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王大会论文:褚焕灿·王阳明世系考索

摘要:详尽地考索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世系,明确了王阳明所属的“姚江秘图山派王氏”出自晋代王羲之伯父的乌衣大房王导世系,纠正了长期以来王阳明“始祖为晋右将军羲之”之说的错误。
关键词:王阳明;世系; “三槐堂”系;乌衣大房世系
考诸一般史料及《王文成公全书》中《年谱》、《世德纪》等,大致均说明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晋王羲之的后裔。如编修戚澜所撰《槐里先生(王杰,王阳明之曾祖父)传》中说:“王杰,居秘图湖之后,其先世尝植二槐于门。”接着又说“始祖为晋右将军羲之”[1]。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按各种王氏世谱,“三槐堂”实为王羲之的伯父王导的二十三世孙王祜的堂号,属乌衣大房世系(王导为乌衣大房——世祖),与王羲之没有关系。王阳明如属“三槐堂”系,则应归属于王导的乌衣大房世系,就不是王羲之的后裔。如是王羲之世系,则与“三槐堂”系无关,两者只能占其一。由此看来,王阳明之世系值得商榷。笔者以为,王阳明为王羲之后裔之说有误,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实肇始于王阳明之父王华去世时,由国子司业、门人陆深所撰《海日先生(王华)行状》中所说:“其先出自光禄大夫览之曾孙,右军将军羲之。”[2]由于陆探在撰文稿之时,禾能对王氏谱谍予以细考,而是只凭时人之传闻,故有此误。当王阳明去世后,后人补撰《世德纪》诸传时,以及钱德洪等编撰《王阳明年谱》时,仍未予以核查深究,照录不改,自后又以误传误,无人再予以壹证。
王阳明本系所属的《姚江秘图山派王氏宗谱》现尚未发现,笔者在余姚却发现了王阳明旁系的《姚江开元王氏宗谱》(光绪二十九年存本堂版刻本)和《余姚孝义官人宅王氏宗谱》(民国二年三槐堂版刻本)等谱。现就按上述宗谱中所附的《三槐堂世系图》进行考索,参互贯通,疏理一下王氏世系的延续肚络。(详见文后所附姚江秘图山派王氏世系表)
王氏肇始于周灵王太子晋。晋,字于乔,周灵王二十三年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寓居洛阳,号为王家,因以为氏,以晋为王氏始祖。王晋之后裔有名王翦者(十六世)为秦将,王翦有曾孙二,长曾孙王元避秦乱迁居琅琊,是为琅琊王氏之始;次曾孙王威迁居太原。至东汉时,琅琊王氏隔五世有王袭的次子王吉给中常侍、黄门令王甫为养子,迁居于皋虞(在山东即墨县东北)。光和二年(179)父子两人以罪入坐,皆死狱中。事见《后汉书·曾节传》。后王吉七世孙王融徙居临沂,按《世说新语》,即以王融为琅琊临沂王氏始祖,但在其他多种王氏宗谱大多直溯王吉为临沂王氏始祖。 王融为太子晋三十世,有子二:王祥、王览,《晋书·王祥传》即称之为“琅琊临沂人”[3]。王览生六子:裁、基、会、正、彦、琛。长子王裁生三子:导、颖、敞。四子王正生三子:度、旷、彬。王导生六子:悦、恬、治、协、劭、荟。第三子王洽是王导诸子中最知名者,王治生子王殉,王瑚幼子王昙首生子王僧绰,僧绰生子王俭……,这一世系的后裔即追尊王导为乌衣大房一世祖。而王导的族弟王旷即为王羲之之父。王羲之生有七子: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由此可见,乌衣大房从王导开始即与王羲之之父分支。
传至北宋初年,王导后裔、乌衣二十三世孙、临沂三十二世孙、太子晋五十五世孙王祜( 924-987),曾植三槐于庭,追尊其祖父王言(869-930,乌衣二十一世孙)为“三槐一世祖”。王禧的曾孙王巩(1036-1103)与苏东坡友好,苏东坡遂为之写有《三槐堂铭》,其中说到: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王祜)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客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日:‘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王旦)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套(王素),以直谏事仁宗皇帝,……懿敏公子之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4]
经过对上述世系的考索可知,“开元王氏系”和“孝义官人宅王氏系”虽非王阳明直系,但与王阳明所属的“姚江秘图山派”,同属“三槐堂系”的支脉,且因王阳明之隆高声望,故此亦有较详记述,而且都是纪录至王阳明之子王正亿为止。通过这些谱谍互相参核考知,“姚江秘图山派”上溯至宋代确属“三槐堂”世系,与《王文成公全书·世德纪》中所载“先世尝植三槐于门”相合。由“三槐堂”上溯至晋代即为王览之孙王导乌衣大房地系。“三槐堂”始祖王言以下的分支情况是:八世孙王侯,即苏东坡《三槐堂铭》中所提到的巩之长孙,于宋靖康、建炎时期从驾南渡,届余姚城东,王俣第四子王达又迁居余姚孝义乡眉塘官人宅,即为“官人宅派”始祖。王巩次子之子王铢、王铄、王镇三兄弟居余姚云楼乐安湖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王巩之兄王厚无子,就将王巩之子王镝为嗣子,至王铸之孙王道,亦即王巩之曾孙王道,即王言“三槐堂”系的九世孙,亦扈驾南渡,赠爵余杭县开国男,居余杭之仙宅界。王道有四子:资之、补之、辅之、翊之。长子王资之,官至广南提典刑狱,卒于官署,子系仍居余杭,是为余杭派,并追尊父亲王道为余杭仙宅界派王氏始祖;次子王补之和弟王辅之于不久即迁居上虞达溪虹桥,这在《姚江开元王氏宗谱》卷三“三槐世系”中有如下纪述:
补之,道次子,字咎卿,号全甫,宋太学上舍登第,知绍兴府,宝谟阁待制,赠朝列大夫。同弟辅之迁居上虞县十九都达溪之虹桥,是为虹桥派。子三:元龙、元明、元褒。元龙生子松,松生二子:季、稠。稠赘居余杭云楼;季行万五,号质庵,由上虞这溪迁居余姚之秘图山,家焉。葬余姚开元乡西禾山西南三台下,是为“姚江秘图派”之始祖。季生四子,三子俊;子俊生正子,长士元;士元生三子,长纲;纲生四子,长彦迭;彦迭生四子,长与准;与准生三子,次子杰;杰生二子,长伦;伦生三子,次华;华生子守仁。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弘治进士,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平宸濠,封新建伯,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南京兵部尚书、参赞矾务,赠新建侯,谥文成,崇祀孔庙,著有《阳明文集》,葬山阴花街之南洪溪,湛若水志其基,黄绾述其行,萧山毛奇龄述其传本。乾隆十六年谕祭,赐额日“名世真才”。守仁子正亿,号龙阳,袭新建伯。附表:元明之后有余姚兰风乡之上塘派、建德派、安山派;元褒之后仍为仙宅派。
辅之,道三子,字佐卿,宋四川继干诸司粮社皖枣右宣教郎,同兄补之后上虞十九都这溪之虹桥,亦为虹桥派。
翊之,道幼子,字辅卿,宋将仕郎,由余杭仙宅界赘居东乡渔山前。[5]
另外,王补之的四弟王蜊之的儿子王元杰迁居松江上海县,至王元杰的孙子王明三又由上海迁居余姚开元乡,是为“姚江开元派王氏”始祖。
由上述可知,王补之的曾孙王季(乌衣第三十三世)由上虞达溪迁居余姚城内之秘图山旁,是为“姚江秘图山派”始祖,即王阳明的八世祖:王季的曾孙王纲,即王阳明的五世祖。王纲生王彦达,彦达生王与准,与准生王杰,态生王伦,伦生王华,华生王阳明,王阳明即为乌衣世系的第四十二世孙。由此看来,王阳明的世系就非常明了,他出于晋王导的乌衣大房系,至宋代又归属于“三槐堂”系,后裔迁居余姚之后,即为“姚江秘图山派”一系的第十世孙,与王羲之一系脉实无关系。姚江王氏中的秘图山派王氏、官人宅派王氏、天元派王氏,均源出自山东琅琊,自东晋南渡以来,遂成为江南巨族,世系繁衍,遍布东南郡县。至宋代时,其中有多支派系先后各自迁居姚江,而上述几支派却又同出自“三槐堂”系,往上追溯即为王导的“乌衣大房”系。待王阳明成名之后,“姚江秘图山派”系遂成为浙东望族。
王阳明本人对修谱之事是认真的,他曾认为:
“谱之为义大矣,有徵而不书,则为弃其祖;无徵而书之,则为诬其祖。……知不知与可徵不可徵,亦有为时地所限焉。或经兵燹之馀,或值播迁之后,既编残而简断,亦人往而风微。近远难稽,盛衰莫必,则举废修坠,往往口耳之咨度,未能衷于一是。”[6]
事实正是如此,由于人、时、地等条件的限制,某些谱志的可信程度是应该打折扣的。然而,由当时名家亲历、亲见所撰写的大部份谱谍应是可信的。由上述几谱看来,所述基本相同,世系清楚,且明确讲明王阳明属旁支即“姚江秘图山派”系的子孙,并无攀附之意,应属可信之谱。况且在《姚江秘图山王氏宗谱》失传的情况下,这是仅有的王氏同宗谱谍,从中可以探索到王氏基本世系的发展脉络,有着较大的参照价值。
在此,笔者还将王阳明其父至七世祖王纲的情况简介如下:
王阳明之父王华(1446 —1522) ,号海日翁,人称龙山先生,明成化十七年(1481) 状元。生四子一女,嫡长即阳明,馀均为庶出,依次为守险、守文、守章,一女适徐爱。徐爱是王阳明的主要弟子之一。王阳明之祖父王伦,字天叙,因生性爱竹,人称竹轩公。有三子:长王荣、次王华、王衮。江西右布政使魏瀚,亦余姚人,曾撰有《竹轩先生传》,其中说到“先生(王伦) 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交,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王华) 。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7]。王伦墓在余姚城东北十二里的穴湖山。
王阳明之曾祖父王杰,宣德间应贡举入南雍。余姚人戚澜撰有《槐里先生传》: “先生姓王名杰,字世杰,居秘图湖之后,其先世尝值三槐于门,自号槐里子,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始祖为晋右将军羲之,曾祖纲、字性常, 与其弟秉常、敬常俱以文学显。……先生与先君冷川先生友,先君每称先生所著《易春秋说》、《周礼考正》,以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与人论人物, 必以先生为称首。澜时为童子, 窃志之。”[8]文中除“始祖为晋右军将军羲之”有误外,说到的“秘图湖”即余姚县衙内秘图山边的小湖,现尚存。所谓“秘图湖之后”,即“秘图山派王氏”世居之地,王氏宗祠亦建于此,原有王阳明“新建伯”牌坊立于祠前,至“文革”前期被毁。王杰生二子,长王伦,次王粲。
王阳明的高祖父王与准,闭门力学,终身不仕,有子三,长即王杰。南昌人胡俨撰有《遁石先生传》: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晋右军将军羲之之裔也。……从四明赵先生学《易》, ……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辐辏,县令亦遣人来邀,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 ……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馀。……坠崖伤足……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遁石翁。居秘图湖荫。”[9]
王阳明的六世祖王彦达(1356 —? ) ,因痛父以忠死难,躬耕养母,终身不仕。因居秘图湖之侧,号为“秘湖渔隐”。
七世祖王纲(1302 —1371) , 《明史》有传,同时的张壹民撰有《王性常先生传》说:
“王纲字性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学知名。……元未,尝奉母避兵五泄山中,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造焉。……洪武四年,以文学徵至京师,时性常年已七十。……拜兵部郎中。未几,潮民弗靖,遂擢广东参议,往督兵粮,携子彦达以行。……回至增城,遇海寇, ……遂遇害。……彦达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10]
禾山在余姚县西北二十里,在今余姚市马渚镇青山境内。
此外,在考索王阳明世系时,还应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王阳明所属的“姚江秘图山派王氏”并非经由山阴县迁来余姚的。虽然,由明嘉靖时的陆深所撰《海日先生(王华) 行状》中说到: “先生姓王氏,讳华,字德辉,号海日翁。……其先出自晋光禄大夫览之曾孙、右军将军羲之,由琅琊徙居会稽之山阴。后二十三代孙迪功寿又自山阴徙余姚,至先生之四世祖广东参议性常又五世矣。”[11]由大学士杨一清撰的《海日先生墓志铭》中也说: “海日翁尝读书龙泉山中,学者称为龙山先生。上世自琅琊徙居会稽之山阴,又自山阴徙居余姚, 四世祖讳性常, 有文武才。”[12]王阳明的学生、翰林学士黄绾撰《阳明先生行状》,对此说有所不同: “阳明先王公讳守仁,字伯安,其先琅琊人,晋光禄大夫览之后。览曾孙羲之少随父旷渡江,家建康,不乐,徙会稽,其后复徙剡之华塘。自华塘徙石堰,又徙达溪。有曰寿者,仕至迪功郎,乃徙居余姚。六世祖讳纲,字性常,博学,善识鉴,有文武长才。”[13]上述之言,由于未能分清“三槐”世系与王羲之无关,而只依据王羲之在山阴居住,故此都沿用旧说,为了套上同王羲之的关系,都误认为“姚江秘图山派王氏”由山阴迁来。然而从现存几种王氏谱谍综合分析看来, “姚江秘图山派王氏”并非经由会稽山阴迁居余姚,而是直接经由余杭仙宅界迁至上虞达溪,再由上虞达溪虹桥迁至余姚城内县衙后面的秘图山旁。黄绾所说“自达溪迁徙余姚”是对的,但是自达溪迁徙余姚的并非是王羲之的后裔,应是“三槐堂”世系的子孙。王羲之是在东晋时迁居山阴的,而“三槐堂”子孙并未迁住山阴,这在《余姚官人宅王氏宗谱》中说得很是清楚: “(王) 正生旷,旷生羲之,字逸之,晋右军,居山阴。(王) 导字茂弘,晋元帝朝大丞相,始兴文献公,居江左。”既然王阳明所属的“姚江秘图山派王氏”与王羲之无关,并且从多种王氏谱谍中考索可知,王阳明的先祖王道当两宋之际才扈驾南渡入浙,始居余杭仙宅界,王道之子王补之迁徙上虞达溪虹桥,至王补之的曾孙王季时,又由上虞达溪迁至余姚城内的秘图山旁,由此看来,王阳明一系的先祖从未曾到山阴居住过。
由于“姚江秘图山派”与“姚江开元派王氏”、“余姚官人宅派王氏”同属“乌衣大房系”、“三槐堂系”,故此在世系排行上自乌衣四十二世、三槐二十二世,即王阳明一代始,亦采用了相同的称谓,据《姚江开元王氏宗谱》卷一“排行引言”说: “古者男生三月而命名,女年二十而适姓,所以重其事也。《孟子》云:‘姓所同也,名所独也。’昔文成公作五言律诗一首,以为行第,使后命名以蝉联而下,我姚王氏罔弗遵而循之。今追录之,各房自九世起依次补填行某字样,非敢强名其祖,只以明世次也。嗣后兰徵有庆,即当谨依辈数,肇锡嘉名,庶幼不袭长称,卑不犯尊讳,豆觞齿让,予望之。”接着即列排行称谓:
守正承先业,贻谋裕后昆。
忠孝传家远,诗书绍泽长。
功德千年在,渊源百世宗。
熙朝舒泰运,心学诵前芬。[14]
现从余姚和绍兴两地王姓取名来看,正是依此排行来命名的。
王阳明死后,由于胤子王正亿与嗣子王正宪之间的矛盾,胤子王正亿一脉又返居余姚,成为姚江王氏的真传血脉。至于迁居的时间及迁居前后的考略限于篇幅,在此从略。
参考文献:
[1][2][7][8][9][10][11][12][13]王守仁,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七[M].“世德记”明隆庆刻本.
[3]房玄龄, 晋书·卷三十三“王祥传”[M].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987.
[4]苏轼,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M]. 北京:中华书局,1986.571.
[5]王阳明:姚江开元王氏宗谱[M]. 光绪二十九年存本堂刻本.
[6]王阳明,重修宋儒黄文肃公家谱序[M]. 福建师大图书馆藏.
现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王书翔同志于60 年代初曾从绍兴旧居找得《姚江秘图山王氏宗谱》旧刻本一套,二十余册,带至杭州收藏。至文革期间,因其父王诗棠先生惧怕家藏古旧书籍遭祸而偷偷烧掉。王书翔同志至今仍追悔莫及。按“书”字辈的王书翔同志当为王阳明的第十七世孙。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世王大会论文:褚焕灿
摘要:详尽地考索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世系,明确了王阳明所 [详细内容]
- · 世王大会论文:褚焕灿·王阳明世系考索
- · 纪念新安琅琊王氏始祖璧公1174周年诞辰
- · 己亥清明·三沙王氏祭皋公文(附祭祖活动)
- · 兰州王氏会长王汝珊·沙井驿坪坡祭祖文
- · 世王大会论文:王国钧·三王治泉与海丝文化
- · 世王大会论文:海南王嘉仁·浅谈太原王氏系
- · 喜欢散步的注意:央视提醒,换种走法,生病
- · 王氏开闽胪传峣揚世系
- · 消费者识品类不知品牌 中国茶产业发展亟待
- · 午睡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来看看你是否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