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成·福鼎市点头孙调书堂

孙调对理学的探索和传播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南宋魏了翁撰的《鹤山大全》、明黄宗羲纂的《宋元学案》及其《遗补》、明朱衡撰的《道南源委》、明黄仲昭纂《八闽通志》、清李清馥撰的《闽中理学渊源考》及《福宁府志》、《闽东孙氏志》等历史志书分别为他立传,记载其事迹。福宁府感其成就,将孙调列入乡贤祭祀。清乾隆四年,福鼎建县,设乡贤祠,将杨楫、高松、孙调三位理学家列入乡贤祠,春秋两祭,福鼎百姓称为“三贤祠”,足见对孙调等理学家的敬重。本邑后学推崇其文学成就也多有称赞。著名诗家朱挺光诗赞:"长溪县宰有贤昆,设教家堂手泽存。一代鸿儒崇理学,文风曾此启泉源"。诗家高一迅撰诗盛赞:″一代鸿儒理学明,孙调设教起扬名,文风从此空前凑,遗迹留碑永不倾。现“孙调书堂”成为点头十二景之一,遗憾的是不久前书堂毁于一场大火,惟书堂门楼犹在。孙调死后与其父孙宥合葬于孙店村后山,墓为砖石结构,坐西朝北,风字形建制,顶部高3.7米,宽3.5米,墓埕面积34.65平方米,道旁有神道碑,碑文:宋长溪知县孙宥公暨男理学崇祀乡贤调公龙坡先生之神道",现被福鼎市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调书堂”曾经是鼎邑著名的文化中心,成为向闽浙地区展现朱程理学文化思想的圣地。孙调创立书堂,传播文化,当时倍受官方的重视和民间的推崇,朝廷赠其太子少傅,从一品官员。虽然少傅是个虚衔,实则是朝廷表彰他在研究传播朱程理学思想方面取得辉煌成就。自书堂创办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文人萃聚,文风迭起的局面,硕学鸿儒在此谈经论道,登坛授业,答疑解惑,闽浙士子,前来候教,一时名重海内。“孙调书堂”因在闽东文学史,教育史上的重大影响而载入史册。书堂虽然早己失去昔日的繁华,落寂一旁,但它是福鼎市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永远成为福鼎乃至闽东地区后世学子心中的一座丰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1个流动摊贩和10万个
新华社成都5月30日电(记者李倩薇 刘坤)这段时间,每天早上, [详细内容]
- · 1个流动摊贩和10万个就业岗位的背后
- · 29日新增确诊病例4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 · 黄宝成·福鼎市点头孙调书堂
- · 福鼎市楹联学会召开一届二次会员大会筹备会
- · 福建零新增
- · 宁德市王氏委员会贺湖南筹办第十五届世王大
- · 本网总编应邀参观耗资近千万的福鼎曹巷宗祠
- · 赣南王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
- · 赣南王氏参加江西王氏文史委员会首次办公会
- · 大宋电影三部曲之《三槐堂铭》筹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