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王大会论文:王学彪·王旦与佛教史料

乡贤王文正公,名旦,字子明,史载大名莘(莘县)人。王旦自幼好学,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淳化二年,任右正言、知制诰,后被封为礼部郎中、兵部郎中。至道三年,真宗即位,初为中书舍人,后为参知政事。景德二年,加封为尚书左丞。次年,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三年,除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九月,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王旦为相十余年,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人称“太平良相”。仁宗为之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三槐堂铭》。
与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王旦一生敬信佛教,因而,其为人处世受佛教影响很大,笔者久欲撰文讨论此事,奈何年代久远,资料匮乏,遍检文献,仅得史料如下:
1、宗晓《乐邦文类》载:大宋淳化中,师(省常)住钱唐南昭庆院,专修净业,结净行社。王文正公(旦)为社首,翰林承旨宋(白)撰碑,翰林学士苏(易简)作净行品序,状元孙(何)题社客于碑阴,亦系以记。士夫预会,皆称净行社弟子。社友八十比丘一千大众。孤山圆公,作师行业记并莲社碑。记中引苏序曰:“予当布发以承其足,剜身以请其法,犹无嗔恨,况陋文浅学而有吝惜哉!”宋碑曰:“师慕远公,启庐山之社,易莲华为净行之名。远公当衰季之时,所结者半隐沦之士。上人属升平之世,所交者多有位之贤。方前则名士且多,垂裕则津梁曷已。”因二公之言,想当时之盛,亦可概见矣。
2、志磐《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载:杭州西湖昭庆寺沙门省常,刺血书华严净行品,结社修西方净业。宰相王旦为之首,参政苏易简百三十二人,一时士夫皆称净行社弟子,比丘预者千众人,谓庐山莲社莫如此日之盛。
3、智圆《钱唐白莲主碑》载:无量寿佛者群生之仰止,乃刻栴檀而为之形容焉。华严净行品者,成圣之机要,乃刺身血而书其章句焉。其地既得,其像既成,其言既行。朝贤高其谊,海内藉其名。繇是宰衡名卿邦伯牧长,又闻公之风而悦之。或寻幽而问道,或睹相而知真,或考经而得意,三十余年,为莫逆之交。预白莲之侣者,凡一 百二十三人,其化成也如是。
4、吴处厚《青箱杂记》载:公(王旦)与杨文公(杨亿)为空门友,杨公谪汝州,公适当轴,每音问不及他事,唯谈真谛而已。
5、志磐《佛祖统记》载:上谓宰臣曰:“佛教使人迁善,诚有其益,安可禁之,且佛法所至甚广,虽荒服诸国皆知信奉。唯道教中原有之,然不甚盛。”王旦对曰:“顷岁虏使登开宝塔,瞻礼甚虔,誓当戒杀,及至上清宫不复屈膝。是知四夷唯重佛而不敬道也。”上曰:“然。”
6、文莹《湘山野录》载:天禧元年九月旦薨。先一日嘱翰林杨亿曰:“吾深厌劳生,愿来世为僧,宴坐林间,观心为乐,幸于死后为我请大德施戒,剃发须,著三衣,火葬,勿以金宝置棺内。”亿为诸孤议曰:“公三公也,敛赠公衮,岂可加于僧体?”但以三衣置柩中,不藏宝玉。
7、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载:旦以宽厚清约为相几二十年,遭时承平,人主宠遇至厚,公廉自守,中外至今称之。事寡嫂谨,抚弟妹有恩,禄赐所得,与宗族共之。家事悉委弟旭,一无所问。遇恩,荫补遍于群从,身殁之日,诸子犹有褐衣者。性好释氏,临终遗命剃发着僧衣。棺中勿藏金玉,用荼毗火葬法,作卵塔而不为坟。其子弟不忍,但置僧衣于棺中,不藏金玉而已。
8、印光大师《莲宗七祖颂》曰:慕庐山风立净社,爰因后世实行寡。百四一愿随事发,人各寝馈菩提者。首辅王旦既归依,公卿百廿受陶冶。阎浮虽则赞皇猷,何若乐邦得佛嘏。
9、观本法师《香光阁随笔》中有“莲花世界进行曲”,其中第一首的前两句是:“君不见净行结社十万人,相国领众多王臣。又不见莲花胜会转法轮,大士加名为上宾。”旁有小注言:宋省常大师结净行社念佛,王文正公旦为社首。
10、童玮《北宋佛教大事年表》载:杭州西湖昭庆寺沙门省常刺血书《华严经·净行品》,结社修西方净业,宰相王旦为之首,参政苏易简百三十二人士大夫等皆称净业社弟子,比丘预者干众。谓庐山莲社莫如此日之盛。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世王大会论文:王可喜
【按】琅琊王氏不但在政治、文学、书法等方面世有伟人,军事上亦 [详细内容]
- · 世王大会论文:王可喜·论北宋军事家王韶的
- · 世王大会论文:王学彪·王旦与佛教史料
- · 最难找的民间偏方,终于整理出来了!
- · 中国古代大家族为什么要置办族田
-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涉及812个姓氏
- · 王氏!第一望族!这些王姓名人你最崇拜谁?
- · 中华王氏家谱字辈汇编(1)
- · 72岁与91岁的共鸣:“慈善要终生做下去”
- · 换季应对过敏性鼻炎 专家来支招
- · 人类“第六感”被证实?又一场以科学为名的