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青岛皋虞羲之祖居文化研究会清明祭拜活动

2021-04-05 22:24:20来源:宁夏 美篇

打印 字号: T|T
缅怀圣贤,弘扬文化
——青岛皋虞羲之祖居文化研究会清明祭拜活动

    国人自古有清明时节春祭的传统,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所以,这个节日才情感浓稠,内涵丰厚。
    清明节的前一日,羲之祖居文化研究会及琅琊王氏后人,在羲之先祖的发祥地即墨皋虞举行了祭拜仪式。
    羲之祖居文化研究会会长王仕尧介绍了琅琊王氏的由来、传承,历代更迭、变迁;羲之祖居文化发掘的历程,羲之祖居名称的来源,以及研究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努力。
    皋虞古城在两千多年前就展现出它的宏伟规模和磅礴气势。汉文帝置县,武帝封侯,古城孕育了汉室名相王吉、王骏、王崇为代表的琅琊王氏。皋虞在西汉时名官辈出,在西皋虞村西北,有一片宏大的古墓群,名臣王吉以及他的儿子王骏、孙子王崇就埋在这里。
  史传,王氏先祖王元避秦乱,迁至琅琊皋虞县,称琅琊王氏。其后裔闻达,汉名臣谏议大夫王吉、丞相王骏、大司空抚平侯王崇都生于皋虞。东汉,王吉后裔迁临沂,传至东晋王览,又随原晋元帝迁金陵。其后,繁衍至江浙,多有重臣王导等及书圣王羲之。王吉是王羲之的祖先。自打有“王”这个姓氏以来,王吉是第24代孙,王羲之是第39代孙,王羲之的曾祖父王祥,举家从皋虞迁往琅琊(今临沂),再后来大概在王羲之十岁左右时,举家又迁往会稽(今绍兴)定居。
      羲之祖居这个名称由胶东民族文化艺术院刘文岗院长提议,牌坊正面的“羲之祖居”四字、背面的“皋虞古城”四字及牌坊上的楹联也是刘文岗院长亲自撰稿、题写的。
     
 牌坊正面“羲之祖居”对联两幅,
主联:    依钱谷 揽天光水色 钟灵毓秀,
            面黄海 观惠风祥云 紫气东来。
副联:放眼墨海晋代大书圣,
          纵观古今汉室一棋局。
      背面“皋虞古城”对联二副。
主联:先贤士清廉孝悌犹月载露,
         古皋虞汉封侯国如日经天。
副联:崇贤尚德立人立世有正气,
         追古思远敬天敬地可宗法。
王羲之铜像祭拜仪式
王吉墓群祭拜仪式
  汉代王吉墓群三面环山,南朝大海,墓群南北长约1000米, 东西宽约500余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墓群以王吉墓为中心,共有大土冢27座墓。出土文物有铜钟、铜益、釉陶壶、五铢钱等。民国期间,墓群前建有王公祠,占地约7亩。祠门悬有“王公祠”匾额,楹联内容为“德光炎汉,祥发皋虞”,王公祠于1945年前后毁于战乱。王吉墓群1982年被列为青岛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羲之祖居”名称的确定及羲之祖居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让一段历史从尘封中被唤醒,一些历史人物焕发崭新的光彩,正走向我们。应该怎样将羲之祖居文化挖掘解读的更全面更深厚,让羲之祖居文化不仅是皋虞的文化、即墨的文化,更是全国的文化,这需要四海有识之士付出更多的努力。
 
     撰稿、编辑 :王镇水,于喜蓉
     图片提供:于喜蓉,王镇水,杜波
                青岛皋虞羲之祖居文化研究会
                 胶东民族文化艺术院
                                 2020.4.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