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两袖清风归故里王赞襄
一身正气养廉明,两袖清风归故里。这是明代廉臣王赞襄为官一世,彪炳史册的形象,也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传说王赞襄将出生时,村后有一棵椰子树,从顶端分长三茎,结实青,壳独异,经飓风,一叶不损,村民认为这是奇瑞之象,必有奇事奇才出现。果然,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赞襄出生后,自幼聪颖,过目成诵,日记数千言,10岁博通经史,为闻名琼州的神童,工部郎中称为奇才、国器。王赞襄17岁中举,他的诗文,笔下生花,脍炙人口,所作时论、策论,严谨精辟,见解独到,名扬都省。布政使为其加冠奖励,称他将来是国家栋梁。此后,六次赴京应考未捷,因其正直耿介不受主考官青睞。后考选中书,廷试第一,钦赐状元,任内阁中书舍人。先后为穆宗、神宗皇帝的口授带笔、抄写文告,管内阁文书等。擢升翰林院办事。万历四年转任太子的老师。借在皇帝身边之便,陈谏《青宫十二规》对教育培养太子的好处,得到神宗皇帝赞赏,颁布施行。尔后奉诏出使福建巡访,处事公正廉谨,民爱帝欢,特赐玺书褒美,称“吾朕良臣”。升大理寺右寺副,与修元明两朝国史。不久出任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其经史知识渊博,深得神宗皇帝称赞。升户部员外郎,儒林郎等职,一生受神宗皇帝赐封四次。因与神宗皇帝和朝中重臣关系密切,有些朝庭和地方官员想通过王赞襄向朝廷举荐或美言几句,常常到家中拜访,除与来访者谈经论史评书说诗外,所赠送钱物都被婉言谢绝。1581年其母病故,两袖清风归故里守丧。守孝期满不贪权位恋田园而辞官,在家乡静养研读,著文自娱。“穷则善其身,达则善天下”是王赞襄坚持的德行理念。回乡后他虽不逐名利,却十分关心家乡大事。为造福家乡,他发动地方民众,兴修水利,改建道路,关注教育,研读做书,生活清贫淡泊,回归农家恬淡本源……
诸葛亮为官的准则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赞襄为官廉政彪炳史册,维系着几千年的廉洁传统,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迈进。成为国粹,成为中华美德,成为民族品质,成为浩然正气。做人与廉洁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力量、一 种人品;做事与合规是一种修养、一种风格、一种境界、一种态势;“诚实”是做人与廉洁之本。人生不能战胜命运,但人生可以战胜自己。人生得意不忘本,莫使金樽毁人生。
(王德明)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王德明·两袖清风归故
一身正气养廉明,两袖清风归故里。这是明代廉臣王赞襄为官一世 [详细内容]
- · 王德明·两袖清风归故里王赞襄
- · 赴福建江西寻根溯源调查报告
- · 王震将军的嘱托:“你们要为毛主席多讲公道
- · 王氏宗亲寻根寻亲求助!(2021.04.17星期六
- · 王氏宗亲寻根寻亲求助!(2021.04.16星期五
- · 中华琅琊王氏通谱
- · 本网总编调寄鹧鸪天·贺山东孝友祠春祭大典
- · 据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孤品
- · 尘世间7种情绪,全写进书法里了
- · 晚清十大高手,积极营救谭嗣同的大刀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