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阳明家书家训》信里智慧:为善去恶,是家风建设的灵魂

2021-09-23 20:59:42来源: 王阳明良知之声

打印 字号: T|T
       家风,是一个家族、家庭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包含着这个家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主要体现在一个家族、家庭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家风建设需要几代人的积淀和传承,需要家族、家庭祖宗的精神感召,需要家族、家庭核心成员以身作则的榜样引领。家风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致良知过程,是一个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的过程。家风建设,可以运用王阳明晚年确立的“四句教”作为指导方针。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新生婴儿心中没有善恶,只有生物本能。婴儿内心像一张白纸,生活环境是白色,就会被涂抹成白色;生活环境是黑色,就会被涂抹成黑色。和他生活在一起的长辈都是涂抹的染料。家长想让孩子长成什么样,首先自己需要树立一个榜样。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婴儿本身没有善恶。青少年的思想好,就是一个好孩子;他的思想不好,很可能要变成一个不好的孩子。不好的思想是由一个个不好的意念积聚成的。孩子的不良意念既可以变成不良行为,也可以被化解掉。《周易》《孟子》等经典说,一个人的意念会反映在眼神和气质中,善的意念会给身体带来善的效果,恶的意念会给身体带来恶的损害。家长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孩子。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良知显露的程度不一样。婴儿、青少年自律性不够,他们的良知需要开发、栽培和巩固。社会上许多规则是人为制定的,规则本身没有善恶,人们规定了它的善恶。分辨社会规则善恶的能力需要后天培养。长辈是婴儿、青少年判断善恶的代理裁判。
 
       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是为了致知,这个“格”可以理解成“研究”;这个“物”可以是人心,可以是物质,可以是事务;这个“知”,可以是智慧,可以是知识,可以是道理,可以是技术。在家风建设中,格物有两个意思,一是研究、参悟自己的内心,目的是致良知,就是开发出内心的最高智慧(良知);二是研究家庭成员如何和睦相处,如何健康发展。研究的方法,作为个体,是去除自己心中的恶念、邪念,树立心中的正念;对家族、家庭成员,劝诫他们去除心中的恶念、邪念,树立正念。
 
        王阳明家族有着良好的家风传承。《三槐堂王氏家训》由北宋名相王旦制定:
 
      为臣必忠,为子必孝,为兄必爱,为弟必敬,为妻必顺。
      毋徇私以伤和气,毋因私故以绝恩义,毋惹闲非以扰门庭,
      毋耽曲蘖以乱德性,有一于此,是悖祖宗教训,族共责之。
      “曲蘖( niè)”原是酿酒原料,家训中代指酒。
 
      他写给弟弟、儿子、侄儿的家书,从小处说,是关心子弟的个人 成长,往大处说,是在传承和建设王家的优良家风。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建设,主要手段就是劝诫子弟做人做事为善去恶。在起心动念时为善去恶,才是致良知的根本方法,才是优良家风建设的根本方法。
 
       这封家书是要整顿伯府家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家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属于王家家风建设的一部分。家书中提到的工作人员16人,总管魏廷豹,具体执行人王正宪,其他有宝一、宝三,添福、添定、添保,来贵、来隆、来价、来锁,王祥、王祯、王三。还有再次提到的守度。这些人中有一位先进工作者,是书童。
 
        其中几位属于资深仆人,王祥正德三年(1508)曾跟随王阳明到过贵州龙场,来隆正德六年(1511)作为王家的使者出差到北京和祁州联络王阳明兄妹,王祯正德六年为王阳明买过画画用的绢布。
 
        守度,嘉靖六年十二月初五日家书中说,他游手好闲、铺张浪费、贪图享受,而且顶撞总管魏廷豹。从嘉靖七年十月写的这封家书看,守度竟然毫无悔改。十个月时间,守度没有痛改前非,王阳明还是盼着他尽快改过自新。其他不能改正错误的仆人要开除,却没有说开除守度。从名字上判断,守度和王阳明同辈,很可能是家族近亲,甚至是家庭成员,没法开除。过去,失足人员既不能葬入家族墓地,也不能入家谱。守度的身份,存疑。
 
        王阳明是圣贤,自我道德要求高尚,对家政工作人员要求也很严格。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家政工作人员代表着大家庭的形象。死不悔改的宝三和来贵是一定要开除的,谁说情也不行。
 
        王阳明做事认真,对每一个仆人的优缺点一清二楚。他对每一个人都提出了改进要求。王祥和王祯可能是组长之类的管事人,王阳明要求他们不仅自己尽心办事,还要负起责任,管理好大家。
 
 
       唯一一个先进工作者是书童。书童全心全意为王家服务,受到了其他仆人的讽刺挖苦,他毫不在意。王阳明很想念他。书童怎么会成长为一个先进工作者呢?顾名思义,书童识字,读书明理,追求进步。书童相当于王阳明家的秘书。从正德十六年算起,王阳明在家五六年时间,书童在王阳明身边服务这么长时间,耳濡目染,受到圣贤的言传身教。他的学识和道德远远高过其他人。
 
        其他仆人,可能不识字,干的是粗活,服务的是外围,很难见到王阳明的圣贤风貌和气象,很难听到圣贤的教诲和训导,很难分得清善恶是非,虽然粗浅地知道善恶,自律性又配合不到位,所以很难长进。
 
        书童成长为一个先进工作者,对家风建设是一个启示。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