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文言文么?
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业。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教育更是成为了贵族特有的特权。即使到了清朝晚期,甚至是民国,中国依然有大量的文盲人口存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为之付出大量的财富和精力。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终日劳作,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哪儿还有余力去学习呢?
另外,作为思想控制的一个手段,教育历来也被当政者认为是愚民政策的重要一环,他们特地限制了平民教育的发展。所以孔子之所以伟大,并非是说他写下了《春秋》,而是它开辟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但是孔子所收的弟子,尽管号称平民,但是他们依然也是没落的王公贵族。因为孔子虽然不收学费,但是当时也有一个说法,叫做“束脩”,意思就是要上学,还要给老师背一些肉干、肉脯之类的礼物。连饭都吃不饱,还能吃得起肉,你看这样的家庭肯定就不是等闲之辈了吧!

(至圣先师孔子)
那么从古到今那么多的文盲人口,他们的日常交流是怎么做的呢?难道真的像文言文说的一样,动不动就要之乎者也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文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叙事逻辑和体系,完全脱离于口语而存在,这里强调的是文言实际是书面语,只用于写作,不用于口语交流。
中国自文字产生,书面语就具有自成一套系统。在古人的生活中,阅读是文言文,说话是口语和方言。国人的口语另成系统,与文言不尽相同。倒是和我们今天所通行的口语有相似之处。
你想啊,很多文言文都要通过注释、通假、使动用法来得到体现,如果在日常口语中也运用这手法,日常的交流还能进行下去吗?要知道,交流的主体还都是文盲,他们怎么能灵活自如的运用这些技巧?
文言文的特点是异常简洁,概括力非常强;缺点是表达上容易概念化,不容易写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腻饱满的细节。所以,用文言文记事而十分缺乏场景和人物心理的详细描写,更没有出现如《荷马史诗》那样的史学巨著,古书读来并不是那么有意思,大多都是些教条类的圣人之教。

(古人长于记事弱于心理描写)
但是由于文言简洁,规范性强,是一种易于推广的标准化文字,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的统一与维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像中国明清两朝出使朝鲜,由于口语不同,朝鲜人与天朝使者交流的时候,都是写字笔谈。
他们写字就是文言文了,毕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怎么会用下里巴人的口语呢?
文言文有独立的一套使用的叙事方法和系统,文人士大夫,只要是读过书的贵族阶层都会用的、使得。所以,中国的疆域这么辽阔,即使彼此的方言不同,但是大家还可以交流,哪怕是番属国,也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也是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基础。这一切其实还都要拜秦始皇所赐,他的“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确实影响深远。
中国方言太多了,“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然而,不论走到哪里,文字都是相同的,大家读的书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先秦时代的书,到现在大家读起来的也认得,这是非常神奇的。

(半文半白的《金瓶梅》)
这些就是中国统一的共同文化及心理基础,而有共同的、统一的文化及心理基础,是形成民族的先决条件。所以,中华民族的形成与文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明代建国之后,由于长时间的异族统治,当时中国官僚系统包括民间都产生了文化断代,所以明朝初年的圣旨基本上都是用古白话,即通俗易懂的白话来写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普通的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你看,朱元璋为了这件事情,可真是煞费苦心呀!
到了明朝晚期,世俗文学开始兴起。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其他三部都是民间故事,或者是说书艺人的基础上创作的。他的语言特点有一定的口语性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半文半白。到五四之后,更是直接用口语进行创作,其书面语与口语基本是保持一致的。

(五四运动革了秀才的命)
可是,古人就不同了。古人在用书面语写作记事时,由于书写材料的昂贵,他们不得不字甄字琢,这是为了誊写(刻木头)方面的原因。当然,他们在谈诗论道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比较文言的话,但是平时和人交流肯定不会。古代文人对话,虽然用词比较优雅,但也是平常人能够听懂的白话。
因此,古代人日常交流使用的,与我们现在的口语是相近的,只是写文章的时候才会用那些“之乎者也”,显示他很有学问,区别于普通的没有读过书的老百姓。古代的老百姓也认这一套,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连写个诉状,也要找秀才代笔,其中不乏“之乎者也”。
来源:今日头条 悟空问答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
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业。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教育 [详细内容]
- · 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文言文么?
- · 家谱中古代亲属称谓总览
- · 王家老祖宗的七句话,道出生活真谛........
- · 【热点新关注】福建多地受灾严重!这些地方
- · 【健康大百科】调查发现不吃早餐竟然更容易
- · 醉美台峰十八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你见过
- · 宁德文明宗祠筹办儿童(夏令营)方案(初设
- · 王国钧·浙江武义寿仙谷赋
- · 庭院深深深几许,“民间故宫”看王家
- · 【王氏历史人物】仁者高寿王生炯
最新排行
- · 槐树典故:门前一棵槐 财源滚滚来
- · 闲话"贵姓":哪几个姓不能叫"免贵"?
- · 关于“岁进士”与进士的称谓
- · “王”为第一大姓 新百家姓排序出炉
- · 王氏分布图
- · 中国王姓宰相151人
- · 清明节
- · 新安联谊会会旗征集图案之一
- · 琅琊王
- · 历代姓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