋,晶莹罩万屋。
        王蒙题粉本,对此快心目。
                          二
        细草既偃蹇,长林亦抑折。
        唯有岭上梅,开花与比洁。
                          三
        锦上喜添花,雪中谁送炭。
        冷暖与炎凉, 好把世情玩。
                            四
          骑驴寻梅踏,仗节牧羝啮。
          处境岂必同,要皆有真谛。
                            五
          青山当我门,万古恒不易。
          谁知一夜中,忽然头也白。
                            六
          我有一尊酒,扫叶煮初熟。
          颓然一醉卧,安计寒与燠。
                      纸煤筒
贮如雨笋一班联,位置高悬粉壁妍。
细细握来如搦管,重重卷去似搓绵。
从头全赖吹嘘力,到底难除烟火缘。
外实中空无骨相,茶余酒后最流连。
 
                         午睡
                           一
蕉衫蒲扇竹方床,午睡迟迟日正长。
第一骄人唯六月,北窗寄傲是羲皇。
    (注:先贤杜桂伍喜《易》,常倚北窗阅读《易经》,并以《易》理示教孩儿、指导人生)
一卷犹抛在枕边,幽斋过雨晚凉天。
儿童窃指乃翁笑,半榻松风惯午眠。
九月九日
奠雁盈门百两将,况兼佳节到重阳。
登高此日怀司马,入洞明朝看阮郎。
旨酒嘉宾同宴乐,美人芳草尽文章。
茱萸即是三生果,定卜螽斯衍庆长。
       注:①奠雁亦作" 奠雁 ",一是古代婚礼,新郎到女家迎亲,献雁为贽礼,称"奠雁"。二是古代卿大夫相见,执雁
为礼。
       ②茱萸象征着富贵吉祥、驱邪逐恶。自古以来就把茱萸用来作为祭祀、药用、佩饰、避邪之物,形成了茱萸风俗。按照以前古人的习惯,每当九月九日重阳节来临时,都会佩戴上插有茱萸的布袋来祛邪避恶,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
       ③螽斯衍庆,出自《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篇中以螽斯喻子孙众多,后因多作为称颂之语。
 
送女归峡门
                          一
敢夸德貌与言工,十九年中婉娈躬。
今日凤鸾齐起舞,双双飞上碧梧桐。
                          二
摽梅汝弟赋重阳,奠雁盈门百两光。
转眼五纹漆弱线,又为汝作嫁衣裳。
                          三
虽然不作门楣想,井臼年来代母持。
母病未愈当远别,可知念母益伤悲。
                           四
中年我亦无他望,儿女时常聚膝前。
贞吉临歧远父母,牵衣能免泪潸然。
       杜家含翠楼位于磻溪九鲤溪(赤溪)畔,背山面水,风景秀丽,是杜家父子读易学医修释吟诗之处所。虽今只有遗址没有图像可念想当时的建筑景观,但杜家父子留下的《含翠楼诗存》二卷、《含翠楼八景诗》、《立春放歌》、《北游吟草》等诗作,能让晚清易学家尚秉和大师和现代易学宗师黄寿祺教授为其作序、作传,可见杜家父子的易心文彩。
     琴声泉拂席,焚香读周易。
     先贤外曾祖父杜桂伍(讳慕莲),一生好易、精医、信释、乐诗,“持家侍奉母,汤液活乡人;纵情山与水,含翠留诗篇。”叹憾不惑之年辞世,慰赞善美诗文永存。
                     外曾孙赖思敏写于田心斋
                                   辛丑-立冬
@田心易主(赖思敏)       枫叶发的《含翠楼诗存》介绍等值得一读。
      2018年夏至2019年秋,我蹲点赤溪村,因撰写杜家堡等之需,比较详细地了解到杜家名人杜悦鸣(讳琨)、杜柳坡(讳榆)、杜桂伍(讳慕莲)、杜楚楠等情况,拜读了他们的诗文。尤其是杜悦鸣,他才华出众,可惜30多岁便辞世!他同为师从晚清进士尚秉和(1870—1950)的黄寿祺(霞浦籍)则继续发展,并得以安享晚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福建师大中文系求学,他在该系任教授,是著名的易学专家。
     寰球风云变幻,世事难料,但历史永远留传!
            一一 太姥诗社黄宝雄先生读了
            田心易主的文章,写下的感想。

 
     赖思敏,田心斋主,自由撰稿人,笔名田心易主。著有《易》学著作《易经旨归:载道敬天 厚德爱人》。
国际易学联合会
地理环境科学专委会副会长
易学应用专家
现代易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福建省易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厦门市易学研究会会员
 查看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