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王母懿范可嘉· 儿女感恩敬祖孝亲


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复桥镇一带,口碑传诵着一位王家老人的动人故事,她就是孀居70余载、艰辛培育六个儿女长大成人的刘登芝老人。
王母出生在安居区西眉镇森人沟九村八队的一个普通贫苦农民家庭里,今年,她已是八十九岁的高龄老人。十八岁那年,她嫁到遂宁市船山区复桥镇复兴村三社,与该村的王和荣结合,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
王母天生勤劳节俭,性格开朗乐观。虽然那些年的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却夫妻恩爱,还有着天真可爱的六个儿女绕膝,她一大家人的生活,也是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厄运突然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家庭。一九七一 年,她的丈夫王和荣突发一场大病,终因医治无效,于当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撒手人寰。那时刘登芝年仅三十九岁,她最小的儿子王兴斌还不满1岁。家里一下失去了顶梁柱,这个无情的打击,对这位还拖着六个年幼子女的年轻妈妈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

可是,刘登芝并没有被困难击倒,她默默地把泪水咽回肚里,在人们面前仍然表现得乐观和坚强。从此,她又当爹又当娘,辛勤劳作,独自一人顽强地呵护和培育着这一堆子女健康成长。
丈夫王和荣去世的时候,刘登芝还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妇女,很多好心人都劝她再重新组建一个家庭,她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放弃重新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也一定要把几个子女养育成人,哪怕再苦再累,她都勇敢地承担下来。
刘登芝多次婉言谢绝了好心人的牵线搭桥,一门心思地培育着儿女们的成长,她的坚强和倔强,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常言道,寡妇面前是非多,但刘登芝却从不沾染是非,自洁清白留后人,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儿女身上,直到孩子们都长大成材。她不仅勤耕苦作七十余年,而且她还以朴实而简单的人生品格,教育着儿女们。

孝亲敬祖、勤奋努力、诚信为人、和善乡邻。她经常教育子女们:“诚信守本分,做人要懂得感恩。你们是王家人的后孙,老爸走得早,替老爸为乡亲乡邻和王家人多做点有益的事,我能把你们六个姐弟拉扯大,如今各自成家立业,离不开乡亲和王家族人的关心帮助,记住一定要感恩啊”!
在那个还衣不暖身、食不饱肚的年代里,贞节的王母独自一人养育着王兴碧、王兴珍、王兴苹、王兴群、王兴明和王兴斌6个幼小的子女,王母育儿的艰辛,可不是一般人体会得到的。
刘登芝在当地群众中有着相当好的口碑,复桥老一代人,都知道有一个生养了六个子女并养大成人、命苦受尊重的能人刘登芝。登芝老人的儿女们,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家母的家教和她传下来的优良家风,在王母的身上找到的是世上最伟大的母爱。
母亲为子女付出最多,母亲为守护王家门户,用尽了她的一生心血,晚年后也是其乐融融的一个大家族。儿女们以自己浓厚的亲情孝敬着母亲,多么良好的家风氛围,都来自于他(她)们对母亲深深的爱意之中。

例如:她的幺儿王兴斌,一直为家族和谐做贡献。每逢清明节老池乡的王氏祭祖活动,兴斌总是一次不落地从复桥远道前去老池乡参加祭祖活动,恭献祭祖之资。
二零一六年清明节,他积极响应和支持广安武胜王氏宗亲祭祖会之邀,与老池王氏众宗亲一道赴会,亲自驾驶车前往,参加广安王氏家族宗亲会。
二零一七 年 四 月,湖南安化梅山王氏宗亲代表团前来遂宁寻根考察,他受老池王氏宗亲会王和吉会长之托,将代表团安排在物流港自己的兴斌宾馆里吃住两天,为弘扬家风正气,尽心尽责。
期间,他不仅放下自己的生意,还尊重来客的心愿,带着湖南宗亲往返遂宁桂花南垭参观考察,王兴斌主动承担了活动的全部费用。联络宗亲,扩大王氏家族,毫无怨言。

传承美好家风,构建和谐社会。刘登芝老人的后辈儿孙,正是用这样良好的好贵品德,孝顺老人,和谐乡邻。传承敬祖孝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中华民族美德,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形成这样的高尚品格。
当别人夸赞他们的时候,王氏子孙总是淡淡地说道:“这是应该做的事,无须挂在心里”。看,多么朴实而又真切,多么阳光的一大家子。
供稿:遂宁市王氏文化交流会 王运厚 王建坤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李白这首诗,杀气实在
古代书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文质翩翩,弱不禁风。虽然他们都是饱 [详细内容]
- · 李白这首诗,杀气实在太重,读罢令人直冒凉
- · 金国著名词人元好问,其一首词开头就是千古
- · 千年古籍重现!王安石文集三卷孤本将拍卖
- · 思绪正飞扬(组诗)
- · 说说“茶”那点事
- · 划重点!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了这些税费
- · 王氏之根和王琼家族考
- · 史上最牛赘婿:一个在唐,一个在清
- · 三个了不起!福建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 · 哪些姓氏明确规定,两家世代不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