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资讯·明初大才子杨基与王畛

明初大才子杨基与王畛同病相怜,离别诗盛赞其书法堪比虞褚

王畛,字季野,号云浦,元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王都中长子,长期隐居于苏州笠泽,名画《渔庄秋霁图》就是倪瓒借住王畛(云浦)渔庄时所画。

至正十六年(1356年) ,张士诚占领苏州后,杨基曾入幕张士诚任丞相府记室。王畛一度逃离至福建,后听闻张善待文人,次年又重返苏州。两人在此期间或有交集。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杨基受牵连被迁往濠梁(今安徽凤阳县)。而王畛虽未曾在张士诚政权中任职,但作为支持张政权的当地豪门代表,遭强迁濠梁(俗称“洪武赶散”),与杨基可谓难兄难弟了。
次年,王畛离开濠梁返回苏州笠泽。杨基写给王畛的《送王季野》,极有可能作于这个时期。
诗存《眉庵集》,全诗如下:
送王季野
为爱王崇教,书名虞禇齐。
龙文题玉轴,凤册缕金泥。
涤砚云生沼,笼鹅雪满溪。
诸山多晋刻,时复到河西。
此诗首句“为爱王崇教”颇令人费解。可能是表达杨基对王畛的才名敬仰之意。"书名虞禇齐"就很好理解了,“虞禇”指的是唐初两大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在这里,杨基赞扬王畛的书法水平堪比虞世南、褚遂良。
这并非虚夸, 王畛的书法在元代颇为有名。著名画家倪瓒评价与杨基类似:“(王畛书法)骨肉丰美,有虞永兴意度。”。由此可见,王畛的书法风格相类虞世南,外柔内刚,笔致圆融而遒劲。《书法会要》评价曰:“清峻有高誉,真行草师二王,度越流辈。”还有明代书评家黄姬水对王畛书法亦推崇有加。
“龙文题玉轴,凤册缕金泥。”,“龙文、凤册”应指代官方文书。王畛在元代曾任成都路判官一职,虽未曾实际上任,但好歹也算官身,滞留京都等候补缺时,也曾为官府代写文书,故有此语。
“涤砚云生沼,笼鹅雪满溪。”借鉴了书圣王羲之的典故,隐性称赞王畛书法水平有祖先风采。
“涤砚”说的是王羲之洗砚台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时间久了,池水呈墨色,后人名曰“洗砚池”,亦称“墨池”。
“笼鹅”涉及王羲之以字换鹅故事,出自《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诸山多晋刻,时复到河西。”此句意思是,山川多有古人题刻,我们可以相约游历各地,一同赏玩前人书法真迹。“河西”应是泛指。
杨基有一个外号“五言射雕手”,足见其五言诗写作水平在元末明初的诗坛上首屈一指,《岳阳楼》是其五言诗代表作:“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此诗兼具气势意趣,描写了洞庭湖万千气象,读之美景跃然纸上。
王畛返回苏州后没两年就病逝了。杨基后来也离开濠梁,但他命运多舛,仕途几度沉浮,历任荥阳知府、山西按察使等,后遭谗言革职,文坛“吴中四杰”之一,竟被罚作劳役,不幸病累死于工地之上。
本文作者王纯鸿,如有转载请署名
禅宗高僧龙源介清禅师传——俗家霞浦王伯大家族,御赐金襕袈裟
元代闽籍书法家王都中十处题词(书丹、篆额)考略,多在江浙
南宋王伯大历三十多次改官小考(按任职时间排列,兼职不单列)
王荐哭瓜不逊卧冰求鲤,赐御制诗,建孝子亭,霞浦有村庄因他得名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情定三垭议族事,集智
情定三垭议族事,集智聚力建总祠 [详细内容]
- · 情定三垭议族事,集智聚力建总祠
- · 玉上刻的喜鹊和梅花什么含义
- · 沉痛悼念四川王氏总会王世海宗长仙逝
- · 赤岸资讯·明初大才子杨基与王畛
- · 浙江始新王志芳践行孝道侍奉老母的故事
- · 王合生任北京海淀区委副书记
- · 王行环院长谈战疫:每一位医师都遵从本能,
- · 白茶老寿眉的枣香从何而来
- · 不该被遗忘的堂号
- · 王怀军:为了1000多名孩子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