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太莪乡王氏家族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陇东报
太莪乡王氏家族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记者 范亮
在合水县太莪乡太莪村,有一个王氏家族,他们以血缘宗亲为纽带发起成立家族理事会,梳理形成王氏家风家训,教化族人遵守法律法规,还配合基层组织调处乡邻矛盾纠纷,以和谐家风带起了一片文明乡风。
近日,记者走进王氏家族,看见家家户户门牌上都镶嵌着“耕读传家”“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等各种正能量的家训。今年82岁的王氏家族理事会理事长王振业说,太莪村王氏家族有140多户470多人,近年来,通过家风建设,族内不但没有一人违犯党纪国法,更涌现出了一大批“好媳妇”“好儿子”“好家庭”。
记者了解到,曾经的王氏家族,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过去,我们族人之间不讲辈分,年轻人不尊老、不孝顺老人,爱国思想淡泊,甚至有人因违法被处罚。”王振业说,为了改变现状,他们将家训族规重新立起来,教育引导族人爱国敬业、尊老爱幼,形成良好的家风民风。
1998年,王氏家族理事会成立。理事会以法律为准绳,先后讨论制定了家训族规、家族理事会章程、家族公约,并印发族内各户,规范族人行为。坚持清明、春节集体祭祖、祭谱,举办年会等各类活动,表彰好人好事,批评教育不遵族规、族训,违反公约的人和事,教育大家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此外,还积极倡导敬老扶弱等美德,每年利用腊月冬闲时间,组织族人看望慰问本族年龄80岁以上的老人,送关怀、送温暖。
据王振业介绍,王氏家族特别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家族理事会制定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道德模范家庭评选标准,每3至5年开展一次族内评选表彰活动,在家族年会上为获奖者披红、戴花、授奖牌,并邀请他们公开宣讲个人事迹,目前累计表彰奖励“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24位。同时,积极评选“优秀学子”,创建书香家庭,通过分享博士生、硕士生的成功经验,鼓励青年后辈热爱学习、奋发图强。“今年6月前,我们族内共考出博士生3人、硕士生14人、大学本科生29人,日渐浓厚的耕读传家风气在太莪乡传为美谈。”在社会职能上,王氏家族理事会还担当着“乡贤调解员”的角色。村民王建强因处理财产不公,导致儿子儿媳心有不满,不愿意赡养老人。得知这一情况,王振业召集理事会成员商量解决办法,并多次前往王建强的孩子家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劝说。最终,在王氏家族成员的齐心帮助下,王建强与孩子们摒弃前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王氏家族的家训族规不仅约束着他们的子孙后代,更影响带动着这方土地上的乡亲。王氏家族积极倡导互助互爱,移风易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严禁参与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通过以“小家”带“多家”,以“小家”带“大家”,村里婆媳不和的少了,孝老爱亲的多了;搬弄是非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多了;聚众赌博的少了,节俭办红白喜事的多了,乡风民风明显好转。
育化一方民风、淳朴一方民情,王氏家族无疑树立起了一个好榜样。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庆阳市太莪乡王氏家族
陇东报 太莪乡王氏家族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记者 [详细内容]
- · 庆阳市太莪乡王氏家族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 · 全国副省级城市半年GDP增速“大晒” 成都
- · 王祝广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
- · 中国人的三十而立,越来越难实现
- · 万达安全了吗?
- · 人物|一位白族科学家的初心使命
- · 儿童糖尿病容易被忽视 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 · 国家税务总局:发票丢失不再要求登报声明作
- · 东部5省均衡度比较:广东2/3地市人均GDP低
- · 距离全国推开只剩4个月 携号转网进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