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六忌

修谱是延续宗族记忆、建构族系历史文本、追求氏族集体认同感、依附感和归宿感的宗族大事。如果说史志记载了国运兴衰与朝代更迭的轨迹,族谱则述列着氏族的繁衍脉络和重大的人物与事件。完整的族谱既是氏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亦是跌宕起伏的姓氏与宗族的兴衰史,更是佑启子孙后代的乡土教科书。
当今各地的修谱、续谱热潮叠起,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姓氏文明的大好事。纵观林林总总的百家姓氏谱牒,良莠不齐,莫衷一是。修谱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式,但一般都是以欧氏、苏式为蓝本,结合本氏族情况,各择所需。不管哪种形式,都应该客观反映本氏族实际,真实记录本氏族源流、迁徙、繁衍与发展。
修谱与续谱,有六忌应切实注意:
一是忌嫉贤妒能
古人对家谱编修人选是非常讲究的。必须是有“功名”的族人,即有一定社会地位、得到乡邻认可的读书人方能出任。当今以退休的国家干部、教师居多。但某些地方却出现中专生冒充高学历、冒充副县级干部、且有被原单位开除的公司业务员毛遂自荐出任主编的情事发生。有的人不谙文言文,不会断句,不会作序跋,为了排斥宗族中退休的专家教授等参与修谱,甚至不惜编造谎言,挑拨离间。
族谱编修是宗族的重大集体活动,不是主编的个人行为。因此,主编必须在族谱编修理事会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不能凌驾于理事会之上指手划脚,目空一切。更不能不经理事会同意,随意更换理事长、任命“代理理事长”、“荣誉理事长”、副主编,颁发所谓“最佳……奖”。主编必须具备必要的文言文知识,能断句,能撰文作序跋,能熟练使用电脑,会打字排版,绘制世系图表,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主编不能插手修谱资金,更不能独自一人既管钱又管账,给人瓜田李下之嫌。
二是忌盲人摸象
依葫芦画瓢。高楼大厦在建之前,必须有一整套设计图纸,著述创作必须要有写作大纲,写什么,怎么写,孰先孰后。修谱亦应有详略得当的修撰纲目与编排体例、栏目设置、收录标准,提交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方可遵照执行。从各地修谱的经验来看,古今凡是修得成功的高质量的好谱,都是先有修谱大纲而后付诸编撰的,盲人摸象修出来的绝对不会是质量高的好谱。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续谱不能依葫芦画瓢,在前人修谱之后续接今人的垂丝齿录简单了事。而应顺时而为,有所创新。老谱原有的精华要继承,源流考、人物传、墓志图、宗祠图、著述表、恩荣录、风情录、大事记等,都应在族谱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万万不能忽视,更不可或缺。
三是忌攀龙附凤
为了抬高门第与敬宗睦族,不惜讳其所出,或托名为帝王诸侯之后、攀附权贵,或编造世系、杜撰官爵,附会显赫的世系背景。姓朱言必称朱元璋后裔,颜姓言必称颜回或颜真卿传人,就连郑姓亦有人誉己为郑和后代,郑乃太监,焉有后代乎?
苏洵撰谱时仅著录六代人,上溯其高祖即不再追远,究其原因是“五服出,亲已尽”,不必再写。湘潭油麻岭三修谱的例则第一条明确规定“慎渊源以杜攀援也”,故该族上溯仅到迁湘始祖冯有运止,近闻有人上溯为宋代三元及第的冯京庶出。若是学术探讨犹可,若为定论则荒唐矣。更有甚者,重庆某氏竟然把盘古、共工等神话人物尊为本氏远祖,令人喷饭。文天祥曰,家谱“凿凿精实,百无二三”,清代学者钱大昕亦云:“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纭踳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矣。”
不攀附谄媚于名人,但一定要高度肯定与重视名人的榜样作用。“采德行以阐潜修也”,对本族的政要、专家学者、英烈、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应浓墨重彩书写于卷,让族谱成为方志、国史的缩影与折射,成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乡土教材。
四是忌无端封官许愿
任意拔高。一个普通的科级干部,在族谱中成了县处级领导,某地某人女婿系普通的营职军官,却宣称为正师级大校,要列入谱中。背离史实而失真的族谱,上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自己的天地良心,下对得起子孙万代吗?“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修谱应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史家笔法,详加考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后世子孙了解氏族真相,族谱不是“天下最不可信之文籍”,而是信史。
五忌功利心
惟钱是举。修谱续谱其实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参与者必须要去除功利心,以义务奉献为荣,以修谱为赚钱牟利为耻。修谱的资金,除了少数宗亲捐款大数额外,绝大多数都是宗亲一百两百省出来上交的。某地某姓氏启动修族谱,有个人大代表主动捐款一万元,还当场表态,资金不够,可以继续捐赠。修谱八字还没一撇,某人收到这万元捐款后,竟然从中剋扣1500元,仅上交了8500元给财务,还美其名曰“信息费”。天下之大,有如此唾手可得的“信息费”吗?招待某印刷厂,一顿饭吃了一万二千多,是吃了麒麟肉、还是喝了龙涎水?
六忌隐恶扬善
有不少的姓氏族谱凡例中,都标有“不书”条目,即不收录入谱的标准,大多是“不道、乱伦、乱宗、绝义、辱先”等,这样就使得所有的族谱中就只有正义之君子而无盗跖奸佞之小人。“我在坟前愧姓秦”,大约就是如此。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徒,如李林甫、秦桧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人,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耐人寻味。《油麻岭冯氏三修族谱》在扬善之时就没有隐恶,在谱中详细列举了“社坛坪谳案”“存心、长寿两庵谳案”,是非曲直留存后代评说。是故该族的《建义学文》《嗣韩公祀田契据》《嗣韩公绣鸡塘祀田契》等多篇文献被收录《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网络转载)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家谱:被国人弄丢的文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 [详细内容]
- · 家谱:被国人弄丢的文化传统
- ·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姓氏大部分都出自陕西
- · 国家公祭仪式12月13日在南京举行,本周日部
- · 党史上的今天丨12月3日
- · 王君正当选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 · 王志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 · 王东峰当选河北省委书记,王正谱、廉毅敏为
- · 党史上的今天丨12月2日
- · 人生下半场,“五观”比五官更重要
- · 【泉州作协讲座】《古典辞赋与现代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