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巷传说:在真相和事实之间

广州番禺的沙湾古镇,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古镇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矗立在村中的祠堂。全镇的祠堂建筑约有100多座,以留耕堂为代表,凸显了当时宗族实力的雄厚。实际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类似沙湾古镇这样的岭南古镇、古村中,祠堂建筑并不鲜见,这也是广东给人以“宗族发达”印象的原因之一。广东的这些祠堂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在祠堂的历史叙事中,人们常常将其宗族和“珠玑巷”这个地名联系起来。这就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流传的祖先传说——珠玑巷传说。
珠玑巷传说之源
珠玑巷是位于广东省韶关南雄市的一条不足两公里的小路。该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是五岭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珠玑巷的传说,肇始于此地。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众中,广泛流传着其祖先原居住于南雄珠玑巷,而后由于战乱南迁至珠江三角洲各地分枝散叶的传说。这些传说在各姓族谱中有多个不同版本,大多数来源相同但又在细节上有所区别,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所谓的胡(苏)妃避难传说。
胡(苏)妃避难传说大致如下:宋代宫人苏氏因“失调雅乐”,惧而出宫避祸,随后来到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当皇帝知道苏妃逃亡后,令兵部尚书张英宾行文各省缉访。后因为家仆告密,苏妃逃到此地之事被泄漏。由于担心被官府稽查追责,位于珠玑巷里的97家居民遂迁徙到珠江三角洲各地。
根据南雄地区目前的统计,从珠玑古巷迁徙出去的姓氏达179个,其后裔有7000多万,足迹遍布海内外。
那么,在这些传说中,隐含了怎样的历史真相?
学者陈乐素曾经对胡(苏)妃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考证。在他看来,“传说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传说的故事内容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即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中原士人曾经历过两次大迁徙。他认为,族谱的传说记载将这两次迁徙合二为一。
珠三角地区曾盛行修撰族谱
既然传说并不是事实,族谱的修撰者为何要建构一个附会的甚至是虚假的故事呢?陈乐素的研究已经表明,珠玑巷的传说实际上是在明代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就是说,发生在宋代的移民大迁徙在明代被大量族谱重新转述出来。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这种错位的转述有其现实需要。
既有的研究已经指出,明代嘉靖年间的礼制改革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宗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后,社会上的士庶之家开始纷纷建家庙、立祠堂、编族谱、设族田,追溯十几世甚至更古老祖先历史的妄附之风也成为风尚。珠玑巷传说的流行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宗族的大发展以及他们大量族谱修撰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对于当时的宗族来讲,这种追溯行为有着重要的现实考量,同时与明代的里甲制度也有着重要关联。中山大学教授刘志伟研究认为,明代“编户齐民”和“无籍之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分类,其“直接地与正统性、合法性的认同联系起来,而在明清时期地区开发过程中,在土地控制权方面的矛盾和争夺,越来越尖锐,使得正统性的身份越来越成为土地控制的一种潜在的资源”。
此外,里甲制度中“户”的真正内涵发生变化,也是促成宗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明代正统至天顺年间实施了一系列赋役改革,“户”由最初的以人为对象的登记单位,变成以土地税额为对象的登记单位。刘志伟认为,这一变化使得宗族不但成了可以向他人炫耀的资本,从而帮助其族人在地域性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且族人也可以通过祖先开立的户籍,购置土地,登记纳税,参加科举考试。
正是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让宗族势力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壮大起来。同时,宗族成员借用珠玑巷南迁传说,重构其谱系,宣示其宗族的正统性,强调自己并非“无籍之民”。在研究者看来,珠玑巷南迁传说中尽管有附会、虚构的情节,但该传说作为由一种“文化权力”塑造的新的历史事实,对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族群关系、权力格局造成了重要影响。
珠玑巷传说在当代
珠玑巷传说早已成为珠江三角洲的广府人寻根问祖的重要历史记忆。早在清代,就有不少宗族赴南雄珠玑巷寻根问祖,希望在珠玑巷找到他们祖先的历史。这种文化心理至今仍存。每年都有不少来自海内外的华人来此寻根问祖,寻找家族姓氏根源。珠玑巷成为他们溯源家族历史的起点之一,也成为当地政府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南雄当地政府也积极利用珠玑巷南迁传说的文化资源,打造广府人祖居地这一全域旅游概念。
2012年,南雄市珠玑古巷·梅关古道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自2014年开始,南雄市每年举办一届姓氏文化旅游节,并广泛开展姓氏文化的研究、交流活动,着力打造“中国姓氏文化名都”品牌。根据相关报道记载,每年到南雄旅游观光的游客达到百万人次以上。珠玑巷传说在今天仍然形塑着历史,成为人们心里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王德明·忠孝廉臣王忠
王忠孝生处乱世,又遭倭患,家道中落。他放弃学业,担起家庭重担 [详细内容]
- · 王德明·忠孝廉臣王忠孝
- · 带你走进宁化王氏家庙,见证王家辉煌
- · 101岁的李王氏:苦水里长出幸福花
- · 王阳明:做个心中永远有光的人!
- · 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 · 太原王氏与“太原堂”、“琅琊堂”由来
- · 龙虎年才晒谱修谱,了解下少数民族那些特别
- · 祭祖礼仪与流程,值得收藏!
- · 传承宗亲文化的必要性
- · 族谱四种常见格式,哪一种最适合现代修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