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举人进京赶考,朝廷会发多少路费?
自科举考试制度创建以来,打破了贵者恒贵,贱者恒贱的人才选拔规则。但不可否认,穷苦百姓人家要培养出一个进士,几乎是难如登天。且不说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仅仅是经济负担这一项,怕是也难以承受。
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见到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没有路费而放弃了科举考试,还有的就是四处借钱,做上一大包干粮让孩子进京赶考。那么,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选材,那么朝廷就没想过给考生们发点路费或是采取其他什么措施吗?

其实也是有的。御史以清代为例,大致介绍一下朝廷在乡会试中给予考生的一些经济补助问题。
晚清时期,有个“公车上书”事件,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举子们,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实行变法。这里的“公车”是指举人参加会试时,官府提供的一种免费的出行工具。但“公车”仅限于会试,且不具有普遍性。
先来说乡试
清代一直没有制定针对全国生员颁发乡试路费的条例。后来有些省份自行募捐,并奏报获准,逐渐形成常例。比如湖南,当时参加乡试的考生,于当年七月初时可以到当地官府领取三两的路费银。
四川宣汉县,自乾隆以后,也资助当地的考生参加乡试。江苏奉贤县(今属上海),至嘉庆时,地方上才特别拨出公款,以资助那些贫苦人家的考生。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个省都会资助考生。而且这笔资助的款项也不从地方府库中拨出,而是当地乡绅富户自愿捐助的。一般情况下,当地的乡绅富户会将一部分闲置的田产捐给官府,然后由官府收租,收租得来的钱作为专款,提供给那些家境贫寒的考生。
对于那些偏远省份,朝廷是额外加以照顾的。比如乾隆统一新疆后,便允许新疆生员赴西安参加乡试。乾隆四十二年,新疆生员黄斌考取陕西乡试第二名,该地方官奏请嘉奖,乾隆特谕:“……嗣后嘉峪关以外士子赴西安乡试,及进京会试,并着加恩照云贵例,一体赏给驿马,以示优恤边陲寒士之至意。”
从此,新疆士子参加乡试、会试,即可到当地官府领取火牌(乘驿凭证),由沿途驿站供应食宿和马匹船只,并另外发给路费三两。乾隆时期国力鼎盛,基本上偏远省份的士子应考,朝廷都会给予经济上的照顾。

再来说会试
会试的级别比乡试要高,参加会试的考生基本上都是举人,所以朝廷也更加重视。各省举人赴京参加会试,自清初起就给考生发放路费盘缠。顺治八年规定:“举人会试,由布政使给予盘费,安徽20两,江西、湖北17两,福建15两,广西12两,浙江、河南10两,山西7两,陕西6两,甘肃、江苏5两,直隶、四川4两,山东1两,广东20两,云南、贵州3两,惟琼州府30两,于领咨日给发。”
清初的这个规定似乎不大合理,不是根据路途远近而来的。因此,到了康熙朝以后,出台了更为细致的标准,并以路途远近给予不同的盘费。
庆二十三年,山西巡抚奏称,有当地驻防镶蓝旗蒙古举人由太原赴京会试,应照汉人例,一体给予盘费,嘉庆允准。道光元年,鉴于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人中举,于是清政府规定:“苗举人有赴京城会试者,即照本省举人例,给予公车银两。”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乡试还是会试,朝廷给考生所发的盘费只能满足最低的生活保障,甚至还不够。至于提供驿马、船只等,也仅限于单程,不是往返的。所以,这就出现了问题,就是很多考生赴京城会试,如果考上就不会有问题,而要是名落孙山,则有可能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
鉴于这样的情况,雍正二年时规定: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五省的举人赏银10两,福建、浙江、江西、安徽、陕西六省举人赏银7两,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四省举人赏银5两。不过上谕中强调,如果是留在京城读书,准备参加恩科或是下届会试的,一律不发赏银。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会试之年出现了自然灾害,比如雪灾、水灾,这时朝廷会另外给予经济补助。乾隆元年丙辰科会试,北京连日大雪,乾隆下旨赐会试考生每人3两,以添加棉衣防寒。
应该说,清代统治者对参加参加乡试、会试的考生还是给予了极大的经济支持的,至少不会发生因贫穷而无法应试的情况。至于影视作品中,什么乞讨、徒步进京赶考的情况,大概率不会发生在清代。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清代举人进京赶考,朝
自科举考试制度创建以来,打破了贵者恒贵,贱者恒贱的人才选拔 [详细内容]
- · 清代举人进京赶考,朝廷会发多少路费?
- · 这28首宋词,唱尽大宋王朝319年
- · 为什么姑父是父亲的“父”,姨夫却是丈夫的
- · 党史上的今天丨10月25日
- · 福建平潭闽王纪念馆一行闽东太姥山恳亲
- · 本土新增38+6!在这六地
- · 陈道明:很清醒的4句话,读懂受益终身
- · 中国行吟之《京华诗稿》
- · 党史上的今天丨10月24日
- · 《王阳明家书家训》信外故事:悟性高明的王
最新排行
- · 槐树典故:门前一棵槐 财源滚滚来
- · 闲话"贵姓":哪几个姓不能叫"免贵"?
- · 关于“岁进士”与进士的称谓
- · “王”为第一大姓 新百家姓排序出炉
- · 王氏分布图
- · 中国王姓宰相151人
- · 清明节
- · 新安联谊会会旗征集图案之一
- · 琅琊王
- · 历代姓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