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秉聪·執赤子宏志 繪華夏大譜
執赤子宏志 繪華夏大譜
1986 年,我舉家移民美國,距今已三十三年,但我一直沒忘記省裡領導 為我們送行時所說的話:「我們國家的政策是留心不留人,相信你們的心將會 永遠留在祖國。........ 這是我們新中國培養的一代知識份子,相信你們的愛國心 將永遠不會改變。」
為了不忘祖宗,也為報答譲我茁壯 成長的祖國,在我退休後的 2006 年 6 月 6 日,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 加州註冊成立了一個 NGO 組織 (即DaZhongHua Family Tre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簡稱DAZUPU),中文名稱是「中華大族譜協會」。這是一個非牟利、非宗教、非政治的學術性組織,宗旨是應用互聯網平台促成各方合作,建立能為全球華夏子孫尋根問祖服務的多語種、 多媒體及包涵百家姓的中華大族譜。本會於 2013 年 1 月同時在香港註冊,復於 2016 年 6 月正式易名為「中華大族譜學會」。

本會成立初期即受到各界關注。 在上海社科院、上海圖書館、文匯報 集團和誠美化妝品集團公司等機構支 持下,同年十月便在上海召開了首屆 「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除國內從 事族譜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宗親會代表 出席外,台灣方面來了「中華民族文 化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蒙古籍退 役國軍少將席瑜等六位代表,美國最 大的家譜網公司 ”Ancestry” 更派出 網絡族譜專家 Q.L. Liao Ph.D. 出席, 希望與我們建立長期合作係,學習 如何處理他們的海量中華家譜數據,

而國內著名網絡公司新浪 Sina.com,cn 也向我們提出了合作意向。上海社科院 以《特刊》發表了該次會議文集,文匯報及新民晚報也同時報導了會議消息。 本文標題正是取自在該會議上獲得的一份大禮,是一位書法名家為正起步的 「中華大族譜」事業的題詞。
為何我在夕陽歲月還會專注於這項一輩子努力也做不完的事業?這得從我
接受長兄委託傳承家鄉的族譜開始。下圖是我長兄從家鄉帶回來的《南海學正
黃氏家譜》清末民初版,一套共八冊,線裝,石印。

1998 年清明節,我長兄帶領海內外弟妹回鄉尋根驚動了當地政府,由外事 部門負責接待,族人並特以家鄉一套古譜相贈。長兄時任香港東方空運有限公 司 Oriental Air Transport Service Ltd 董事長,因工作太忙無暇處理,便把古譜轉 交給我。面對保管與傳承的重擔,我第一時間就想到電子化,起初我試圖用數 字化方式把該譜保存在特定的數據庫內,一邊自行設計系統,一邊輸入數據。 結果發現工作量太大,個人實在難於短期內完成。其後找得遠在溫哥華的永傑 族叔幫忙,他與夫人恰好正以數字化方式續修自家的宗支譜。叔嬸平實認真的 作風不僅深印我心,更同時鼓舞與激勵著我,令我決心要實現把黄家族譜數字 化與網絡化。與此同時,我的好友張斌 Bin Zhang 向我推荐了當年國際上最頂 尖的家譜網絡化平台,並主動承担技術部的主任工作,成為我最得力的助手。 就在這兩股力量推動下,我邁開了大步,一心追逐繪華夏大譜的理想與宏志。
2007 年夏天,我應邀出席在武漢舉行的「中原四省曬譜節」,首次接觸來 自最基層修譜的宗親朋友。特別記得一位從醫院請假出來的朋友–世界鄭氏聯 誼會湖北分會副會長、原河南某黨校鄭傳韜教授,他為主持修譜多年付出了健 康,為見我一面,從北京追踪我到武漢,為的是親自給我送上一套《中華鄭氏 通篇》。長江學者、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陳傳夫院長(後武大教務長、研究 生院院長)招待我入住漂亮的武大國際交流中心,並在歷史學院系組織了一次 座談會, 安排我與眾宗親編修譜代表會晤。

2010 年 12 月,第二屆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在南京師範大學國際學術交流 中心召開,合作對象是「南師大虛擬地理環境實驗室」。來自美國、新加坡、 泰國、菲律賓、香港及台灣等七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個姓氏(包括滿族代表) 的專家、學者和代表共二百五十餘人與會。會議以孫中山先生的教誨:「中華 民族由宗族的團結括充到國家民族的團結,這是中國人才有的良好傳統觀念, 應妥加運用。」為主題;三天會議內容豐富、反應非常熱烈,為聯繫廣大譜牒 文化團體、推廣譜牒文化的
數字化和網絡化發揮了重要作 用。中國僑聯、美國國際領袖 基金會 ILF、湖北炎黃會譜牒 分會和福建詹氏協會等紛紛發 來賀信。出席者包括南京師範 大學副校長潘百齊教授、江蘇 社科院副院長劉旺洪教授、孔子後裔聯誼總會會長孔德墉代表孔衛東、原某軍區空軍參謀長方國俊將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錢致榕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程洪博士、美國加州 州立大學張斌教授、美國猶他州家譜圖書館 Alan Heath 和李行遠女士、南開大 學徐建華教授、華僑大學許金頂教授、河海大學仝道榮教授、滿族仝聖英高級 工程師、中國國家圖書館 (NLC,以下簡稱國圖) 楊印民博士、新加坡家譜學 會王春旭先生等。會議上還通過為中華族譜文化申辦「世界非物質記憶遺產」 的呼籲書,並為此在南京師範大學設立了秘書處。很明顯,社會上對傳承族譜 文化的形勢已開始好轉。

為鼓勵全族修譜者的貢献,我與家人把珍藏的百家姓金字獎章交给大會。希望有朝一日能會同這一百位獲獎者在北京天安門前合照。
2011 年 5 月,我獲邀出席由國務院僑辦政法司指導、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 究院與香港華僑華人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網絡時代的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建設 國際研討會(廈門)」,並以「以互聯網為工作平台,開創譜牒文化的新紀元」 為題做了大會發言。會議共同主席許丕新先生鼓勵我說:「這應是胡錦濤和馬 英九該做的工作!」他這句話給與我極大的鼓舞。這位僑史學家是「香港華僑 華人研究中心」主席及香港台灣金門同鄉會會長,更是早年國家圖書館參考部 資深館員,日後成為我會的名譽顧問和我的好朋友。
2012 年 7 月,我有幸應新加坡家譜學會 GSS 會長黄友江先生 (新加坡駐 廈門前總領事)邀請出席 GSS 成立並與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簽訂合作協議的盛 會。尤其高興的是,GSS 願意與我們合作採用我們的網絡平台 PGV,而他們 以國家圖書館為基地,與新加坡大學中文系及新加坡華人社團聯合會合作的 經驗,將被我們作為「新加坡模式」學習借鑒。

2013 年 10 月,我會與「湖北 炎黃文化研究會」合作舉辦了第 三屆「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 按對方要求,本會必須先在香港 註冊,以確定本會並非祇有美國 註冊的身份;這是一項從未見諸 中國政府明文規定的意見。再次 感激香港永傑族叔的幫忙,我會 於2013年1月22日正式成功在港註冊,並成為香港最大民間组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的團體會員。這消息 使本會與國內宗親在感情上拉近了一大步,「湖北炎黃文化研究會」很快就確 立與本會的合作關係,並順利開展了第三屆國際會議的籌備工作。會議開得成 功,確立本會以爭取中國國家圖書館為中華大族譜數據最終保存基地的目標。
2014 年起,我們增加了與國圖的聯繫,先後多次組團訪問並喜獲時任正、 副館長等的多位領導接見。可惜經過多番協商,我方應约於 2015 年 5 月 29 日 前往簽下《合作谅解备忘录》至今仍未收到回覆,是壓在我心頭的最大重擔。

2016 年 4 月,中國國務院公佈了對「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的 新法規。適時我們正改選新一屆理事會,體理事擴大會議在「中華喻氏族史研 究會」鼎力支持下於六月五日在重慶召開。會議經過認真討論,大家認定這是 國家針對非正當組織的管治,本會是正當的跨國民間學術性組織,祇需會章略 加修整以適應新法規要求應可繼續運作。第五屆理事會就在這樣的風雨中誕 生,而本會也在同月辦妥易名為「中華大族譜學會」手續。
2017 年春,我們非常高興收到「中華文化 促進會姓氏文化聯盟」理事長崔保國先生的來 信。該會是剛剛成立的新組織第四十七名企業 會員,而崔博士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 院長、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傳播研究會理事 暨美國傳播學會會員,並曾在中央網路安全和 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可以想像他這封 信對我們所表達的信任和鼓勵份量有多重!

同年六月我應邀到京訪問,受到崔理事長 的熱情接待。他專程到賓館看望我,詳細瞭解 我們網上工作成果,並建議我回國工作。他的真誠實意,令我十分感動。我也表示非常樂意與大聯盟合作,為中華姓氏文化
事業貢獻一份綿力。
2018 年 2 月,我會首次參加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每年一度的「國際尋根技術博覽
會」”RootsTech 2018”。我們租用了兩個標準展位,以巨幅的萬里長城的展板為背景,向世人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自信的精彩家文化和根文化,展示中華民族團 結文化的真諦,讓世界更好地認識我們,我們也更好地向其他民族學習。參展 獲得海内外熱心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朋友支持,短短兩個月內便獲得國内外近 三十個單位報名參加,十多位代表親臨現場與我會通力合作。

在一連三天、兩萬多入場觀眾及百多個展位的博覽會上,我們份外受到關 注。一個個從中國領養了孩子的家庭,和很多早年移民美國的老華僑後裔絡繹 不絕地前來參觀,當中也包括一些對我會工作很有興趣的專家學者。會場內整 天都洋溢一片溫馨愉快的親切氣氛。我們的展台無疑已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大 平台。被世界廣為採用的 PhpGedView 家譜網路平臺設計人 Dr John Finlay 带 同夫人與兒子特前來訪問我們,對我們在他設計的工作平臺上增加了中國元素 俾成為更適合中國人用的漢字介面大加讚賞。”RootsTech 2018” 大會組辦單位 的四級領導也特設宴招待我們,並讓我們參觀世界知名的猶他州家譜學會花崗 岩收藏庫。因著參加這次博覽會,我們更多了解世界,世界也更多認識我們。
2019 年將迎來共和國的七十華誕,也正是我從無知少年逐步邁向豐盛人 生的七十年。我的前半生獻給了祖國,後半生也從沒離開,即使身在異鄉, 一顆赤子之心仍深繫祖國情懷。共和國的七十年從年輕、困惑和貧窮到今天 的強盛、自信和富有,而我也從年幼、輕狂至逐漸成熟。走出國門能更好感 受多元文化之活力,也能更客觀冷靜地看待歷史。我的一顆赤子之心將永恒 不變,在學會全體理事積極努力支持下仍將繼續砥礪前行,圓我中國夢。
中華大族譜學會理事長 美籍華人 黄秉聰
2019 年 5 月 26 日 於美國加州首府
2019 年 5 月 26 日 於美國加州首府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洛阳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一首《过故洛阳城》,道尽 [详细内容]
- · 洛阳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 · 5G走进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 · 黄秉聪·執赤子宏志 繪華夏大譜
- · 60岁后,不能旅游了?旅游出新规,关系到所
- · 十部门力促社会办医:运营3月可申请医保定
- · 新华网·寒信村的两本族谱
- · 晚清名臣墓疑现身!对不起,我只知道宫保鸡
- · 以一家之笔画百家之画:从王时敏的“意仿”
- · 吃完核桃别扔壳,用水泡一泡,治病不花1分
- · 晚清名臣丁宝桢墓及遗骸在济南祝舜路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