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峄县王楼王氏家祠文明祠堂奖
山东老峄县周营王楼王氏家族
概 要
一、迁徙繁衍
据族谱载,我们王氏家族,堂号为“三槐堂”。始迁祖(一世祖)名建业,字立诚,于明朝洪武初年,应当朝之政,从山西迁徙至山东峄县王楼村。(现为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王楼村)。明朝时期,峄县为兗州府辖地。一世祖公,山西迁来时,为兄弟三人,其兄长和三弟均留在山西,其兄长之子殷祖随叔父迁峄。分居于周营镇杨庄村。据先人说在山西时所居村叫王楼,所以来到峄地建村定名王楼。初时,以垦荒农耕为业,逐渐置办田产家业,家道兴盛,生计渐丰厚。至清朝中后叶,在峄地王氏家族已颇富盛名。成为本地的名门望族之一。至今提及王楼王氏家族路人皆知,交口称赞。
自明初至今迁徙已640年之余,族人繁衍速度较快,家业渐丰。640多年世代已繁衍至26代人,侄辈殷祖公后人相同,两支系族人已繁衍10万余众。据采访调研,族人现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分布最集中的为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其他省市,分布不均。均有我族人定居生存。
据谱载,一世祖至五世祖,长支均不旺,无传。五世祖隐德祖,子四,即符、笃、节、范祖公。长支至七世天成祖则止。唯节祖、范祖繁衍传世。
节祖子六,即天祥、天锐、天福、天友、天基、天胜。天胜祖止。
范祖子二,即天保、天佑祖徙居安徽淮北一带。天福祖徙居河南省、夏邑虞城一带。
峄县地仅存天祥、天锐、天友、天基祖及后裔各支房系繁衍生息。现谱牒所载族人均以上四支人脉。
二、祖林、家谱、家祠
1、祖林。王氏家族老祖林,由明朝时期置下。从老祖林的碑铭考证,现存碑碣中最晚的碑碣的铭文记载的是明万历、天启、崇祯年间的内容,后来的各支则另择林地。明时祖林面积约40亩。后因各种原因,现有的面积约30亩左右。林地在明时期碑碣林立,松柏掩映,郁郁葱葱,谓为壮观。在峄县境内较为驰名。2019年清明,又斥20万元重立各世祖碑。周边各大姓氏者都为之喝彩称颂。

2、族谱。我们王氏族谱共修了四次。首谱创修于清朝道光年间(1840年前后)。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交通不便等因素,仅收拢了就近的族人入谱,远处、流寓于外、失散的族人,均未载入谱中。二谱修于民国六年(1917年左右),二谱所载族人相对较为全面,细致,清晰。亦是当年兵荒马乱,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仅将游离于外的族人提出了方向,未得采访,谱载受到限制。三谱原计划修于1962年,因当时政治条件不具备,未修成。至1984年始议,经过采访、编修,于1989年颁布,此谱按二谱内容抄搬,没有增添新的族人,且有将一部分族人拒之于外之现象,给族人留下一份遗憾。四谱自2010年起,由峄城族人倡导,成立了理事会,开始谋略操作,落实采访班子,按支系选派采访人员,历时7年的工作,2017年清明颁发四谱。期间,二赴山西洪洞、灵石、霍州、晋城、临汾等地寻根;三赴河南省夏邑、虞城;五赴安徽省的淮北、宿州、毫州、阜阳、界首、肖县等地。山东范围由实行拉网式寻访族人,旨在最大限度地把失散、失传、疏漏、流寓于外及被排斥的族人收拢于族人中。是历次修谱最为完善的一次行动。此事得到广大族人支持、拥护和赞助。四谱共印制1000部,并分赠给未能入谱的河南、安徽、江苏等外地族人。为下次修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资料。

2017年新修第四谱全图
3、家祠
道光年间修建的家祠图
王氏家祠,初议道光年间,因各种原因未遂。清光绪年间由族人中贤达聚族人之意,于光绪25年动工兴建,距今已有120年历史。其状为三间主殿、东西配房各三间,砖木结构,翘檐走廊,红株抱柱,大气壮观。2013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理事会应族众之呼吁,由各方族人踊跃捐资300余万元,是年10月动工兴建,扩建新大殿5间,回廊护应,九级台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谓为壮观。内置神龛、新塑祖像。2015年又斥资25万元翻修老殿与配房。新建门庭,前置九龙图屏风及旗杆三柱,旌旗飘飘,好不气派。吸引周边各姓人士前来参观和仿建。成为鲁南一带一流的家祠。


家祠全景鸟瞰图

2010年成立的王氏家族理事会全体成员
三、人文历史
族随历史,社会变迁与进步与其他家族有关同样的发展轨迹。早期以农耕为主,逐步注重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人才辈出。从明至清,以至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至今,在各行各业涌现大批人才。从政、执教、施医、经商,科技等行业都有我们王氏族人。据一、二谱牒所载,族人中太学士、大学士、监生、贡生、文武举人、进士、秀才、庠生、枚不胜举。以下仅举几例说明我们王氏族人的情况。
例1、一阵公清乾隆名秀才,字蛟门。自幼好学,以儒道、孝道。为德、诚信、兴政除弊,勤俭济贫、仗义疏财,被前清时各家族广为称誉。
例2、太学士珍公,字公聘、身为太学士,为人醇厚笃实,官居从七品,广于交际,乐施好善,多被后人勒文颂之。
例3、太学士耀轩公,清咸丰年间人,居官不傲,与庶民同生,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
例4、道化公,字润之,清末人,贡生学历,峄县著名诉讼大师,依法主持公道,替民申冤纠错,就连县太爷敬之三分,在当地闻名遐迩。
例5、监生凛公,字省修,清朝同治年间人,杏坛世医,施医助人,求死扶伤,医到病除,医技驰名鲁南苏北一带。
例6、十五世含昌公,清代太学士,张范镇西夹埠村,清嘉庆年间人,官居四品巡案,任职于济南府,曾在京都国子监教书育人。深受皇帝恩宠,被提拔重用,亦为我族中名人。
例7、十八世孙,王统瑞,峄县匡谈人,1944年参加革命,历任部队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政治委员。为革命出生入死,转业后任正厅级干部,89年离休,2017看病逝,享年89岁。现代和当代的族人中省、市(厅)县(处)级干部千余人。其他从事与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不计其数,不在一一列举。总之,我族人中人才济济,在不同岗位和行业中为国家做不同的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工作。
四、寻亲聚宗
据一、二谱载,从明清以来,王楼王氏族人,因生计或其他原因流寓于外,失散各地,不知祖根的人次有记载的126处。那些下落不明,或者迁徙变动,无法查找的更多。四修谱时,根据线索,到各地寻访和宗亲帮助采访到了一部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散流落在外,有的是不知根在什么地方,老家人又不知他们流落在什么地方?借此恳请“世界王氏”编辑部将此信息发布出去,以便联络我们的族人。也希望我们族人根据我们的信息,寻根问祖,回到我们这个大家族中来,以了却我们心愿。各方宗亲们我们时刻期盼着你们的到来!
附:堂号:“三槐堂”王氏;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王楼村(原峄县王楼)
特申报:文明祠堂奖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王楼王氏家族理事会
2019年8月6日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山东拟推荐表彰·峄阳
峄阳望族小山子王宗祠 峄阳王氏始祖元初迁峄居高山社下所村,至明初 [详细内容]
- · 山东拟推荐表彰·峄阳王氏宗祠文明祠堂奖
- · 山东老峄县王楼王氏家祠文明祠堂奖
- · 山东拟推荐表彰·王鼎铭研究会为廉政教育基
- · 山东拟推荐表彰·王毓玖文化传承奖
- · 第十四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进入倒计时·8天
- · 山东拟推荐表彰·王照伦文化传承奖
- · 山东拟推荐表彰·王京吉弘扬祖德特别奖
- · 浙江拟推荐表彰·温州王聪乾爱心奉献奖
- · 王大良·当前的形势和王家的任务
- · 河南王氏拟推荐表彰·王海军和美家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