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雁荡山第一墨宝:钱仓宝胜寺王都中书法“考

2020-06-03 19:16:35来源:攀讲历史

打印 字号: T|T
      南雁荡山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清乾隆版《温州府志》绘制的《南雁荡山图》中,钱仓凤山东寺(即宝胜寺)双塔、元代史伯璿墓、摩崖石刻“一尘不到”等颇为醒目(如图)。
      其中“一尘不到”书写者为元代福建赤岸籍著名书法家、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王都中,徐引之称之为“南雁第一墨宝”①。徐引之(1848-1898年),平阳县金乡人,岁贡,应戴咸弼之邀参与《东瓯金石志》编辑。
      南雁荡山钱仓镇(今平阳县鳌江镇钱仓社区),北宋温州四大名镇之一,其地据水路要津,为闽浙通衢。境内有凤山,又名前仓山,属南雁荡山景区之一。
      据明代方鹏《游前仓山记》载:凤山“多巨石,或覆如屋,或仰如舟,或比如栉,或起或伏如怒猊卧虎。其色皆如墨泼,间有纹理,如玉如雪,莹洁可爱。”凤山的美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山上摩崖石刻众多,南宋状元王十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均在此留下诗篇。
     凤山古刹宝胜寺,俗称“东寺”,寺前有建于北宋的两座六面五级实心砖塔,环境清幽,自古往来闽浙或往游南雁者,多借宿于此,著名的有吴越王钱俶。王都中的题字“一尘不到”就在宝胜寺后石壁上。
      王都中书法在当时颇负盛名,史籍多有见载。明代《书史会要》评价说:“(王都中)以亷介自持,为政简而不凡,大字似其为人,小字亦善”,明代吴宽曾作《题王清献公遗墨》。
      王都中凤山题字,《平阳县志》中介绍较为简单:“在钱仓凤山宝庆寺后,‘一尘不到 天历己巳十一月 元帅王都中书’,按,摩岩正书,中四字大,径二尺余,左右两行小字,约径四寸。”
     《东瓯金石志》、《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更详细介绍了王都中的题词“一尘不到”,徐引之亲自考查,记载如下:
      “题字在平阳凤山宝胜寺后,磨崖大书,径二尺余,书法端庄雄壮,当为南雁第一墨宝”。“左右小字,钩画分明,字径四寸”。左为时间“天历己巳十一月”,即天历二年(1329年)。右为落款“元帅王都中书”,其中“惟都中二字,连书较小。”即王都中署名为行书连笔。
      天历二年(1329年) ,王都中时任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从二品),掌管庆元(今宁波)、婺州(今金华)、衢州、温州等七路军民政务。《东瓯金石志》亦作解释:“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元帅府,此当是为宣慰司时也,故称元帅。”
      王都中为元代名臣,福宁州(今霞浦)赤岸人,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大德元年(1297年),王都中曾任浙东道宣慰副使(正四品),年仅二十岁。《元史》称赞他是“南人”(原南宋的汉人)中唯一“以政事之名闻天下,而位登省宪者”。
      王都中母亲张普贵出家为尼三十九年,元皇帝赐锡号“宏宗圆明佛日大师”,平阳人章嚞曾作传记《本斋王公孝感白华图传》记张氏事迹。受母亲影响,王都中与佛门特别亲近。“一尘不到”就很有佛偈意味,出处为唐代唐彦谦《游清凉寺》“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另有宋代朱翌“一尘不到忘言处,云在青天水在池。”
      凤山除王都中题字外,历代摩崖石刻众多。可惜随城市发展,多处开辟采石场,古迹破坏严重,令人痛心之极,扼腕兴叹。尚存“摇动岩”,由三块形似陀螺、河马、豹子头的巨石构成,岩石上留有“石乐”、“动静随缘”等石刻,颇具意趣。
      ①本人收集资料全文中有“南雁第一墨宝”句,当时未记录出处。今查《东瓯金石志》未见此句。估计来自《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特此说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