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衡阳渔溪王氏宗祠
衡阳渔溪王氏的王姓起源于姬姓,据载,东周灵王姬泄心长子“晋”,被立为太子,人称"太子晋"。后因直言敢谏触怒灵王,废为庶人,但晋深受百姓拥戴,虽然最终没能登上王位,人们仍尊称其为"王子晋",称其家族为"王家"。后来,晋的后人便以王为姓,尊晋为系姓始祖。

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的王氏宗祠又称渔溪王氏宗祠,是一处建于宋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王氏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时称崇本堂。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重建,易名王氏宗祠。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建筑面积达1950平方米。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聋后改称王家祠堂,1988年8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称为"衡阳第一家"的王氏宗祠,九条小溪往祠前弯月形水塘里流,故当地有"九龙捧圣"之说。宗祠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部分构件系明代原物。石构件上的雕刻和木构件上的彩绘丰富精美,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等贤达名流的书法真迹,这实属难得。


走近宗祠,见二进五间组成的建筑群并排屹立,"衡阳第一家"的祠额十分醒目。整处建筑长62.5米,宽31.5米,高12米,总面积约1950平方米。祠堂正门祠匾上的汉白玉石雕二龙戏珠,昂首舞爪,生动活泼。祠门两旁石狮上的一对石鼓,正面塑媲是丹凤朝阳。另一面,或野鹿含花,或喜鹊含梅,或鹭鸶采连,或白鹤含书。下方的双麒麟亲昵的引颈相视,似窃窃私语。屋檐微微上翘,状如飞檐。檐下刻的是花,祠内雕刻彩绘的也是花。石雕遍于门框、门额、石柱、柱础,有浮雕、阴刻、阳刻、线刻等多种形式,连瓦檐瓦都是雕刻,图案典雅,刀工纯熟,直叹能工巧匠之手。

祠堂的屋顶也是相当的引人注目,那高高上翘的斗拱沿袭徽派建筑风格,斗拱有五六种,如由四层格子组成的如意拱,往上看是棱形,朝下看却又成了方形;变异斗拱、云缝斗拱、罩井斗拱、螺丝斗拱风格迥异,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无不让人惊叹。

跨进祠堂大门,进入的是前厅,前厅由正堂、左贤达祠、右节孝祠组成,各三开间,进深一间,正中为戏台,施八角藻井。与前后厅相连的是天井,后厅由崇本堂、左贤达堂、右节孝堂组成,各三宗祠前后修建时间历400余年,整体构思贯穿始终,足见工程设计者长计远虑的独具匠心。

进入祠堂就像进入一个艺术的殿堂,祠堂的墙面上有一百多处彩塑,这些彩塑形神兼备,有神工鬼斧的八仙过海、有呼之欲出的麻姑献寿、有三国的桃园结义、有活灵活现的古城会。抬头仰望,天花板和粱架上那些美轮美奂的彩绘更是巧夺天工,龙凤欲飞、虎豹犹鸣、花鸟虫鱼尽是栩栩如生。

走出宗祠,夕阳下再看王氏宗祠,祠匾上“衡阳第一家”依旧清晰可见。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阳渔溪王氏的王姓起源于姬姓,据载,东周灵王姬泄心长子晋,被立为 [详细内容]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衡阳渔溪王氏宗祠
- · 王珣《伯远帖》,东晋王氏家族唯一存世真迹
- · 如何完善家谱世表?五点事项要注意!
- · 王进足任漳州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 · 【碑帖观止】王羲之《行穰帖》,“美国藏中
- · 看似相近的姓氏,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 · 苏轼诗词100句,不是一般醉人
- · “二王”书法中的30个常用行书偏旁写法!
- · 高考金榜题名,共赏清状元书法
- · 我们的乡村为什么热衷建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