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文化与乡贤文化之传承》
(王忠义在海南兴学育才大会上讲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奖者、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会长王忠义发言
尊敬的王春咏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同学们、代表们:
今天,海南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大会,我跟大家一样怀着无比感动之情,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这一盛典,这隆重场面看出各地宗亲来庆贺目的,1、观摩琼海育才促进会十年的艰辛历程、团结宗亲,用汗水与智慧取得成就的经验;2、学习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用实际行动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爱,聚乡贤人才和复兴乡贤文化起了积极作用,成为宗亲团体的标杆与楷模;3、学习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为弘扬崇文兴学、育才尚德的奉献精神,为国家的强盛、为民族的复兴所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新加坡世界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向庆典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十年来坚持崇文育才事业的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领导班子及全体宗亲表示由衷的敬意!

福州市参会的领导:左起王孔平、王忠义、王爱平、王和炎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民族复兴之本,教育兴,则国兴,教育衰,而国亡,纵观当下中国,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腐败、教育、房价、就业,归根到底还是教育问题,如果品德教育不缺失,就不会有这么多腐败,如果注重能力培养,就业就不会这么难。


大会场景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品行,品行是人生之基础。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栋大厦,那么品行就是地基,只有地基坚固,大厦才能经风历雨牢不可摧。国家培养领导干部,经常提到一句话"德才兼备"。其实,就品行而言,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否则这样的人不管他有多高的学识多大的本事,都不会有大成的。其次是能力,能力乃生存之本,教育就是让孩子拥有生存的能力。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综合能力强、心里充满阳光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一定好,但走出学校后,无论他身在何处,都会因为生存能力强,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价值。最后才是学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成为一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能够自食其力的人。教育贵在育才,在此,我举例几位大家比较熟悉的名人,由于他们的学业受生活条件限制,但他们靠自身的努力,最后成为国家大儒,国学大家。[陈寅恪]复旦公学毕业,高中学历,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被誉为"教授的教授";[钱穆]中学没毕业,成为中国当代大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执教;[沈从文]小学毕业,近代文学巨匠,曾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华罗庚]初中毕业,著名数字家,曾任清华数学系教授;[金克木]小学文凭,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勤奋自学,终成一代大师;[齐白石]没上过一天学,自学成才,书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巴金]中学毕业,文坛巨匠;[启功]中学生,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所以,只要学到知识,学位并不重要。就人的一生来看,品行和能力远比分数重要,可现在教育却与其背道而驰,舍弃重而取其轻的做法,实令人费解。1989年3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穆塞韦尼时说:"我们在过去10年中,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遗憾的是此后的历任领导都没有意识到教育失误带来的危害。
从历史上看,文化因教育而兴盛,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典型,在传承文脉的同时,造就许多命世之英,发挥经邦济世作用,文化也因教育传播与人才造就而形成绵延不绝的传承体系,直到今天,人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需要继承文脉,延续传统,提升品质,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文化是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它需要含容锤炼,经历时光的淘洗扬弃。在传统社会中,不断演译着科学与教育的神话,也都在努力实践着世代相传并被普遍认同的古训,如"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主体内涵,促进文化现代化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中有文、野之分,文的为正统文化,或称精英文化,即儒学文化,如语言文字、古代哲学、传统文学、史志之学、科举教育、科学技术及礼乐文化等等。野的则是民间文化,或称民俗文化,如由移民传入的各种方言、戏曲艺术、民间文学、手工技艺、建筑艺术、民间信仰、民俗活动等等。这些内容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通过历史的积淀升华,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

颁发2016年度奖学金
还有一种在传承文化体系中较为突出的文化就是乡贤文化,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他们多半耕读传家、上慈下孝、为人正直、热心公益,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威望。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广襄乡村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纲。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其风雅异韵和各具风貌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更是传统文化扎根乡野沃土百卉争艳的生动写照。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造福桑梓、崇文兴学、教化一方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
"兴学育才"肩负着国家的重托,民族的希望之神圣使命,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汲取了中国精英文化和弘扬乡贤文化的宝贵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乡贤文化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琅邪王氏在宋代的家族
琅邪王氏在宋代的家族迁徙,是该世族历史上又一次由北而南的迁 [详细内容]
- · 琅邪王氏在宋代的家族迁徙
- · 海南王氏源流考——洪王村王扬恺公
- · 吹响新闻舆论工作新征程上的时代号角
- · 就地过年,实现着从家到国的情怀升华
- · 发扬“牛”的精神,习近平这些话很深刻
- · 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
- · 家和万事兴 人和国运盛
- · 人民日报:相约春暖再出发
- · 四川王成·母亲的心愿
- · 炒豆腐之前,多加两个步骤,豆腐外酥里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