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山东拟推荐表彰·王鼎铭研究会为廉政教育基地

2019-11-14 08:57:03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一代廉吏王鼎铭文化研究及其成果
        山东枣庄郭里集王氏,祖籍山西,迁徙瑯琊郡,于元末明初徙居费县,为费县宅后王氏。明万历年间,二世祖舜教公任峄县教谕,遂宦居邑北郭里集,故世称“峄县郭里集王氏”。数百年来,王氏家族瓜瓞延绵,人丁兴旺,俊彦辈出。尤其鼎铭祖,在任湖南新田知县期间,清正廉明,卖地赈灾,保境护民,以身殉国,道光帝曾颁旨四道旌表,今获入编国家《清史》,为峄枣地区四百多年来唯一享此殊荣者,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王鼎铭,字新之,号彝轩,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十五岁入郡庠,且学医道。嘉庆十五年,鼎铭由廪贡援例得授内阁中书。十九年,例捐主事,后因母年迈,辞官归里。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鼎铭五十九岁,受荐而承上命,任湖南新田县令。他携两名随从至湖南桂阳,不坐轿,不穿官服,步行到新田上任。王鼎铭入署,于大堂旁设帷幄自处,门吏非召不得入,百姓有诉讼可直呼而进。案必亲躬,以杜差役枉私。办公倦怠,则伏案小憩,虽盛夏严冬亦不辍。外出办事,带一仆一役,自备饭食,不以扰民,勤于治事,严于自律。道光十年夏,新田旱饥,鼎铭操劳于村墟,奔波于田间,或率民掘井自救,或呈请调粮抚恤,甚或为安民情而自械祈雨有应。两次变卖自家田产以赈济新田灾民、解决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等问题,并创办童子军和众善堂。他秉承“天理、国法、人情”六字执政理念,为官三载,政绩卓著,使新田“阳回大地,万户皆春,修农政则家余菽粟,课女红则遍地桑麻”,百姓感佩,万民称颂。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鼎铭应召赴省府,获命升任山西潞安知州。适江华县瑶民赵金龙起兵反清,将至新田。他慨然自当,欲待事件平息再行履新。遂返任所,冒雪踏遍瑶棚劝喻,并置酒劝谕瑶长,以安其心,又领乡勇防守。时瑶军势盛,他遣散幕客,大书“尔果与我新田为仇,当杀我,勿伤我百姓”。鼎铭策马为前驱,聚各路乡勇拒敌,战死百余人,鼎铭中炮落马,壮烈殉国。
        为弘扬鼎铭祖的功德业绩,继承和发扬其爱民廉政的光荣传统,通过我们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取得以下成就:
 
         一、出版新田知县王鼎铭专辑《跨越时空的纪念》
        早在2006年12月,枣庄市市中区政协就编辑出版了枣庄市中文史资料第九辑(新田知县王鼎铭专辑)——《跨越时空的纪念》。山东华欣针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鼎铭七世嫡孙王淑华,当时是市中区政协常委。通过他对王鼎铭爱民廉政事迹的宣传和建议,区政协编辑出版了该书。《跨越时空的纪念》由市中区原政协主席张秀岭任主编。该书共分四个栏目:史料汇编、纪念文萃、诗词撷英、附录。共收入有关王鼎铭资料、纪念文章33篇,诗、词、歌、联17首(副),全书共18万余字。该书的出版,使王鼎铭爱民廉政事迹在枣庄、新田广为流传,收效明显,影响很大。
  
       二、建立枣庄名人文化论坛•一代廉吏王鼎铭文化研究会
        2009年,由枣庄市市中区文明办、市中区政协文史委、山东华欣针织品有限公司、枣庄市源泉文化创意工作室发起,成立了由枣庄、新田两地有关党政领导和两地知名文化学者一百余人参加的“枣庄名人文化论坛•一代廉吏王鼎铭文化研究会”。由枣庄市政协原文史委主任孙本良任会长。通过建立组织,制定章程,多次召开有关王鼎铭文化研讨会,广泛开展了对王鼎铭事迹、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王鼎铭执政理念、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等思想理论的研讨。十几年来,经过研究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
 
        三、创办期刊杂志《铭鉴》
        一代廉吏王鼎铭文化研究会,于2009年11月创办了期刊《铭鉴》杂志。由王鼎铭文化研究会会长、枣庄市政协原文史委主任孙本良任主编,王鼎铭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市中区政协原副主席邵泽选任副主编。办刊宗旨:“以王鼎铭精神为史鉴,研究王鼎铭施政文化,宣传王鼎铭式的人物。研究名人,启迪众人,宣传新人。”设有栏目:卷首要闻、铭古鉴今、撷文采史、当代新声、活动视窗、清风雅韵、文化荟萃、风范在线等若干个。目前《铭鉴》杂志已刊出9期,共发表有关文章100多篇,诗歌数百首。杂志发放至枣庄市及新田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本会会员、新田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央和各省市驻枣庄、新田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全国有关研究机构及相关知名人士,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修复建设了王鼎铭纪念园
         王鼎铭纪念园的前身即王鼎铭墓园,坐落于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政府驻地东南两公里处的赵庄村北,占地面积约六千余平方米。纪念园坐北朝南,园内葬有一代廉吏王鼎铭及其父母、妻子坟茔三座。纪念园正前方有青石拱桥三架,桥北树华表一对。园内立有圣旨碑、六字碑、忠烈亭,有墓碑、记事碑等数通。拱桥南立有王鼎铭生平事迹画碑二十余通,被市、区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园历经沧桑,年久失修,曾一度毁圮殆尽。自2003年起,由王鼎铭七世嫡孙王淑华斥资400余万元,偕同族人对该园修复扩建,并得市区镇村等各级领导鼎力支持协助,遂具今日规模。2006年11月,政协枣庄市市中区委员会为重修王鼎铭墓立碑铭记。使其成为市、区廉政育人基地,更是当地罕见的人文景观。
  
        五、王鼎铭入编国家《清史•循吏篇》
        通过枣庄名人文化论坛•一代廉吏王鼎铭文化研究会的深入挖掘研究,获得了王鼎铭在湖南新田县爱民廉政的大量珍贵资料,并取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认可。2004年国家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清史》的编纂工作全面启动。据《清史稿》记载,“王鼎铭,字新之,号彝轩,乾隆三十七年生。父鸿基,国子监生,家颇饶。”201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决定将原载于《清史稿》的王鼎铭正式编入《清史•循吏篇》,填补了400多年来峄枣地区无人入籍中国正史的空白,成为峄枣地区自贾三近之后的又一个入编国史的古圣先贤。
       六、王鼎铭入列台儿庄古城“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展馆”
       2012年10月17日,枣庄市纪委、枣庄市监察局在台儿庄古城举行了“山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暨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展馆”揭牌仪式,清代新田知县王鼎铭入选枣庄古代12位清官廉吏之列。展馆采用实物、高仿品、图片和三维数字影像等展陈手段,以人物事迹特征划分三大主题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以民为本、厚德奉公,第二单元主题是:清廉勤政、齐家治国,第三单元主题是:殚精竭虑、为国为民。以时间先后作为单元内的顺序。展馆陈列了王鼎铭廉政爱民的大量事迹史实,再现了王鼎铭等12位枣庄籍和在枣庄为官的古代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形象化地展示了枣庄古代的廉政文化,增强了广大观众对枣庄古代清官廉吏事迹的了解。
    
        七、创作柳琴戏《六字碑》并展演获奖
       大型反腐倡廉柳琴戏《六字碑》由枣庄市艺术剧院(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青年剧作家、王鼎铭研究会成员崔明伟先生创作编剧,由枣庄市艺术剧院创排。以一代廉吏王鼎铭为原型,讲述了清道光年间,湖南新田县知县王鼎铭恪守“天理、国法、人情”六字准则,打黑除霸,亲民爱民,励精图治,克己奉公的故事。剧目以其鲜明的舞台艺术效果、健康向上的主题和美好的人物形象,令观众为之动容,  深受好评。“忠魂已共长风远,治世还读六字碑。”180多年过去了,清官王鼎铭的故事一直在湘鲁等地传颂,那座“六字碑”不但予后人以长久启示,也成为人世间一座永久的丰碑。2012年国庆期间,柳琴戏《六字碑》在济南参加了“喜迎十八大,相约十艺节”2012年山东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活动,深深吸引了省城众多观众。该剧目荣获山东省第十一届文艺精品工程,入选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2014年度重点剧目;获评“全国戏剧文化银奖”
 
        枣庄名人论坛一代廉吏王鼎铭文化研究会
         2019年11月8日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