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从思想史角度看汉魏六朝家训(三)

2019-11-27 21:07:28来源:

打印 字号: T|T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家训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在立身、处世和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训诫劝勉之词,也是思想与观念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与唐宋以后体例规整、内容完备的众多家训类著述不同,汉魏六朝时期的家训文体尚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多数家训以家书形式书写,篇幅简短,保存零散,长期以来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这些早期家训未经过度润色与修饰,内容平实,言辞恳切,较为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理念,应当系统而完整地纳入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视野。

史料与方法

除政治思想外,家训还包括家族伦理、教育理念等多方面内容。尽管汉魏六朝家训较为零散,内容不系统,但从思想史视角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仍有很大开拓空间。
 
首先,通过辑录、辑佚等传统文献学方法,系统梳理家训文本的脉络与源流。在既往研究中,除《颜氏家训》外,汉魏六朝的大量家训史料尚未得到系统整理,既有调查与统计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未能着意区分作为家书的文本类家训和一般口授类遗嘱,或把帝王的公开遗诏作为家训一并收录,这些做法都值得商榷。此外,在家训文本的辑佚方面,仍有很大操作空间。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曾花费很大精力考证“家训”得名的由来,却没有注意到《隋书·经籍志》即录有署名“伪燕卫尉明岌撰”的《明氏家训》一卷。我们可以以此为线索,进而辑出《北堂书钞》引《三十国春秋》中《明氏家训》的部分佚文。再以颜延之的家训《庭诰》为例,大部分学者引用的文本均为《宋书·颜延之传》中的节录本,其实,清代学者严可均、马国翰等早已从《初学记》《太平御览》《弘明集》等书中辑出多节佚文,其内容远较《宋书》引文丰富。
 
其次,运用现代文本分析手段,准确分析和把握汉魏六朝士大夫的政治理想与社会心理。守屋美都雄在汉魏六朝家训的研究中,已经有意识地进行文本比较和分析,例如,他已经注意到,在六朝家训中几乎没有希望维持门阀声名或保持血统尊严之类内容,“酒诲”屡见于魏晋之际的家训中,南北朝时代却销声匿迹。运用现代文本分析方法,将定性的、半结构性的文本编码用定量方法来分析,可大大提高分析的可靠性。汉魏六朝家训的大部分文本具有一定同质性,具备文本分析和比较的可能。如果我们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尝试性的定量分析,可起到剔除程式性语言、挖掘家训作者真实理念的效果。
 
最后,结合家训作者的身世背景,深刻挖掘家训文本背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脉络。以南北朝家训内容的比较为例,南朝家训多用骈文,纵情山水的内容很多,隐逸倾向明显,例如徐勉在《诫子书》中曾以诗化语言描述自己惬意的生活:“临池观鱼,披林听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求数刻之暂乐,庶居常以待终,不宜复劳家间细务。”而北朝家训中则全无这种恬淡与从容,大多充满对家族命运的担忧与紧张,其中以北魏杨椿的《诫子书》最为典型:“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杨)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瞋嫌。”颜之推由南入北,经历坎坷,对南北王朝统治方式有深切的体会,认为“北方政教严切,全无退隐者故也”。南北朝士大夫的生活志趣反差的背后,是各王朝统治方式与官僚体制的巨大差异。
 
总之,汉魏六朝家训为我们剖析古代士大夫思想意识与行为准则提供了众多鲜活的历史标本。重视对这些家训的研究,既是对思想史史料素材的深入发掘,也有助于拓展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视野。(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爽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院)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