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黄宝成·福鼎市点头石马岭古道

2020-06-17 15:14:09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石马岭茶马古道,亦称横溪岭,位于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境内,因古道上有一巨石状如立马,故称“石马岭”。据《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石马岭在北百三十里,有巨石危如立马”。《福鼎县志》载:“山以铁障山、石马岭二者最高……石马岭高傍五区管阳南山。俗传马有神异,能瞰西乡之粟,乡人凿其口乃止,即此岭也”。
 
      石马岭古道修于北宋绍圣四年,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其路面宽1.5米,呈南北走向。从柏柳街古道出发,行至横溪桥开始遽然上行,古道循山体地形择道开辟,以块石为主要构筑材料,就地取材,有的路段筑驳坎和护墙,防止道路坍塌和滑坡。道路两侧还修有排水沟,预防路面被山洪冲毁。这条近千年的古道至今基本保持完整,古色古香,透出一种诱人的魅力。解放初期104国道和973省道通车前,这条石马岭是连接闽浙的通衢大道,一年四季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茶客、挑夫等穿行于此,同时也是村民外出、耕作的通道,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石马岭古道起于柏柳村横溪桥,止于管阳南山。起点横街桥修建于清康熙年间,里人梅以鲍、徐廷孔等人倡建木桥。嘉庆五年叶得玉募资修建石拱桥,后几次修建重建,始成气势恢宏的石拱廊桥。该桥成为柏柳二十二景点之一。先人有诗赞:
“长波一碧雾初销,鳄柱虹梁架作桥。
路转溪横山远近,踏花常送马蹄遥”。
     横街廊桥做为登上石马岭的始发地,行人在这里稍作休憩,便开始登岭。沿着蜿蜒的古道,一路上茂林修竹,绿荫匝地,古韵盎然,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像赋闲的文士,隐于山间,年复一年地吟诵早已写就的四季之歌。从横街桥上马坪亭,古道沿山间盘桓,蜿蜒逡巡,徐徐升展,登至马坪亭地势趋于平缓,四野茶山流翠,茗香扑鼻,见证着茶乡的繁华。石马岭古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山民的脚步磨去了石块的棱角而变得光滑,展示数百年来,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石马岭上两侧的摩崖石刻与古道同龄,大小九处石刻分布于道旁。由于石刻年代久远,历经风雨剥蚀,大部分石刻风化严重,模糊不辨,写满沧桑。其中一处石刻铭文还依稀可辨,字体方正,行距匀称,镌刻内容为修建石马岭古道捐款情况,铭文中管阳境内的广化寺、象山寺、上兴福寺的捐款善举也赫然在列,其落款为:“北宋绍圣四年”。这些石刻呈现给我们不但是前人的善举,而且更能体现当时社会的政治清平。
      茶亭与古道共生。石马岭上,孤悬一亭,曰:马坪亭,位于石马岭中段,始建于清代,依山跨路修筑。该亭前后各有一个拱门,亭内两侧各有四对立柱,道路从亭中穿过,侧面开窗,单脊双坡,四壁垒石,左右耳房,呈梯形向上收缩。当年亭内设座凳、茶桶、茶缸,守亭人每天施茶,供唇干舌燥的行人痛饮消渴,足见前人的用心和善良之举,这是民间禅茶文化的真实记录。因地处古道的马坪亭,行人挑夫至此几近筋疲力尽,在这方寸之地,暂做小憩,待消除疲惫后,再次启程。现马坪亭已经改造为小寺院,院内四壁至今还留着文革时期的标语。那曾经熙来攘往的古道也不再热闹,永远定格在想象深处。路边两块修亭“功德碑”落寂一旁,但那布满历史沧桑的石碑见证着它曾经的过去和山一般淳朴的先人情怀。
      石马岭古道成就了一个古老的村庄——柏柳村。柏柳村,古称浮柳,位于梅山脚下,村中茶马古道北连石马岭,南达各港口码头、津渡,是明清时期的重要交通枢纽。石马岭古道是这条茶马古道最艰险的路段 ,以前的茶客、挑夫等常下榻柏柳街,便于第二天有足够的力气翻越石马岭。遥想当年夜幕降临,过往商旅陆续聚集“柏柳街”,挑夫铁箍拄杖撞击声、米粉店老板的叫卖声、阉猪师傅的口笛声、驮脚赶羊的吆喝声和操着南腔北调的旅客谈笑声混杂在一起,各种声音不绝于耳,这场景该是何等的热闹。柏柳街曾留传着一首民谣:“通街茶酒米粉味,彻夜羊蹄驮脚声”,这正是当年“柏柳街”的真实写照。
      石马岭古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但给当地经济建设带来了繁荣,而且也给沿途百姓带来灾难。上世纪三十年代,屏南、寿宁等山区土匪猖獗,匪徒曾流窜霞浦、福鼎沿海一带打家劫舍。据《福鼎县志》载:“民国十九年一月十一夜,屏南匪首何金标率徒数百人由霞浦柘洋星驰到白琳,所过管阳、浮柳(柏柳)、仁山、石床等乡悉遭劫掠,而白琳受害尤甚。阅半日飏去,综计遭匪地方房屋被毁者数十,人民被卤者百馀,备受戕虐,勒赎多金,久乃放回。其被害而死及被胁而从者约有十馀。财务损失尤更仆难数云。”这股土匪就是沿着这条茶马古道越过石马岭进入柏柳的。
 
     古道是景,景外有景。据《梅氏家谱》所载,古道周边有"廖山后耸″、"梅山倚背"、“深岩瀑响″、“桥路横溪″等二十二景点,散落在茶山林海之中,先人曾以“一景一诗″予以赞誉。石马岭古道随着生态健身游的兴起,越来越被无数徒步爱好者所钟爱,古道真正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