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大良·中华王氏的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

2021-12-06 15:34:51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王大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开展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是中华王氏的优秀传统,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基本任务。2015年2月17日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了加以落实,中央相关部门先后开展了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活动,2021年6月30日又由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上述实施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新风尚。从中可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也是中华王氏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在第十六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胜利召开暨文化论坛举办之际,总结回顾王氏历史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经验,探讨与今天相关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将是不无裨益的。
一、中华王氏的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传统
      中华王氏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际上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早在“子姓王氏”得姓始祖王子比干时期,商朝王族严格按照礼仪制度治家和教育子孙、规范个人行为,把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当作人生的“五福”,进而形成了修德、有礼、行孝的治家和行为规范。王子比干本人则作为商王之子,因商纣王昏庸无道而多次不顾个人安危犯颜强谏,最终为国家利益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高尚品德受人敬仰。而被“姬姓王氏”尊为祖先的周灵王太子晋生活在“以礼治天下”的周朝,受《周礼》影响并经过耳闻目染,能够做到温恭敦敏、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即使冒着被废黜的危险也要劝谏周灵王修德治国,所作所为远近称颂。王子比干、太子晋的做法都对中华王氏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进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且不说战国时期的名将王翦祖孙都因“功为多,名施于后世”,传承了赤心报国、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优良家风,即使是在汉代及其以后,王吉、王祥、王览、王昶等人都进一步弘扬了王氏的优良美德。王吉祖孙三代都“经明行修”,进而诗书传家、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形成了王氏的新家风。王祥以孝敬后母、卧冰求鱼的“笃孝纯至”著称,王览以善待兄长的“孝友恭恪”成名,兄弟二人都以其优秀品德而成为魏晋时期的楷模。王祥要求子孙做到信、德、孝、悌、让,王昶要求子孙谦、德做人,无不进一步推动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王祥对子孙的要求还被后人概括为“50字家规”,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专门推介,认为是“成就‘中古第一望族’”的内在动力。
       魏晋南北朝以后,经历了隋唐五代时期的发展,中华王氏又在唐末五代及北宋时期形成了开闽王氏、三槐王氏、青州王氏、太子巷王氏、九院王氏等多个著名家族,它们也多能继续发扬光大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或把传统家风推进到新阶段。北宋宰相王旦在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宋真宗说他是“为朕致太平者”,社会上评价他是“太平良相”,实际上也是当时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推手。在此后的明清时期,中华王氏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又有新发展,仅在2015-2018年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列入“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推介的10期王氏家规中就有9期属于这一时期,所推介的家规也都是相关家族的优秀美德。而在明清以后甚至直到今天,经过一代又一代祖先或家中长辈、有识之士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及家法族规等的提炼和规范,上述这些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经验更成为王氏特有的家庭、家族传统和传统美德,并被不同程度地传承下来,至今都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中华王氏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传统社会中的中华王氏,在符合国家和社会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自己的特点。就其基本内容而言,首先要求家庭成员或族人以儒家所倡导的“礼”为准则,言行符合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或后世发展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宋代苏轼说宰相王旦家族具有“文武忠孝”“忠恕仁厚”“好德而文”等特点,其中的“文”指温文尔雅,“武”指军事才华,“忠”指爱国敬业,“孝”指敬事父母,“恕”指宽宏处世,“仁”指亲民重民,“厚”指厚德载物,“德”指品德修养,所说的其实也是中华王氏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传统社会的中华王氏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忠”和“孝”都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中的“忠”并非是狭隘的忠君,而是表现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历代王氏从政为官之人众多,自古就有忠贞爱国、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优良传统,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担当,并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史不乏书,有口皆碑。至于“孝”,《孝经》说“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不由每个人及其家庭、家族不重视。对此,王氏不仅有汉魏时期的王祥、王裒等人名列“二十四孝”,明代无锡夏诚明妻王氏、江苏武进王槐庭夫人周氏、清代浙江少女王兰贞等也名列“女子二十四孝”,说明传统社会中的王氏族人都把“孝”作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孝道家风深入人心。此外,与“孝”并称为“孝悌”的“悌”,作用在于维护家庭内部的团结和睦,王祥的同父异母弟王览便是以“悌”知名的典范,被后人编入“二十四悌”。另在“二十四悌”续篇中,还有“王何贤名”“王舜育妹”“王吴慈爱”“魏王谢过”“王丁乳侄”等以“悌”知名的事例,说明“悌”也是王氏家族固有的传统美德。
      除上述以外,传统社会的中华王氏还形成了宽厚仁慈、为官清廉、重视教育等传统美德,明清时期更以家规的形式规范下来。如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中向全国推广的几个王氏家族的家规,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便是要求族人勤读书、睦兄弟、笃宗族、厚亲邻、端心术、教子孙,或修身正心、崇文重教、敦亲和邻,都与传统美德息息相关。
三、进一步开展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的当代意义
      由上可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族大人多的中华大姓,王氏所开展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悠久传统,在相关建设中也有包罗宏富的内容,带有王氏特征的传统美德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追本溯源可知,这一传统基本以王子比干时期的礼仪制度为基础,至太子晋时以《周礼》为蓝本进一步规范,进而经过数代人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王氏特有的优秀美德。这些美德作为王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是家庭成员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审美格调、家庭伦理等的集中体现,具有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或家族成员,促使家庭或家族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在相关建设中又特别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作用。中央接连评选和表彰具有传统美德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都是要以被表彰的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的事迹为楷模,充分发挥其导向示范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家庭文明新风尚。这些也都说明,我们正处在党和国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倡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的新形势下,只有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政策,积极投身到时代潮流中去,才能融入新时代,才会具有明确的前进方向。
      总之,经过中华王氏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形成了优秀传统和优秀美德,并且已经植根于每个人的心灵,融入了每个人的血脉,成为重要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时代背景下,要认真总结历史上形成的相关经验,让它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