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知返:从“赤岸桥碑记”说开去

既然说到 “赤岸桥碑记”,自然要提及赤岸桥。虽名曰“赤岸桥”,然而并不位于今天的赤岸村,而是在今桥头村。何故?自唐迄宋、元,濒临福宁湾的赤岸是一个繁华的集镇,人文荟萃,名人迭出。在林、王两大族中,林嵩、林湜、王伯大、王积翁、王都中等皆为其中出类拔萃者。而彼时的赤岸,辖地广阔,大致范围包括今松港街道的赤岸、桥头、古岭下、江边诸村和东关村的部分区域,以及水门乡的青岙村,有“赤岸十八境”之称谓。桥头村既列其中,故桥以“赤岸”命名就不足为奇了。
赤岸桥是一座石桥,横跨在流经桥头村东的罗汉溪上,东北—西南走向,西南连接桥头村,东北通向今赤岸村。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赤岸桥原有十七孔,长62米,高2.4米,宽2.66米,桥面用七块条石铺就。1992年被一次强台风引发的洪水冲毁,现有部分石构件散落在河床中,仅在靠近桥头村的一侧留存一段残桥。据史书记载,赤岸桥是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僧文果募缘建造。民国版《霞浦县志》•“水利志”记载:“赤岸桥,在二三都,俗名大桥。五石为梁,长十丈,阔一丈,旁有石栏。明成化十年,知州刘象命耆民(注:年高有德之民)吴汝哲等募缘重建。后被沙堆没。清同治年间,举人吴玉书等募缘,改旧址重建。长十六丈,阔一丈左右,旁有石栏。”如此说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段残桥,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并不是位于明成化年间重建的旧址上,更谈不上是宋代的了。

(赤岸桥残桥)
村头大榕树下保留有几处与这座古石桥相关的文物,主要有:“赤岸桥碑记”一通;石翁仲两对,不知其年代;石幢佛塔一座,宋代的遗物。因此桥虽残破,却叙说着一段家乡的历史,也隐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
先说“赤岸桥碑记”吧。
这通石碑用花岗岩镌刻而成,高1.9米,宽0.74米。碑文左上方为 “赤岸桥碑记”;中间的文字分三行,分别是“由缘直隶福宁州奉训大夫知州安福刘”“承务郎同知阳城张翀”“从仕郎判官石首黄晟”;右边落款的时间是:“成化拾年岁次甲午拾月乙未日重造。”碑文的刻字在我所见到的古代碑刻中,并不出众,倒是石碑边沿雕饰的缠枝纹十分精美。

(“赤岸桥碑记”碑刻)
但这碑上的文字却很值得解读。
碑文中三位官员姓名之上的文字是他们各自的官称和籍贯,这中间涉及到古代的职官制度。古时,每一位官员的官称有散官及职事官之别,均有散官之品级及职事官之官位。散官又称阶官,是表示官员等级的阶位和名号,作为领取俸禄和享受某种礼遇的依据。如碑文中的奉训大夫、承务郎、从仕郎。散官按官员的资历升级,分文散官与武散官两大类。明制,文散官共分四十三级,从正一品到从五品一般称作“某某大夫”,从正六品到从九品一般称作“某某郎”。 碑文中的奉训大夫为从五品初授之阶,承务郎为从六品初授之阶,从仕郎为从七品初授之阶。职事官是官员所担任的具体职务的名号,如碑文中的知州、同知、判官等,由中央任命。职事官亦有相对应的品级,共分九品十八级。如民间将县令称作“七品芝麻官”,亦即县令属正七品的官员。在每一位官员的身上,散官与职事官的品级不一定相符,有低级阶官而任较高职务的,也有高级阶官而任较低职务的。但到了明代,散官与职事官的品级已逐渐接近。
所谓的籍贯就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人们聚族而居,安土重迁,乡土观念极强,故非常重视籍贯。出外为官也好,背井离乡也罢,籍贯是万万不可遗忘的,否则就是数典忘祖。我们现在填写名目繁多的表格,还有“籍贯”一栏。碑文表明,知州刘象是江西安福人,同知张翀是山西阳城人,判官黄晟是湖北石首人,真正的是来自五湖四海。

(赤岸桥新旧址)
碑文中的“直隶福宁州”则涉及到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霞浦地方自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温麻县,唐宋时期称长溪县,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升长溪县为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年)仍复为州,属于直隶州。明代的州有两种:一种是直隶州,与府同级;一种是散州,与县同级。州的长官称知州,直隶州与散州的长官品秩相同,一般为从五品。明制,府、州的佐官有二:府为同知、通判,州为同知(州同)、判官(州判)。由此可知,刘象、张翀和黄晟是福宁由县复为州后到任的首批父母官。其中,刘象是主官,张翀和黄晟是佐官。而且他们任职福宁期间,政声斐然。据《霞浦县志•循吏》记载:“刘象,字有仪,安福人,成化九年县复为州,知州事。勤政惠民,建廨舍,百废俱举。十一年改建州堂,十六年大旱祷雨。以疾卒。先是龙首山童而碕,形家病之,象植松四万余株郁然成林,民比之‘甘棠’云。”由此看来,我们今天的县城之所以称作“松城”,刘知州功不可没。又载:“黄晟,字以明,石首人,成化九年州判官。敏干刚果。建广宁、大金仓,城隍庙,儒学堂廨,咸有力焉。”真正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了。
碑文中的“成化”、“甲午”则与古代的纪年有关。 “成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成化拾年”是年号纪年,“岁次甲午”则属于干支纪年,亦即成化拾年是甲午年,也就是公元1474年。如此算来,从刘象命耆民吴汝哲等募缘重建赤岸桥至今,时光已过去五百四十余年了。
[三]
赤岸桥遗留下来的两对石翁仲现在分立于新桥西桥头的两侧,南、北各有两尊,呈前、后排列,雕刻年代和原来安放的位置已无从可考。两对石翁仲都是武士造型,以剑拄地,似乎担负着守桥的职责,保护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们的安全。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之后,除北侧的一尊面目尚清晰外,其余的都已经面容模糊,真是应了时下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时间是把杀猪刀”啊。


(立于赤岸桥头的两对石翁仲)
随着时光的推移,石翁仲在村人的心目中已变身为神,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了,从安放在他们面前的香炉便是见证。
[四]
经幢通常是用石头雕刻成塔的形状,故又称石幢。经幢一般由顶、幢身和底座三个部分组成,幢身镌刻经文或佛像及其名号。赤岸桥头保留下来的石幢佛塔呈六角形共六面,幢身每一面的上方镌刻有一尊佛或菩萨的雕像,雕像下镌刻名号,雕像工艺精湛,刻字古朴。以释迦摩尼佛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分别是:南無本師釋迦摩尼;當來下生弥勒佛;南無大勢至菩薩;大聖泗洲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多寶佛。


(石幢佛塔的幢身上镌刻的佛菩萨的雕像及名号)
释迦摩尼佛(即如来佛)、弥勒佛和观世音菩萨这三尊佛、菩萨家喻户晓,在此就不再赘述。大势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称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即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者)合称为“西方三圣”。 多宝佛又译作大宝佛、宝胜佛、多宝如来。据《法华经》记载,多宝佛为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
大圣泗洲菩萨的谥号有泗洲菩萨、泗洲大士、泗洲大圣、泗洲佛祖等, 法号僧伽。僧伽 (628—710年),西域碎叶城人。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进入大唐凉州传授佛法;龙朔元年(661年)到泗洲临淮县(今江苏境内) 建伽蓝(注:音茄蓝,梵语,寺庙之意)传经弘法,为民治病,祈雨治水。景龙二年(708年),唐中宗迎请他到京城长安荐福寺(今西安市小雁塔)当住持,并封其为国师,两年后圆寂。

(水门乡浦后村口的南宋泗洲文佛石像,已被盗)
在霞浦民间,对大圣泗洲菩萨的信仰比较普遍,民间一般尊称其为泗洲文佛。我走过的霞浦许多地方,都供奉有泗洲文佛。其中水门乡浦后村口祀有一尊泗洲文佛石像,非常精致,石像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分别镌刻有“景定辛酉”、“腊月敬造”的字样。“景定”是南宋理宗赵昀的年号之一,“景定辛酉”即公元1261年,距今已七百五十多年了。由此可见,霞浦民间对泗洲文佛的信仰不仅普遍,而且年代也算久远。只不过在前几年某日,这尊石像被盗,甚为可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散落在民间的文物的现状吧。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广东省王羲之研究会贺
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王船山专业委员会: 欣悉贵会于5月16日成 [详细内容]
- · 广东省王羲之研究会贺世王大会湖南筹备会召
- · 安徽王祥研究会贺湖南承办世王大会筹备会圆
- · 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给湖南筹办世王大会贺词
- · 湖北王氏贺第十五届世王大会今年11月在岳阳
- · 固始王氏研究会贺湖南承办第十五届世王大会
- · 87岁王心刚私生活曝光!万万想不到,他现在
- · 河南南阳王氏贺湖南承办世王大会筹备会议召
- · 小满 | 长夏已至,小满未满
- · 每日寓言故事:纪昌学射箭
- · 河南光山王氏研究会贺湖南第十五届世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