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家训家规 | 陆游:为人当计天下,为官当知清正

2019-12-07 14:08:56来源:世界家风

打印 字号: T|T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陆游家训》
 
  
 
陆游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他与唐婉缠绵悱恻、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更是千古流传。同时他还是一位很重视子女教育的人,在教育子女方面提出了很多至今仍然十分具有参考意义的观点和方法。据记载,这位曾经铁马冰河共入梦,偏偏却又“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剑南诗客从四十多岁开始写家训,直到八十余岁仍在不断增补,总计写下了26则家训。此外他还写了一百多首教育儿子的诗,以这种形式来传递观点、塑造家风。通过对其家训的总结,可以看出他对子女寄予了诸多期望:
 
  培养善德。陆游希望儿子能够督促自我、砥砺品行,成长为德行高尚、为乡人一致称道认可之人。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即便是远离庙堂之上、身处江湖之远,仅仅以一介躬耕平民的身份生活下去,也可以获得别人的称赞与认可,相比于高居朝堂之上、为世人所称羡的达官显贵也毫不逊色,与他们并肩而立也可坦然自适,所谓“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
 
  过而能改。陆游告诫儿子必须做到见贤思齐,过而能改。所谓“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让一个人说出自己的优点很容易,但想让他不犯错误却是很难,至于坦承过错诚心悔改,就更是难上加难。但人之可贵就在于能够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逃避错误、否认错误、掩盖错误,并不能真正地消除错误,悬石于心,只会令自己更受折磨。错误无法改写重来,只有坦然面对,才能一任风吹雨打,再踏阳光坦途。
 
  不起贪欲。“若夫天性澹然,或学问已到者,固无待此也。”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越高,对于物质的需求和关注就会越少。这与儒门圣人孔丘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是同一个道理。人生在世的价值不在于自己能够拥有多少,更多的是在于自己能够带给别人多少。高尚的人更多地从他人、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天性不慕名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所接受的后天教育学习已经完备,使他们塑造了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拥有更加宏观的眼界和思维。正因为站得高、看得远,所以更加能够懂得物质利益的渺小,所以能够消除贪欲,无欲而刚。
 
  严于律己。“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年轻时聪明伶俐、有才华的人往往反而容易沾染恶习,误入歧途,这是因为他们自恃天资,轻忽大意的缘故。古人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之言,一时不慎往往成千古憾恨。因此陆游告诫儿子对于子女要勤于教诲,在子女选择朋友相处的问题上更是要严肃对待,严厉杜绝子女与轻浮浪荡纨绔之辈相交,以免久入鲍鱼之肆,臭而不自知,白白耗费了青春时光,徒然消磨了伟大志向,甚至沦为落魄放荡、泼皮无赖之徒。
 
  宽以待人。在家训中陆游自述:“吾平生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人生在世难免与他人产生利益纠葛,互相冲突几乎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形下,陆游能够坦然说出平生不曾害人已经足见其心胸与品行。不仅如此,对于别人出于各种缘由的妨害之举,陆游更是宽宏大量地表示“不必以为怨”。此外陆游还告诫子女只要减少自身犯错、杜绝自矜自夸、避免攀附权贵,就可以减少别人的嫉恨。从中也可以看出陆游的人情练达,洞悉人性。
 
  为官清正。在次子陆子龙赴任吉州司理参军之时,陆游特意写诗教导儿子要恪尽职守,尽心奉公为民;此外,更要注重名节,清正廉明,生活朴素。为官一任便要有鞠躬尽瘁,造福一方之觉悟,不可沉溺于权位名利,只知利用权势骄奢淫逸,鱼肉百姓。陆游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对于奸臣贪官误国深有感触,因此对儿子赴任为官提出了郑重其事的告诫,要求儿子从各方面都要端正身心。
 
  心忧天下。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金庸在小说里也提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少年时代也常被称为是“身无分文,心怀天下”。大丈夫立身于世间,总要有更高的理想与追求,如果仅仅围绕着个人利益打转,即使穷极一生汲汲营营地去追求,到头来也很难说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但如果能够从天下国家的角度出发,心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念,即使是一介布衣也可以站到更宏观的高度去看待一切,其所作所为将被赋予完全不同的重大意义。
 
  学习有方。学习也要讲求方法,不能迷信书本、按图索骥,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通过这一句诗一针见血地指出何谓正确的学习。在研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明辨对错是非,在学习中检验知识的正确与否,并以此为指引,找寻到值得自己终生奉行的道。
 
【陆游家训故事·为官之道】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馋毁?
 
  根据《陆游年谱》的记载,陆游一生一共育有七子,分别是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陆子聿。陆家世代为官,家族兴盛一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宋真宗五年的殿试榜眼,官至吏部郎中,死后更被追赠太傅。其祖父陆佃亦是宋神宗三年的进士,官至尚书右丞。其父陆宰历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京西路转运副使、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等职,死后也被追赠少师。按说如此显赫的家世,陆游应该对于做官甚为期许才是,但他在晚年所著的家训中却明确地告诫子孙后人要远离官场,所谓“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究其根底,不外乎陆游一生宦海沉浮,对官场之身不由己与险恶感触颇深。因此,当他的次子陆子龙赴任吉州司理参军之时,他特意写了一首《送子龙赴吉州椽》作为送别诗,并在开篇就明确表示“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做官是不得已而为之举。在诗中,陆游对儿子更是多方强调,要为官清廉、恪尽职守、善睦乡邻、奉行仁义、时常回信。其中的“一钱亦分明,谁能肆馋毁?”一句所蕴含的意味,对于如今大力反腐形势下的政府官员仍然如同警钟长鸣。
 
*文章来源:摘编自《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赵文彤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4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