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聂邦瑞·临沂夏朝历史文化探讨

2021-04-02 10:58:25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最近以来,历史学界、考古学界都对研究与考证夏文化源头非常关注。尤其是在民间出现夏朝历史文化研究热,其中山东人民在研究考证夏朝历史文化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夏朝存在已经是公认的历史事实,再也没有人反对怀疑。但是,中国第一个王朝一一夏朝的首个国都在哪里?却一直争议不断。有豫西“河洛说”,即“二里头遗址说”;有晋南“夏邑说”;有皖北“蚌埠说”;有鲁东“寿光说”;有苏北“连云港说”,即“苍梧山说”;有鲁南“临沂说”,即“鄅国故城遗址说”......。
      王国维先生说:”上古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同司马迁说的“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并不矛盾,因为此“河洛”,乃东夷境内的”河洛”,并不是豫西的“河洛”。160年前黄河从泰蒙山南入海(连云港已探测到当年黄河入海时资料
,临沂市东莒县内有”洛水”;《史记》中称“禹封泰山,禅会稽...”“帝禹东廵狩,至会稽而崩。”禹禅会稽的山,至会稽而崩的山,都是同一座”会稽山”,都在东夷,即今日照市(原属临沂)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西,在沂蒙山脉东端。
      会稽山也称茅山(《山东古地图》与《沂州府志》中都标注有“会稽山”)。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也称茅山。此山是当年大禹后代南迁,为纪念纪祖大禹而附会北方会稽山。
      公元前473年,越王句践灭吴后,又把越国国都从会稽北迁到琅琊(即今临沂,治所莒国,即原来越国发迹地会稽山附近)。经考证,伏羲生于蒙山“雷泽湖”。史料中称伏羲生于“成纪”,古“郕国”在今泰安市宁阳县,古”纪国”在泰安市新泰市,后来迁址在今临沂沂水县(不久前在“纪王崮”顶发掘“纪王墓”);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史记》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做什器于寿丘...”临沂市平邑县有三个诸冯村:历山、雷泽湖、陶河滨、寿丘等都在济宁市泗水县与临沂市平邑县内,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临沂城南有“舜过城”,城北有“舜水河”,平邑“舜帝庙村”有“舜帝庙”,连云港(原属临沂)苍梧山上有“舜王坟”;临沂大禹遗迹更多,除了“鄅国故城遗址”、“会稽山”外,还有“禹王台”、“禹山”、“羽山”(临沂与连云港交界处,此乃大禹父亲鲧被舜帝“殛”杀之地)。《史记》称:“淮沂其治,蒙羽其艺。”是说大禹治理淮水、沂水后,从蒙山到羽山一带百姓受益。说明大禹在东夷泽国治水的主战场在淮沂、蒙羽区域,因此大禹把夏朝国都建立在“四读”之一“东为江”的沂水之畔的“夏墟”即今临沂鄅国故城遗址;李学勤先生说,既然夏代的方国有夏氏、有鬲氏、斟寻氏、斟灌氏、有仍氏、有穷氏等都在东夷,应该承认,山东有夏文化。
      随着研究考证的深入,尘封数千年的夏朝,即将会露出面纱,当然还需要通过地下考古发掘,以“二重证法”证明夏文化源头的存在(临沂鄅国故城遗址已发现城墙,以及大量龙山文化文物)。相信科学真理一定在海岱为中心的东夷。再者,证明夏朝存在的《山海经》作者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的封国在“鄪”(在今临沂费县的上冶镇),和鄅国距离50公里。
      提供上述情况,以供致力于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与朋友们参考。我本人是临沂夏文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博物馆系高研班学习。希望和金磊先生合作,共同努力,都为探索夏朝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源头做出贡献。
      (聂邦瑞,手机139106117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