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文化】家谱——看见祖先的光芒

2021-11-28 16:50:10来源:世界姓氏总谱编委会

打印 字号: T|T

       “大清光绪丙子年,中元节过后的某一天,邻戚张翁寻我叙旧,于是我两人月下执杯,相谈甚欢。觥筹交错间,张翁若有所思,问,我族于前明迁于此,数来已久矣,如今族内人丁兴旺,家族日益昌盛,您说,我可否提议修谱?我是怕如此耽搁下去,以后即便是想修也难以完成啊。
       我说,修史可以知兴衰,修谱可以考其亲,也便日后子孙追根溯源,张翁若能如此行,也是家族幸事,当及早。”
于是,本族族谱应运而生,此段文字,便为族谱《序》内的一段选译文。
1
 
       小时候,最爱和爷爷在屋前的洋槐树下聊天,五月的风吹来,树底满是洋槐花香,我爱问爷爷许多关于家族往事的问题。家里有厚厚几大本的族谱,都藏在爷爷带着锁的箱底,平时不经过爷爷同意根本无法见着。族谱上按着世系、宗谱井然有序地写满了列祖列辈的姓名,庄重而又玄秘,我对那些素未谋面却又赐予我生命的先祖们充满了好奇。
       不得不说,当你面对着厚厚的族谱时,便仿佛穿越了几百年的岁月。你的祖先位位在册,他们悲凉而又欢喜的一生,都凝聚成了一个小小的名字,一一飘过眼前,他们的生命,轻不过三字,却又重若千鼎。你肃然起敬,好似一个寻根的孩子找到了来时的方向,自己的身世一目了然,于是倍加涕零感怀。
       族谱就是让你找到,归属感、自我认同感、以及血液里的家族自豪感。

2
 
       中国人的姓,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之前,在原始社会里,姓大多以部落信奉的图腾转变而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形成、人口的增多,以“姓”为单位的族群才开始慢慢昌盛起来。
       “国有史,州有志,家有谱”,在过去几千年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一直以家谱为载体,记录着家族几百年来的兴衰迭起,一字一句地向后人传递着先人的薪火,传扬着经久不衰的家族文化与家族精神。
       也可以说,家族,就是过去人们赖以生存的信仰。人们以家族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个人,都是为着家族兴起而努力。
 
3
 
       古汉人多崇拜螽斯(即蝗虫)之类的生物,因为此类生物繁衍众多,喻意多子多福。那时的一对夫妻,平均会养育六个左右的孩子,无数的家庭组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
       一般大家族门第、家族观念都很强,家风也甚严谨,在那个崇拜儒家思想的封建社会里,家族不但是链接人们情感的血液纽带,更成为了人们成长的第一环境,由此也产生了诸多以治家留名的大家族,如周公旦周氏家族、颜之推颜氏家族、曾国藩曾氏家族等。 
 
       每逢族内有红白喜事,家族的紧密型便犹然可见了,喇叭、唢呐,吹吹打打、欢笑哀哭间,一个人的快乐便成了一个家族的快乐,一个人的哀伤也便成为了一个家族的哀伤。
       我曾经参加过一位九十老者的葬礼,那场景至今深深感动着我。老人有五个孩子,当五个孩子分别长幼有序地对着来宾行谢礼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家族的力量,它就像几股细小的绳子,合力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那场景,无论是宗教感、仪式感,还是家族感,都让人肃然起敬,并为之震撼。
       我就再也无法想象,一个孩子伫立在风头,面对着苍茫大地时的寂寞与冷清。
 
4
 
       更让人可惜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的渐渐远离、新生人口的大幅减少,大家族式的家族观念也在日渐土崩瓦解中。生活的钳制、功利的驱使,都让我们再难静下心去慎终追远。稀薄的人丁,也让我们不禁陷入迷茫与怀疑,家谱,还有续修下去的必要吗?
我们家最后一次修谱,是在我十多岁时家里的几位老人完成的。从此以后,那几本厚厚的族谱就一直静静沉睡在爷爷的箱底。不同的是,随着爷爷的离去,他的箱子就再也没有上锁过,家谱也没有转承给下一辈,平时只要想见,也便就见着了。 
       我常常感到很遗憾,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对家谱的漠视,而是在这漠视的背后,我们传承了几千年家文化的日渐衰弱。我们的教育机制,我们的整体社会价值观,都在引导我们走向一个更远的远方,却忘了告诉我们如何适时地停下来,回望一下我们的祖先所走的那条,辉煌而又曲折的路。
       也许,我们是被社会无奈地推着走的,也许,我们从来就没有坚守过。
 
5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家谱续修,不仅是守着一个家族的信仰,更是守着千百年来,我们生生不息的家文化。慎终追远,民德方能归厚;追根溯源、不忘先祖,才能敦睦兴族。族谱,不仅给了我们来时的方向,让我们了解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也让我们乃至我们的后世子孙,都能从族谱里看见家族的演变、发展,从而从中吸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有时想来,甚觉庆幸,因为家族故事我很清晰,至少我知道在我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和一个巨大的家文化蕴底,在无时不刻支撑着我。
       那个故事,就要从明洪武年伊始、太祖皇帝初登基时,开始讲起了。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上一篇:家谱浅识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