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介绍霞浦牙城地理散文:清代秀才王廷珏《凤城记》

【作者简介】
作者王廷珏(1798-1859),字肇聘,一字双璧,父母早逝。伯母吴氏(1768-1847),青皓(今三沙镇陇头村)人,守寡无子,视王廷珏等如亲生,“持家课训子侄如严父师焉。”,有司赠匾曰:“节操松筠”。清道光七年(1827年)前后,王廷珏考中秀才。王廷珏喜好书法和诗词散文,“每作山水游辄有所得,兼善书,平生于董华亭笔意犹能得其真传,下笔有龙蛇飞走之势,人咸踵门求之。”王廷珏育八子一女,以王树人最为出色,为清代霞浦籍著名画家。
【《凤城记》全文分段赏析】
(一)
凤城属霞浦县治,旧称“衙底”,乃七都①之一大村落也。古为濒海荒区,自明洪武间,吾祖雄、增二公肇迁于此②,冒霜露,斩荆棘,垦殖开辟,传子及孙。累叶几费经营,于是海滨荒野遂有庐舍田园,而生齿日盛焉。
【注释】
①牙城(凤城)位于古代霞浦七都境,所产青蟹“为省垣所重”,载入县志,古称“七都蟳”。但“七都蟳”之名被宁德蕉城区七都镇抢注,今改成“牙城蟳”。
②据家谱记载,牙城王氏来自霞浦赤岸村,元代江浙行省参政王都中之后。元至正二十三年 (1363年),袁天禄攻击赤岸,赤岸遭焚掠,“各族恐波累,携家眷纷窜”,故有“赤岸桥头分九族,白羊啼处鹧鸪天”之说。牙城始祖王雄、王增兄弟“东奔,结庐于县东七十里麦盘。既而越四里许,拓海滨荒野之地,曰衙底,曰芦江。”
但据笔者最新考证,牙城王氏明初才从江苏平江蜀山(今无锡宜兴)回迁赤岸,转迁牙城,可能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袁天禄赤岸之害,应与牙城王氏无关。
到了明末清初,世道混乱,牙城在一次战乱中“通城屋宇被焚”,谱牒资料付之一炬。接着清朝廷实施“迁界”,居民背井离乡,口耳相传中,祖源误记作开闽王,来自金陵(今南京)。时隔一百多年,王廷珏主持牙城入清以来第一次修谱,就是这么写。到民国初年,明嘉靖家谱现世,方知牙城王氏是由赤岸肇迁牙城,这才正本清源。
(二)
洎(jì)嘉靖间倭寇内犯,扰及沿海,吾四世祖洗公,独诣福州请建土堡①,藉以防卫,乃更名“牙城”。至若凿井、筑塘、设闸、建祠庙诸伟绩,利赖于前人,固无庸赘述矣。其地则当霞鼎之交,坐艮向坤,背山而面海。左曰“上洋”,右曰“下洋”,胥平坦无垠。山之横而簇出有如齿牙者三,故以“牙”名②。而翩若翙(huì)凤状,因别以“凤”称,亦曰“凤城”。
①为防御倭患,以牙城王族倡首,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兴建城堡,至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竣工,历时三十八年。原规划四华里,从东门至西门佛塔岗。城墙动工后,因经费与民工安排问题,王刘两姓产生分歧,以致反目,牙城王氏便将城墙缩短至二华里半,把刘家拒之城外。
②按本文记载,“牙城”得名主因为城外周山“如齿牙者三”,即牙城集镇周边有尖峰山(凤山)至第一层山、尖峰山(凤山)至西岭狮头山、过山皇帝头至凤楼山等三座凹弧形犹如人的下牙圈一样的山岗。
得名牙城还综合了其他原因,城区旧名衙底,取谐音;“凤岗一脉突出如牙者,辟为祠址,今祖殿下巨石犹存。”祠堂大殿基“有石象牙”为吉祥之兆;另外“古时主帅之营称牙城”,期望城堡安固。为首者王洗、王泌等人将城堡取名为“牙城”。又因牙城北面山形“翩若翙(huì)凤状”(飞凤朝阳),因此别称“凤城”。
当时福州府管北路海防同知署州事谢日升赞誉城堡为“义重干城”,至今此碑尚竖立在东门城墙边。 (以上参考陈永迁先生《牙城古堡及牙城名称来历》)
(三)
城之东有最高之山,曰“第一层”①;陡入海如鹞状曰“鹞山” ②;如鲤状曰“鲤山”③。凹凸而成沙头澳,渔舟泊焉。七都港横流其前,港之南耸然而横过者,曰“过山” ④。其麓有如鳌柱飞跃而朝天者,鳌峰也⑤。巨石簇起曰“石鼓”,曰“石船”,曰“石镜” ⑥。港之中有岛屹立如卧虎者,虎屿也⑦;有一小岛形若惠文冠者,鲎屿也⑧,皆以形命名。潮落弥望海港一带,皆斥卤地,繁产介类,贫民藉以为生,多属吾祖施舍者。是处可望嵛山各岛,南出即大海也。
①“第一层”即一层山,位于牙城东面,山上有一层村、猫陇村等畲族村落。也是我们小时候春游常去之处。
②鹞山,今柯头山,沈海高速公路牙城互通口、码头位于此。
③鲤山,今草丕埕山。
④过山,牙城湾南岸(三沙镇北部),三沙镇青官司村至牙城镇凤阳村之间的整个山体及山麓,其中一处山头称南太姥。
⑤鳌峰,位于牙城湾南岸凤阳村以东,形如巨鳌。传说有一个风水先生在某个雪天遥望此地,有一处无积雪风水宝地,就用竹枝倒插作记号。等来年春天再寻觅此处,却发现满山都是倒着长的小竹子,已然找不到那个风水位置。
⑥石鼓、石船和石镜则是指在“过山”之麓凤阳村丘里自然村至首阳自然村之间的三块巨石,与虎屿岛隔着七都港。今虎屿岛上也有一块巨石名“石鼓”。
⑦虎屿,今为沈海高速公路霞浦(虎屿岛)服务区。昔日这里有一座九甲王氏墓,俗称“虎墓”。有一年清明祭祀,发生翻船事故,族人及船夫等十多人遇难。
⑧鲎屿,也称“层屿”,岛上原有不少礁石,九十年代假山流行,多来此处开采,后又辟采石场,破坏殆尽。附近虾塘众多,今已成为镇区一部分,即龙祥大道南段。
(四)
群山由太姥①蜿蜒而来,绕其四围,高低不一,形态亦奇,而磅礴盘郁,多有可观。其西则有狮峰鼎峙②,厥状惟肖,为形家所重。以群山之麓有东岭,有西岭,有马家洋③,有溪中夏④、下埕山⑤等,皆错落如星,难指数。南行五里许抵七都港,岸有乌岐村,设义渡,古营汛在焉。
① 太姥山主峰位于福鼎市东南,与牙城镇东街口村接壤。笔者曾两度从东街口村经方家山村步行至太姥山最高峰,沿途荒凉,有圆潭寺等古迹,可留宿天门寺。
② 狮峰,俗称“狮头山”,位于镇西,山下有中普陀寺。
③ 马家洋,今高速路蔡家山隧道口附近。
④ 溪中夏,今东沃水库东南。
⑤ 下埕山,即草丕埕山。
(五)
语云:“世界沧桑”,今之凤城如是,又乌知后之凤城不有大于今者乎。爰笔记之,俾(bì)后人所知,所以有凤城者!
峕道光癸卯二十三年孟冬上澣
十一世孙 廷珏敬撰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王景弘传》作者之一
清新福建,丝路扬帆!福建依山傍海,自古以来就是山海结合。 [详细内容]
- · 《王景弘传》作者之一莫笑(王笑芳)
- · 南雁荡山第一墨宝:钱仓宝胜寺王都中书法“
- · 《武夷大王峰》赏析兼考福宁州诗人冯回及其
- · 中国现在第一大姓——王氏字辈大全
- · 中国所有老中医的集体结晶,最好背下来!
- · 丹江文学《霭霭霞碧山——王子陵先生隐居处
- · 王国庆·《换鹅堂王氏考》跋
- · 王宏甲:阅读的世界比课堂大得多
- · 南安王国钧·姜公辅赋
- · 鬼谷子:人生不顺时,谨记三句话,路会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