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人不进庙, 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树”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有很多俗语,都是老一辈人的生活经验。而老人们会常常告诉我们遇见什么事,应该怎样做,可是我们常常不听老人的劝告,经常自己莽撞做事,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也是这么来的。老人们的话一般都很有道理,因为他们走过的路比我们走国的桥还多,他们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学习。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是摆设,老祖宗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经验,很是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也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生存法则,可以让后代少走一些弯路,少吃一些亏。这种道理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俗语”,俗语往往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蕴含着很大的哲理。相信大家也对“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句俗语比较熟悉。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句俗语呢?而在今天,笔者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人不进庙
关于这第一句的话的说法可是有很多,首先就是说这庙宇之中,有些菩萨的面部被画的很是狰狞,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震慑妖魔,并不是为了吓人,但是有些胆小的人进去就会被吓到,所以就有了一人不进庙的说法。
其次是因为庙宇大多建在地处荒凉的地方,四周都没有什么建筑物,所以佛像后面很是容易藏进歹徒,等到豪绅前来进香的时候,就会趁机把豪绅杀掉取财,所以一个人也是不能进庙的最好有人陪着。
最后是因为,庙中放置的都是贵重东西,尤其是功德箱内,如果一个人进去就犹如囊中取物一样把香火钱给偷走,所以一则是为了防偷,二则是为了防止自己被污蔑,所以就不提倡一个人进庙。

二人不看井
关于这句话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两人同时趴到井边看,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落水了,不管他死还是没死,这件事情都回怪到另一个人的头上,另一个人会被怀疑是凶手,这个人就是想找到一个证人都困难,因为当时就他俩人,所以就有了两人不看井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如果两个人都趴到井边看井的话,那么一个人想害另一个人是很容易的,只要他轻轻一推,那个人就会掉到井里,不死半条命也没了。
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没有道理,古代的时候有村民就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一个书生打扮,却认不清脸的尸体。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查问,原来这个书生当时和另一个书生一起进京赶考,他的家庭还略微富有一些,另一个同行的书生家中又很是贫寒,他们又是半道上相识,所以富有的书生也不知道另一个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也没有对他多加防备,在经过一口井的时候,贫穷的书生要喝水,并喊他一起,两个人站在井边向下看,那个贫穷的书生,一下就把富有的书生推下了井,并且拿走了他的财物,自己进京赶考去了。

三人不抱树
这句话中的抱树说的是抬树,三个人抬着粗粗的树干,如果另外两个人想要加害第三个人就会很容易,让第三个人抬着粗的那一端,他们两个人抬着细的那一段,并且其中一个人会一直往中间挪动,于是第三个人会感觉非常沉重,于是就被粗壮的树枝压倒在地,轻则会造成伤害,重则会死亡。
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都是很实用的,这句俗语教会我们的道理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个人出门在外的时候,要万事小心。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俗语“一人不进庙, 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
- · 细说字辈之二——字辈的形式
- · 细说“字辈”之一——字辈产生渊源
- · 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四届四次常务会议召开
- · 宋代良相·江西乐平王刚中
- · 乐平市王刚中文化研究会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召
- · 关于表彰赞助宗亲事业中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 · 河南: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
- · 王建:宫词始祖为何声名不彰?
- · 看古人如何点亮“夜间经济”
最新排行
- · 槐树典故:门前一棵槐 财源滚滚来
- · 闲话"贵姓":哪几个姓不能叫"免贵"?
- · 关于“岁进士”与进士的称谓
- · “王”为第一大姓 新百家姓排序出炉
- · 王氏分布图
- · 中国王姓宰相151人
- · 清明节
- · 新安联谊会会旗征集图案之一
- · 琅琊王
- · 历代姓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